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好教育”的生根与花开
学校的发展态势大致可以概括为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好教育”是一种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个人发展与团队合作发展融合协调的教育。那么,我倡导的“美好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整体上,我是这样思考的:“美好”是教育的一种期待、理想,一种对教育终极的描绘与追求。“美好”不是停留于作为一个修饰词的意义,而是一个中心词,是一个思想性概念,一个哲学意义的概念。“美好教育”建立在“期盼受过教育的人们因教育变得更加美好”的信仰基础之上,把“教育,让生命更美好”作为理想追求。看似简单且抽象,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来研究,并落实到具体的办学中,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人的生命成长、生活美好,是“美好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也是“美好教育”的根本着眼点。人生活的美好指引着教育走向美好,教育的美好指向并促进着人生的美好实现。
“美好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它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学习生活的美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全面的基础,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习和人生的积极态度。“美好教育”的两个关键词是:“学生发展”和“可持续”。
“美好教育”是师生共识、共治、共享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它不仅从外部提出各种要求和各种发展支持,还重视和反映学生的愿望和体验。因此,在实施“美好教育”,建设“美好教育”文化体系时,学校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各种来自社会的有关“美好发展”的要求,还要理解学生对“美好”的合理追求,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需求。“共享”是“美好教育”极其重要的特征,它注重使师生、家长都有获得感,享受教育带来的实际成果,分享愉快和幸福。
在“美好教育”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教育脉搏,在学校贯彻新时代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做出了系统回答,并提供了详细的实施路径。它既着眼于教育的当下,也面向未来,既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也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学校未来办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纲领,是全体教职员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总之,创建“美好教育”,为美好生活准备是追求教育本质论的本真;为“美好人生”奠基,是“美好教育”的价值追求;建立“美好教育”的生态场,是实现教育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美好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学校“美好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文化特色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美好课程”体系建设,还是“美好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多年形成的教学经验、固有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教师质疑、观望、尝试、接纳到逐步形成常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历练了教师的经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2018年5月,我校四位教师应邀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并分别做了说课展示和大会互动交流。另外四名教师应邀参与了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全国课题课例展示活动、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全国课题课例展示活动、北京名师研究会同课异构课程展示活动、朝阳区信息化教学展示等活动。100余位教师代表学校为来校交流学习的领导和教师进行研究课展示,受到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再如,项目研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思考,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相关研究论文且多篇文章获区级以上奖励。
◎“美好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的美好成长
学校教学文化特色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美好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课程资源。如学校体艺科社团和选修课,促进了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近三年,学生获奖达3000余人次。如“行走人生”课程实践,学生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研学课程中,在国内研学旅行课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积累了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好课堂”探索,通过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技术支持下的“趣学乐考”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学生学习方式逐渐转变,课堂上学生不再一味听教师讲解、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组织、参与、指导和促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课上动口、动手、动脑、实践、表达、展示机会更多了;课下,学生通过做手抄报、自编自导自演话剧或舞台剧、诗歌朗诵、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成家庭作业,获得了更加宽泛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这些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的提升。如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学习兴趣、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升。86%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91%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学习效率。100%的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表达和质疑能力。
◎“美好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既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又表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我也对研究前后的教学成绩进行了跟踪研究,对比实验前后,各项教学成绩指标大幅度提升,提升了学生、家长的教育实际获得感和教育满意度。
随着学校“美好教育”理念研究的逐步深入,学校“美好课程”“美好课堂”逐渐成为学校教学文化特色和品牌,不断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认可,逐步在教育同行中产生影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管理创新品牌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优秀单位”“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京城教改创新领军中学”“京城最具幸福感中学”“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青少年涉台教育基地”“朝阳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管理先进校”“朝阳区艺术教育先进校”“朝阳区教育劳动奖状集体”“朝阳区外事教育对外窗口校”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了采访和报道,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在教育同行中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