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1.1.1 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用机器实现人类的部分智能。因此,要了解人工智能,首先要了解人类的智能行为。

智能及智能的本质是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脑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至今人类仍然没有完全了解它们,以致智能的发生与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一起被列为自然界的四大奥秘。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神经心理学等研究的进展,人们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认识,但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作用机制,特别是脑的功能原理还没有清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很难对智能给出确切的定义。

目前,根据对人脑已有的认识,结合智能的外在表现,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智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思维理论、知识阈值理论及进化理论。

1.思维理论

思维理论认为智能的核心是思维,人的一切智能都来自大脑的思维活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因而通过对思维规律与方法的研究,有望揭示智能的本质。

2.知识阈值理论

知识阈值理论认为,智能行为取决于知识的数量及其一般化的程度,一个系统有智能是因为它具有可运用的知识。因此,知识阈值理论把智能定义为:在巨大的搜索空间中迅速找到一个满意解的能力。这一理论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等都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3.进化理论

进化理论认为,人的本质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中的行走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维持生命和繁衍生息的能力。正是这些能力为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智能是某种复杂系统所具有的性质,它由许多部件交互作用产生,由系统总的行为及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决定,可以在没有明显的可操作的内部表达的情况下产生,也可以在没有明显的推理系统出现的情况下产生。该理论的核心是用控制取代表示,从而取消概念、模型及显式表示的知识,否定抽象对于智能及智能模拟的必要性,强调分层结构对于智能进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这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A.布鲁克教授提出来的。他在1991年提出了“没有表达的智能”,在1992年又提出了“没有推理的智能”,这是他根据对人造机器动物的研究提出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目前这一观点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由于它与人们的传统看法完全不同,因而引起了人工智能界的注意。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认为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