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问者虽众,而应者寥寥

一呼一唤师恩在,三载三秋学海涯。

九转九回终不悔,十心十意拜师家。

网名海滨之居者,名唤卡夫者书云:“呼昂尊师,见字如晤,生李致蒿敬上。”

“敢问夫子居于何所?”

“尊师安好,近发书于夫子者,乃生李致蒿也。今已赴锦城学院复试调剂。”

“锦城学院对君之至,倍感荣幸。”

“呼昂夫子,欲与君电话详叙,未知可否?”

“稍待片刻,一刻之后如何?”

“善哉,吾将静候。”

“愿得夫子之教诲,以资借鉴与启迪。”

“呼昂教授,感激不尽。”

“谢师之教诲,谆谆而述稻秸废用资源化之道”,论及碳评智算,乃求诸法之门径。此法者,意在将稻秸转圜为用,兼及碳迹之考量,凭智算之术,求取高效环保之径。李君致蒿读后恍然,知碳评智算之真谛。此篇文章,核心在于碳评智值之公式,其简洁明了,便于量化诸项指标。

然致蒿君有疑问存焉,此公式专为稻秸资源化而设,若他类固体废物亦能资源化,且焚烧之时亦能产生碳排放,则此公式可否推而广之,适用于他物乎?

“望不吝赐教,以解吾惑。”

“硕士或博士之时,宜徐图之,勿遽求速。”老呼昂对未尝涉猎书卷者,不主其多询,盖无厚积之阅,非问难之善时。

老呼昂闻博士同窗于学府之研讨,深以为然其读书报告之解。彼之研究及要求,皆得老呼昂之赞同。彼以为不必一一详述书中之内容,而应专注于四端:

一曰,启迪思路之脉络。二曰,收获方法之精髓。三曰,触发研究之灵感。四曰,深入领域之探索与原理方法之归纳。

基础概念当清晰界定,方法、指标、概念等,切勿轻改。如论及“生命周期”之评价,当言明基于生命周期之理念;又如可持续性之评估,须从环境、经济、社会三向度着眼,其中,温室效应与碳排放尤为环境指标之关键。

读书之旨,在于汲取智慧,提出科学之疑问。问题之价值,决定研究之创新高低。创新之层次,或从零至一,或从一至百,皆需深思熟虑。评判创新,有三要:一在独辟蹊径,二在科学价值,三在目标、内容、技术路线之完整体系。

论及读书报告之优劣,观其二者足矣:一在PPT之制作精良,二在讲述之精彩动人,能否打动评委之心。

读文献时,宜述三点:一曰所得之益,二曰所遇之难,三曰解难之道与思路之拓展。

特别提点,科学假设之提出,须有案例、理论、数据之坚实支撑。数据尺度之择取,不宜轻率求大,初始当审慎。最后,当重述文献阅读对于研究之启发,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基础数据,此等启发之细,愈深愈佳。如斯云云。

见致蒿君勤学好问,老呼昂特将前述双一流高校博导之读书法详告之。至于蒿君收此长文后,有何所感,能否领悟先读书而后质疑之道理,此则唯天可知也。

此事约略于仲春之际,倏忽孟秋已半,疑老呼昂或因事冗而忘之。虽问者如云,而应者无几,况乎恒从者乎?忽一日,丁酉年桂月十九日未时,老呼昂复见微信留言云:“呼昂师,夏日绵长,欲增学识,以应研途之需。愿闻师荐书卷,以助余进益。”

师答曰:“诺。”

三日后,老呼昂发资料于致蒿君,复言:“资料已发,望详阅。”

致蒿君回曰:“已收。”

又二日,老呼昂约致蒿君:“今夕拟网聚共议,可乎?”

对曰:“诺,归家即备履历。”

又言:“邀师姐同议。”

“善。”

“戌时余,当发腾讯之链。”

“唯。”

“已告之师姐。”

“师,此余之履历。”

前述李君致蒿,广西人也,今岁硕士新生,调剂至锦城学院之环境工程。闻呼昂教授之研究颇感兴趣,遂欲联络之,冀选为硕士之师。自述尝数度驰骋于马拉松之赛场,去岁备考间,体重骤增三十斤,然竟由百六十斤降至百四十斤,其毅力可嘉。其本科乃工程造价,乃前几周官宣撤销之专业,可见其学路亦如马拉松,需恒心矣。今呼昂教授安排,与雍葭、致蒿君共网上约谈,意在考察其坚毅之志,是否真心愿以老呼昂为其师而尊之以为主,以决诸事之疑。

今以腾讯会议为交流之器,初,呼昂公即示二子观之,每次会皆录其屏影,“诸君能见否?余此时亦正在录。”少顷,众人所论,皆录其言,以备后日自省。“今日之会,因一事而召,李君致蒿告余欲今夏先入此境。”呼昂公思之,乃有此举。

呼昂公今念李君致蒿,彼九月将至,决意以己为师,攻读硕士。故今夕,老呼昂决于网际会面,犹如初见,共叙心曲。倘己为李君致蒿之导师,必有诸般安排。此乃双向之选,老呼昂当先陈三年之规划,再聆李君致蒿之志。望李君致蒿细览之,是否合于己之理想目标?若合,则胜于他事。待九月后,李君致蒿入校,诸事安顿,老呼昂当为之绸缪。不然,届时若后觉所行与李君致蒿之志趣不合,则师友皆受累,且心有不快。

夜未深而语未竟,老呼昂素有先谈后定之习,学子欲入己门,必详谈而后定。今日之谈,可谓详尽矣。虽千里之遥,然网际交流,犹当面语,若李君致蒿有意入己门,老呼昂当悉心筹划,无所隐。

复有言者,欲为李君致蒿添一辅师,乃雍葭师姐也。欲三人共议此事,论及分工如何?则老呼昂专主资源之筹措,而雍葭则辅致蒿于学业之进益。

乃论技艺之途。技者,或曰战术之精妙,或言技巧之细腻;然战略之宏伟,亦或论“道”之高远,以助规划生涯。或志于博士之深造,或图职场之就业,诸般皆然。

“实欲汝择我,持以朴素之信任。”实老呼昂窃以为李君致蒿之稚,犹胜己之稚子。感其双重身份,师表之严,慈父之柔,皆备于一身。己子与其同侪,年岁相仿,彼略长尔数岁。时或感之,犹家长之视子女,然家长之心,更兼长者之风。既入此门,当从师命,此第一要义也。

终竟何如?解者行,未解者亦试为之。简言之,先听而行之,继则触类旁通。首宜践“听”之四字。譬如,硕士之阶,能听而行之,乃为上士;及至博士之域,听而行之,更兼触类旁通,斯为博士之佼佼者。然乎?

继而论及孔明与昭烈之事,孔明多策献于先主,问其策之感何如?或以“言听计从,鱼如得水”八字概之,然此非直述先主对孔明策之态度也。再论之,遍览三国之书或演义,未见先主有疑孔明之策,或必求其详而后用者。

此语应也同时再次说与雍葭听矣。乡有谚云:“请师师做主。”尔若选吾为师,则需有质朴之信任。若无信任,则日后相处甚难,效果亦不佳。当下此点,尤为敏感,且重要也。

二十四时五十七分老呼昂言至此,暂且止之,欲饮水稍憩。继而,愿闻雍葭师姐与致蒿详述实验室之情形。

老呼昂自卯时三刻始,迄于今已历二十五时八分,反复述之再三,深感导者之不易。导师面对学子,稚气未脱,多自以为然,而当今之评价体系与舆论导向,皆令传统尊师之道荡然无存。学子虽不听导师之劝,致导师指导乏力,然其自行其是之果,竟需导师承担,此逻辑实乃滑稽之至。无论有用与否,老呼昂先陈其弊,亦属负责之态。

至此,老呼昂觉已言明,遂请师姐亦宜自述,以显其读研期间之成就与现状,使众人得以知其为人。至于师徒之缘,则视天意而定矣。有诗云:

声声呼唤师恩重,字字珠玑意未穷。

蒿草青青春意动,锦城处处学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