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星如月:周一星和他的朋友们
- 本书编委会
- 1644字
- 2023-04-21 18:58:30
序言
今年适逢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八十华诞,其众多学生和同事好友撰写回忆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生动阐述周一星教授一生的治学和为人。出此专集颇具学术和史料价值。
我的个性与一星教授有某些相似。生平很少给人写序,自己的著作也从不求人写序。然而这次胡兆量教授邀我为此专集写序,我却欣然接受。因兆量和一星教授均为我的同行挚友,对此当义不容辞。惜因年事已高,思维受限,恐所写序言难以令人满意。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很早就与全国城市规划学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联系。我自20世纪60年代初参与完成《中华地理志》区域经济地理丛书的编写任务后,一度将研究重点转向区域规划,开始与城市规划界建立一定联系。唐山大地震后,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所)指派,率工作组前往唐山机场,参与唐山震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密切了与城市规划界的合作。改革开放后,原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恢复成立,侯仁之和我曾先后任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其下还设立了由宋家泰(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时任该委员会顾问)和我任正副组长的“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组”。我们这个学组曾于1982年在南京召开“中国城镇化道路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全国城镇化问题研究之先河。就在那次会上,周一星宣读的论文《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几个问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于城镇化地域差异的科学分析,使我发现了同行中这位难得的杰出人才。从此以后,他和我开始与城市规划界长期合作,开展城镇化、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型区域规划等课题研究。从中国建筑学会独立出来,成立由中国科协直接领导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后,他和我曾先后担任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周一星教授与我情况不同,除科研任务外,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很重视学科的理论建设。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科学著作《城市地理学》,被列入“现代地理科学理论丛书”,至今仍被全国地理学界视为很有份量的城市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专著。
1990年10月,中国地理学会在上海召开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学术年会。会上曾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项目,以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资助。会议初步确定以经济和人口的空间集聚与扩散为主题以后,请一星教授起草了详细的课题总体设计方案,由我邀请众多地理协作单位共同讨论修改定稿后上报,成为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界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的重点资助项目“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其成果于1998年出版后,至今仍获学界好评。对此,一星教授功不可没。2004年由周一星教授主持完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获山东省领导的高度评价,而且还弥补了前述重点项目因费用受限而略去山东半岛城镇密集地区研究之重大遗憾。
2005年9月,周一星教授曾应邀给中央政治局讲解有关我国的城镇化问题,为我国的规划界和地理界增添了光辉。
一星教授的治学,具有严格、严密、严谨的三严精神,为学界同行之典范。一星教授的为人,严以律己,以诚待人,坚持正义,为友辈所共识。一星教授的研究,对中国城市化、郊区化、城市体系的发展规律有独到的见解,为丰富中国城市地理学做出贡献。本书为一星教授的治学和为人,提供了丰富生动的事例。
据悉,原先本书编委会请兆量教授写序。成稿后因内容囿于访问周有光先生片段,对常州青果巷中两位周先生的提法也颇费推敲,他感觉不宜为序,遂邀我代笔。我也认为应就一星先生大名做点文章,将其誉为中国城市地理界一颗耀眼的星星,谅可为众人所认同。
胡序威
2021年6月5日
作者简介
胡序威,1928年3月生,浙江上虞人。1947年去新加坡新南洋出版社工作。1949年回国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学习,1951年任该校经济地理教研室教员。1954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96年离休。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地理、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研究,其主持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曾获多项国家和中科院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