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

这本书我从头至尾看了两遍,如遇知音。中国足球长期落后,问题山积,多年来,我对相关话题,包括指导思想、体制、普及、青训及校园足球等等,发表了大量言论,但应者寥寥。可能很多人对此不感兴趣,或者不同意我的观点,但这些都是关乎中国足球生死存亡的最根本的问题,难道不应该深入地研究讨论吗?面对多年以来中国足坛的传统习惯势力,深感孤军奋战,势单力薄。诚如列宁所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

看了这本书,我顿觉有了底气。书中许多观点竟然和我此前所说高度一致!要知道,这本书采访的是世界各足球发达国家的名帅、名宿,他们都是声名卓著的顶尖人物,更难得的是他们都在中国足球各地的基层单位中长期工作过,他们的观点是基于其本人多年足球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在中国的经历总结提炼的,既借鉴世界足球发展的先进理念,又结合中国国情,应当够分量,够权威,值得大家认真地学习思考。

承蒙作者请我写这个序言,我本想借此把自己的观点再简要地罗列一下,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阅读。后来一想,专家意见在此,还需我班门弄斧么?纵览全书,可以看到专家们的意见与中国足球界的传统观念有很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我认为就是这本书的重点之所在,并且各位专家的发言各有侧重,值得关心中国足球乃至中国社会的读者细细阅读。

中国在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上存在欠缺,是本书受访专家们的普遍看法,里皮就表示,他初到中国时几乎所有中国的职业俱乐部都没有青少年梯队,这样是完全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后备人才的。斯科拉里认为必须要将中国本土的青训与青训赛事搞好,并强调各国球员的特点是不同的,明确反对尽早将小球员送出国培养的模式。埃里克森和卡佩罗都特别指出了“热情”在足球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魔鬼体能训练”闻名的三届德甲冠军教头马加特,则提醒我们要注意发展球员的个性,以及俱乐部应如何运营得更为“职业”。

还有很多教练都基于自身的经验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比如:如何为各年龄段构建完善的赛事体系;适合小球员成长与选拔的模式可以是什么样的;中国足球在青训中不应太过看重成绩,而更应该着重培养球员的技术和球商;要注重培养球员在场上独立决策的能力;要重视训练的效率而不盲目追求训练强度;等等。以吴金贵和孙继海为代表的资深中国足球人,则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足球运动的普及与健康可持续的球员培养选拔模式之上。

除了上述观点以外,本书也对世界足球强国的职业体制、青训模式以及发展足球运动的细分专项做了很多研究。其中,德国足协经过反思和研究,对青训竞赛体系做出的改革,比利时人对于踢球环境的重视,以及阿根廷人足球教育理念中非“唯足球论”的部分,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我也相信这些是值得中国足球从业者们借鉴和参考的。

这本书等于是世界各国最权威的足球专家们联名给中国的足球人写的一份建议书,我们不应当好好拜读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