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 薄宇等
- 1013字
- 2023-04-25 10:30:11
1.2.3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协同路径的必要性
我国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80%以上的能源,贡献了80%以上的碳排放和60%以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因此城市是实现协同减排的关键区域[20]。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应对气候变化职能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转隶到生态环境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对气候变化职能也已全部转隶到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实现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获得减缓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效应是管理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而城市将是政策落地实施的基本单元。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气候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注入了新动能。当前,我国面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双重挑战,应着眼于加强排放源头治理与控制工作,注重能源使用节约高效化、能源供应低碳清洁化,并合理优化能源配置,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目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顶层设计和政策安排,很多地方温室气体排放家底不清,减污降碳协同人员数量和能力均严重不足。相对而言,当前城市空气质量管理体系更为完善、目标更为明确,但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大多仍停留在宏观层面。各城市需要充分认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切实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4月底,已有58个城市编制并发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已有82个城市完成低碳城市实施方案。已有部分研究针对单个城市开展了协同减排分析,但在全国尺度上深入探讨城市协同减排效应及未来协同减排路径的研究仍然较少(见表1-1)。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一,经济结构多元化,排放来源与减排潜力也存在显著差异[21]。如何根据不同城市特点制定协同减排路径,对未来城市协同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表1-1 开展协同减排研究的案例
鉴于此,本书首先构建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以下简称“双达”)协同分析的方法论框架,同时选取郑州、石家庄、湖州三个各具特色的城市,阐述个性化的城市“双达”特征与经验,然后从个性化的经验中提炼共性规律,探讨在空气质量目标导向下城市“双达”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国家及在地方机构改革背景下城市层面的“双达”实践提供研究参考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