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这份幸运,让我书写的这些文字,能够呈现在您的面前,我郑重地表达着诚挚的感谢。
如果说内容里带出了一些冲击,那是我想要的,也证明了我还有些东西,随着年岁的增长,反观着自身和过往的经历,我发现我的确有些莫名似的心高气傲般的狂,但确实我也不知道这份“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精神源泉在哪里?简单点,的确,我是有些狂!历来就有些狂,小时候狂,狂着、狂着长大了,习惯了,改不掉了,有些时候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狂的恣意妄为、胡思乱想。当然,历史上狂的人多了去了,留下著作的倒是不多,唯有那极其著名的鲁迅书写的《狂人日记》里带个狂字。
我翻看了一些注解,有关于“狂”这个字,解释里面居然还包含有:自由、无拘无束、创意创新到敢想敢干、乃至于求新、进取的衍生意义。这一打破固有思维而寻求到的答案,简直令我自得自乐。
而我们固有定义、固化的狂的状态,并不是我们意念中的形态和表现形式,我们固有定义的狂,其实是“狷“胸襟狭窄,性情急躁;洁身自好,性情耿直。拘谨无为,引申为孤洁,与“狂”相对。魏晋人多狂狷之气象。狂者,志在兼济,锐意进取;狷者,独善其身,有所不为。
通过这个“狂”字,的确刷新了我的认知,更让我学到了新的知识点!见微知著,这也恰恰反映了我们的很多固有观念、既有映像与我们所表达出来的或者说现行流行的字、词,是很多不对称的或者说叫不匹配的,至少在民间世俗里,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常常词不达意、误解误判、混淆概念、模糊观念……我们又身处这人潮人海里,随波逐流的话,大概率是应接不暇;逆流而上的话呢,受伤是最基础的敲门砖;我还是想逆流而上,以此证明我的狂,我认为我热爱着狂吧,抱着改变不了世界的态度,但绝不允许自个儿被世界轻易改变的想法,估计这是狂的症结,狂的取向吧。爱狂的人,狂爱的人,狂着狂着知道了爱,爱着爱着宣泄着狂。
我最近突发奇想地告诉我一个做工程的朋友,我在冥思苦想着找寻能够让我全力以赴、极致炙热的一件我爱做的事,我进一步说道,一旦我找到了,又拥有那种状态,我认为,那件事,我一定会干的很好、很好!我反复地琢磨着,例如说,我所知晓的那些名人以及传说中他们背后的故事,一路的经历、经受的痛苦和磨难、乃至于如今屹立在各自的行业,持续地发着光、发着热,我才拍脑袋想出来,哦!原来他们就是因为爱,所以爱,也只有爱、热爱,才能有那种状态,有那种状态,才能有更多的创想,在创想的基础上,不断地以爱的注解去尝试,不偏不倚、一路走来,成为了他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爱到这个份儿上,极致!我如何形容那样的人呢?我只能说,他很幸运,为什么他幸运呢?因为他心中有爱、且有机会去释放着爱的能量,所以他、他们配得上那份幸运。
爱是什么呢?199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正大综艺》节目配套推出的由翁倩玉演唱的主题曲《爱的奉献》给出了一部分解答。
“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风帆撒播到我四方,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的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在人类关于“爱”的早期文字记载中,流传最广的是《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上帝用土创造了一个叫亚当的人,亚当生活在伊甸园中,无忧无虑,物资充足。为了消除亚当的孤单,上帝从他身上取下了一根骨头,创造了一个女人,名叫夏娃,两人自此便一起自由自在生活。上帝对二人只有一个限制,不准吃智慧树的果实。可是两人最终受到了引诱,违反了禁令,从智慧树上获取了知识,也认识到了爱,上帝于是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后来的学者认为,这个故事包含着关于“爱”的重要信息,它把“获得知识”和“与上帝分离”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只有当人把自己看作和世界互相分离的时候,认知才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一旦人们放弃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梦幻般的感受,人们的认知能力和爱的能力也就开始发展了。
在人类历史上,有几次重大的生活方式变化分别对“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开始的原始时代中,人类经常居住在洞穴或者野外,依赖自己的本能去获取食物和生育后代。在这个阶段,人类还没有从自然中脱离出来,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对象。第一次重大变化是人类开始建立建筑、移居室内,房屋开始让人群分散,并且远离自然的栖息地,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社会的习俗和规范,人们视这些规范为至高无上的准则。此时,一个人的身份完全被社会传统观念所决定,并没有留给“爱”的空间,此时科学也处在没有成熟的时期。第二次重大变革中,人类传承知识的方式从口耳相传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故事变成了哲学体系和宗教体系,此时“爱”也从几乎完全无意识的、为了交配或者满足社会规范而把人们拉到一起的力量,转变成了人类自主追求的价值,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个体性,并且通过与他人建立爱的关系来适应自己与自然的分离。第三次重大变革发生在西方的工业革命时期,科学迅速发展,个人掌握的基本知识也迅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快速提高。之前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浪漫爱情”这种爱的形式,也成为了每个人都可以有的经历。而爱也成了一种更为主动的关系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今中国呢?我们的爱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暂且借鉴上述三种重大变革和生活方式变化延伸出来的一切影响着的“爱”,而现在,是否在经历第四次重大变革的发生呢?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快速、迅捷、即时,裹挟着国人,快节奏、高强度的生存体验,为生计奔波、为生存挣扎、为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教,无形的、有形的,我们是否还有那么多时间去爱?我们是否还有那么多精力去爱?我们是否还会如当初那样,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等等中国灿烂文化中传统规范里的那样爱恨分明的无条件的爱呢?回想过去,刘邦拜韩信为大元帅,虽经萧何月下追韩信,但没有爱,一个毫无战斗业绩和经验的年轻人,是否会被一个50来岁的老同志委以重任乃至于有可能交付权力后影响自身地位和个人安危等恶性事件发生概率极其偏大的情况下,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信任,这难道不是男人之间的爱吗?难道不是因为这份义无反顾的爱,才成全了后来的故事吗?再看三顾茅庐的典故,同样是20多岁的诸葛亮,在一位50来岁的老人三次求教的感召下,烧茅庐、散家业,无所顾忌地爱,而对这份爱的执著,历经千辛万苦、千磨万击而实现了三分天下的伟业!而如今,震撼世界的马斯克、热议热搜的火箭发射、回收再利用以及未来的火星移民计划,无论我们怎么去剖析、揣度,所谓创新驱动的,所谓文化领域的,所谓这样、那样的,可是我认为,这个计划,最初都仅仅只来自于马斯克的一个想法,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他是那样的幸运,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想法,但,他这些想法里提及到的一个原因就是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人类日益加剧的损坏,为了人类更好地未来,是否可以换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继续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难道这个想法里,没有爱吗?如果没有爱,他会有这个想法吗?如果没有爱,陪伴他一起在努力实现这个想法的伙伴们、同事们,在他的公司研发、发射火箭期间数次失败、债台高筑、婚姻破裂到濒临绝望后的峰回路转,到如今继续朝这个简单想法在有效变现的路上坚定前行,这不需要精神力量里包含的爱、热爱、极致地爱、无条件地爱吗?《霸王别姬》电影里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环顾我们周遭,我们是否缺少了这样的人呢?我们是否包容不了这种人呢?我们是否能够在包容这种人的情况下,他有着生存的空间、生活的机会、周遭有着一班有爱的人等待同时坚信着他发光、发热呢?包容着一些他看似无聊的举动、无用的想法、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乃至于付出我们的时间、精力,担待一些看起来那么现实的后顾之忧呢?陪他一起疯,和他一起玩儿,让他没有“顾虑”这个概念和心理压力,不让他孤单、不让他无伴的这样一种,爱的表达,爱的展现形式呢?在我看来,我们总是道德绑架般地要求别人去做,但我们往往忽略了,爱,应该从自身开始,从自己做起;爱,应该让每个中国人来表达、自觉去醒悟和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当爱的能量、占比充满到美丽中国的大部分空间、环境、人文、日常生活里,通过各类形式的展现、环绕,我们能够让爱惠及到我们身边的人,而不是遥远的地方;我们可以让爱,让我们的亲朋好友能够感受到、接收到,而不是让它仅仅出现在书中、电视里、媒体上、微信中、短视频,我们真正、迫切地需要将爱落地、将爱进行到底、将爱无条件地释放,到那时,我相信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再次实现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到那时,当我们知道了爱,知道了如何爱以及爱的表现形式和具体方法,而不是胡思乱想地爱、琢磨着“爱”、该怎样去爱?无论是父母如何地爱着我们、我们怎样的爱着父母、我们又将这份爱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朋友们、亲人们,我认为,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爱我们这个国家、更好地维护我们这个国度以及这片美丽土地上的一切!我相信,当我们以爱的名义,重拾初衷,我们就不再孤单、不再困惑、不再迷茫、不再价值混乱、我们就不会再苦苦等待!
我写的这些文字以及即将和您探讨、寻找的、已经发现的、有待发掘和激扬的,那就是爱,而我书写本书的动力和想法,均源自于爱。我相信,爱很简单;简单爱,没有那么复杂,我们这个国度向来不缺乏复杂,而是人复杂,想的太复杂,催生着社会环境而搞的复杂,所以我们忘记了最初的样子。爱而无心,何谓爱?谨以我所写的内容,能够带给朋友们以启迪,更期望我们能够回到那最初的样子,我们是有爱的国度,只是我们遗忘的太久了,如果要重拾爱,就该简简单单地,因为爱,所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