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解锁大脑封印,让思想澎湃起来

的大脑似乎被封印了。看了许多图书,学了很多知识,做了好多作业,你却不会思考,不会解决问题——被人提问,大脑常常一片空白。其实答案的对或者错,只是结果,而非过程,最重要的是怎么去进行思考,以及怎么去判断是对还是错。

本书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学会思考,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如何才优秀拔尖的问题,怎样才自信果敢的问题,解答不了压轴题的问题,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偏科的问题,沉湎游戏的问题,社交的问题……当你在不断的追问、思考中解决困难之后,你会赞同刘未鹏在《暗时间》中阐释的观点:“看一个问题的解法,必然要看其解法所诞生的过程,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否则这个解法就只是一个问题的解法,记住了也无法推广。”

求解“1+2+3+…+100= ?”,如果不假思索,一个加一个硬算,一定会算到让人崩溃。小高斯经过思考,找到了被后人传颂数百年的“神操作”——组合计算:1+100=101,2+99=101,…,50+51=101,从1加到100有50组这样的组合,所以50×101=5050。可这道题目,在更高年级同学的思维当中,就是一个普通的“常规操作”——等差数列求和:S=n(a1+an)/2=100×(1+100)/2=5050。

世界纷繁复杂,又自有其规律——有许多神奇的定律、法则、效应。

比如,“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必然会发生。东西总是在要用时找不到,不用时却自动出现在你面前;考试时会的知识全没考,考的内容全不会;带伞总不下雨,没带伞就下雨……

特别是对复杂的系统而言,手段越高明,技术越先进,人员越众多,出错的概率越大。既然不论科技多发达,错误都会发生,那就微笑面对吧,重点在于你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不要试图掩盖它,因为那只会让错误成为成功的绊脚石;而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让错误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又如,“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天才的成功经验,看上去容易,听起来简单,想起来可行,可一实践却发现无处着力、无从下手。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比如遗传基因、身心发育、兴趣爱好、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等不相同。如果只是单纯地依葫芦画瓢,那多半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既然走别人的路,到不了自己的远方,不如用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社会学、经济学中普遍适用的定律、法则和效应来指导自己的成长,规划自己的路径——这大抵会更靠谱一些,毕竟这些是经过科学严格验证的,是普遍适用的,也是简单易学的!

再如,“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丁点儿成功,比如每次比别人优秀一点儿,就可能让你赢得更多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的叠加,最终将让你脱颖而出。

1乘十次1,结果仍是“1”。你每天严格按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做得再完美,最终你所具备的也只是一个合格的同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0.9乘十次0.9,结果约是“0.35”。你每天只比老师的要求懈怠那么一点儿,损失却在不知不觉中变大,竞争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削弱。1.1乘十次1.1,结果约是“2.59”。你每天比老师的要求,精进那么一点儿,自我要求再提升那么一点儿,最终将聚少成多,聚沙成塔。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方法可能有100万种或更多,但法则只有几个。掌握了法则的人,可以有效地选择自己的方法,而忽视法则,只顾去尝试各种方法的人,注定会遇到各种麻烦。”为此,本书精选81条世界公认的,与洞察力、梦想力、意志力、社交力、领导力等息息相关的定律、法则和效应,从其诞生的前因后果到思辨性的剖析讨论,为你逐条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引导你进行深度思考。这相当于给你81种解决问题的科学范式,给你81次改变自己的机会。

可阅读只是获得信息,并不意味着融会贯通。遇到问题,你还必须用本书告诉你的定律、法则、效应,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去深度思考,对信息进行推理、演算和加工,进而产生新的创见。这才是解锁你大脑封印,让思想澎湃起来的方法。

当你掌握这些“靠得住的定律、信得过的法则、行得通的效应”之后,便能有效搭建自己的知识图谱,打造自己的思维范式。这对于你认识生活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解决成长的烦恼,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你将来获得各方面的成功,提供强有力的思维支撑。

从今天起,不再沉溺于“别人”怎样,不再执着于成为更好的“别人”,而是思考“我”如何成长。当下,从“墨菲定律”出发,跨越“幸存者偏差”陷阱,在未来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吧!

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