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 薄宇等
- 1039字
- 2023-04-25 10:30:06
前言
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实施,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不少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仍处于高位。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一的碳排放大国,且社会经济处在中高速发展阶段,高碳的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给碳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我国应如何统筹应对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提出不仅为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生态环境部提出,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协同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城市是政策落地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减排的关键区域。受国家政策出台进程的影响,城市层面的空气质量政策较低碳政策更细致、更完善。不少城市已制定并实施了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也有一些城市开展了低碳试点。但是,将空气质量达标和碳排放达峰(以下简称“双达”)统筹规划的城市很少,相关研究也不成熟。“双达”问题在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主导的时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当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战略,城市“双达”研究的意义理应引起更多关注。
笔者所在研究团队自2018年开始关注城市的“双达”问题,调研走访了我国不同区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10余座城市,围绕污染治理、节能降碳、协同增效等主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相关政策建议已被多地管理部门采纳。在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城市“双达”研究的痛点与难点,也在不断学习、思考解决方案。在本书中,笔者分享了多年来积累的“双达”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相对全面地讲述了“双达”的研究理论与分析框架,同时以郑州市、石家庄市、湖州市为例阐述了“双达”的研究成果和共性结论,希望可以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者、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
能源基金会(The Energy Foundation)王志高主任和林微微主管在城市“双达”研究中给予了诸多支持,使得笔者有机会探究如何在城市尺度上实践“双达”这一有意义的课题,特此致谢。本书是城市“双达”路径探索的一次积极尝试,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涵盖的案例城市较少,一些共性规律的探讨仍需要完善。未来,笔者将在研究中纳入更多典型城市,以丰富“双达”的技术与知识体系。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与不妥之处,恳批评指正为盼。
2022年9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