- 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套装共9册)
- 卢敦基 吴光等
- 2548字
- 2023-05-16 18:12:59
楔子
永康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1049平方千米,约为浙江省面积的百分之一。县境东、南、北为低山,永康江及其支流两岸为平原,低山与平原之间丘阜广布,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1)
永康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已取得的考古资料显示,近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而新近在古时同属金华府治的浦江县浦阳江流域上山,挖掘出了一万年前的稻作文化遗址。(2)它是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存,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发祥地之一。永康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与浦江相似,据说在永康也已发现了类似的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只是考古活动尚未全面深入展开。随着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全面转型,古人越来越无法安生,千年逐渐淤积都不曾翻转的地层为钢铁机械轻轻挖起,历史因此一页页重写。今日所知之永康远非昔日之真正永康。只是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今天谈论永康的远古史,只能到此为止。
永康旧属乌伤,县之建制,始于吴赤乌八年(245)。据说孙权之母因病失眠,四处求医,仍告无效。一日,听说乌伤县上浦乡有座寺庙,有求必应,十分灵验。于是,她偕妹妹来到上浦进香,乞求永保安康,并许下一个愿,“如得康宁,必立邑祭祀”。后来吴太夫人病体康复,因此感念殊深,常思还愿。到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太夫人病危,在病榻上,她郑重嘱咐儿子为她还愿。孙权于黄武元年(222)称帝,至赤乌八年,他划出乌伤县之上浦乡(今武义、缙云、磐安一带),以“永保安康”之义,设永康县。翌年,孙权继母、吴太夫人之胞妹吴国太奉孙权之旨,乘三马九铃銮驾从建业(今南京)出发,来到永康县进香还愿。坐落于县城万安山上的该寺,后来就称上封寺,今已废。这便是永康县的由来。后来两晋、宋、齐,因之不改。梁绍泰二年(556),升县为缙州,属东阳郡。陈天嘉三年(562),废缙州,旋改东阳郡为金华郡,永康属焉。隋开皇九年(589),曾废永康县,但不久复置。唐武德四年(621),擢为丽州,四年后废州为县。至清仍之。(3)古代永康之建制大抵如是。
永康历史不能算不悠久,但说永康文风很盛,怕不甚妥。当然,永康自北宋以来,也是人文荟萃,如以注欧阳修《新五代史》而著名的徐无党(1024—1086),如断讼时深究曲直、不许私和,曾多次上疏弹劾权相韩侂胄而被罢官十多年从不后悔的林大中(1131—1208),如为救济饥民擅开国仓宁受一己之罪也要全一方百姓之命的应孟明(1138—1219),如慨然以孟子自命潜心陆九渊之学的学者胡长孺(1240—1314),如跟随王阳明平定宁王造反功列榜上的应恩(1458—1520),还有为耿精忠部将所掳投崖全节的才女吴绛雪(1650—1674),刊刻乡邦文献《金华丛书》《续金华丛书》的父子胡凤丹(1828—1889)、胡宗懋(1867—1935),近代则有上海经历现代化转型时期的领导人之一应宝时(1821—1890)。但是,真正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一席之地的,至今唯有本书的主人公陈亮一人。近代书画家应钧(1874—1941),终身蛰居乡间,所作书画,能自成一格,渐惊凡俗,连笔者素来自以为不通艺术者,在应钧的作品前也会低首沉吟,似有会心。应钧的成就究竟如何,有待后人评定,或许能与陈亮相颉颃也未可知。但是,放在一起来看,两人竟有那么多的相似:同出身于蕞尔小邑,在社会的等级结构中没有跻身上层,应钧比起陈亮来交际中更无高人往来。他们凭什么能以一介平民之身,跻身于中国文化史中杰出人物之列?这也算是永康文化史上的难解之谜了吧。
难解之谜总是以其难解而愈加吸引人们去尝试解答。比如永康文风,远不如杭嘉湖一带之盛,盖在于永康田亩薄瘠,难足养人。永康环县皆山,形成一个环抱盆地的地形,南宋时番薯、马铃薯等旱地作物尚未引进,山区应该少见人迹。而不大的平原地带,可能因为人口密集,愈见生存压力巨大。时至20世纪,自县城至东阳的平原地带,就并非因广田平畴而富裕,相反,由于人多田少,生计愈显艰难。但后来翻天覆地的经济巨变,即从这里而来。据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永康常住人口为96.42万。这是永康有史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十年,比2010年的72.35万增长了33.27%。究其原因,就是永康发达的五金产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4)综观浙江全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也属原先最为艰难落后的地区。但是今日之繁盛,毕竟时日尚短,而文化之经营,定基于优游无事之上。杭、嘉、湖三府,国中天堂,至少几百年来,闾巷之间能供养一个有闲阶级,男恬女嬉,正好以文化做有涯人生之无边消遣,故浙江下三府人才盛于上八府。又金华地区,南宋时可谓“小邹鲁”,但似只盛于南宋至明初。因当时国都在杭州,金华一带可视为中心文化的受辐射区域,所以那一段时期人才辈出;到后来,便渐渐衰退,几不忍提。至于20世纪,则是一个乾坤倒转的时代,国人需面对世界,方能成就文化大业。浙江地处沿海,得风气之先,出国留学者较之内地自然更多。而留学后,亦更方便留住京、沪等文化中心,建一家之说,立文化之言,则是古代之文化通则已不能再适用于今日矣。
上面说的是成就文化与人才的客观条件。从主观上看,由于环境险恶,必须死拼才能赢得生计,所以造成了永康人共有的特点:首先,由于生计问题重大急迫,任何时候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以百姓养成勤奋劳作的习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新年初始三五天,男人总在劳作,除非下雨落雪;而女人,则连下雨落雪,也都是要忙碌的,只是活略轻一些。其次,由于生计问题是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想办法,所以永康人不轻信信条、不盲从权威,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蔑视权威的反抗性格。最后,崇拜功利,凡是能产生实效的东西,就想学,就动手模仿,造成实利气氛深厚,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前两条可以解释永康为什么能产生如此这般的文化巨人,而后一条可以解释永康为什么没能产生更多的文化巨人。好在现在的永康已经步入全国百强县,2020年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47位。在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永康已经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在这种经济基础上,以后开出的文化之花,一定会更加硕大繁茂,当然,那可能需要相当的时间。
(1)参见《永康县志·概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考古发现:浙江上山遗址改写世界稻作文明史》,新华网杭州,2005年1月22日,http://www.xinhuanet.com。
(3)《永康县志·政区》,第1页。
(4)永康市统计局、永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口发展的崭新篇章》,《永康日报》2021年5月1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