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时间管理:如何科学有效培养孩子的自律
- 李少聪
- 1504字
- 2023-04-23 18:28:29
前言
每天早上起床要叫好几遍,然后磨磨蹭蹭,上学迟到;
上课,不是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就是发呆、神游;
明明放学就坐在书桌前,结果该睡觉了,作业还没写完;
要画画,找彩笔和素描纸就花了十几分钟;
……
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不会管理时间导致的效率低下。2003年,斯蒂文·赫尔提出“时间商”的概念,时间商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和别人时间的态度,以及使用时间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时间商就是时间管理的能力。
一般来说,知道如何管理时间的孩子,都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他们既能做到高效率学习,又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尤其是以后步入社会,他们也会因为工作效率高,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果不想让孩子因为时间管理而输给未来,父母就需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事实上,在国外,大多数家庭在孩子4、5岁时就开始学习时间管理了。
时间既看不见,又摸不到,跟其他事物相比会有些抽象。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父母需要先培养孩子的时间感知力,让孩子认识时间。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在2岁半到3岁,才开始产生时间观念。等到6岁,大多数孩子依旧不会认识钟表,无法感知具体的时间长度和概念。培养孩子的时间感知力,可以把抽象的时间变成具象的,或者让孩子感受四季的变化,一天的日升日落等,让孩子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去感知时间。
做事有条理是时间管理的一个重点。如果孩子没有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长大后做事就会不分轻重缓急,大大小小的事纠缠在一起,一团乱麻。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或者太慢,而直接包办代替。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做事有计划等。父母只需要在旁边耐心给予鼓励和引导,或者提供适当的帮助。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父母一定要忍着不要催促。着急的父母每天念叨最多的就是“赶紧起来,不然要迟到了!”“快点洗漱,马上要睡觉了!”“别玩了,快过来吃饭”“快走!”结果是,父母的催促,只会给孩子带来两个后果:孩子只会记住父母的指令,按父母的想法和命令去行动,从而失去自己管理时间的机会和能力;孩子缺少自我认知,无法独立自主。时间一长,就会对学习缺乏积极性,越来越拖拉。再多的催促,也不能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最好的办法是放手,把时间管理的主动权归还给孩子,让孩子慢慢练习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管理时间的重点在于培养专注力。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专注力正是被自己亲手毁掉了。比如,孩子正在认真做游戏、画画、看书,或者观察,父母一会儿询问他渴不渴,一会儿又问他吃不吃水果……在这些打着关心名义的打扰下,孩子的专注力一点点被侵蚀。所以,当孩子正在投入地做一件事时,父母不要随意参与和打扰。另外,还可以通过听力训练、诵读训练等方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时间管理其实就是精力管理,所谓“精力管理”,就是要求我们顺应自然规律,减少负面情绪在体内的积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从而保证身体和思维的活力。要让孩子保持精力充沛,除了保障足够高质量的睡眠,学会压力管理减少情绪内耗,还要培养每天运动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父母还可以借用一些时间工具,如日程表、番茄钟、时间银行等,帮孩子学习时间管理,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共从时间感知力、正确的时间观、专注力训练、精力管理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儿童时间管理这一主题。其中再现了大量的生活场景,并给出了精准分析,让父母在感同身受的同时,豁然开朗、拨云见日。最后,给出的建议,皆从现实出发,具有极高的操作性和借鉴性。
学会时间管理的孩子不仅能够高效学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能够平衡好课上和课外活动,让学习娱乐两不误,拥有精彩高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