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读完36本投资学名著
- 程剑锋
- 5709字
- 2023-03-16 14:47:07
02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
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股票投资选股教程与案例集锦
名著导读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大多数成熟市场的职业投资者一样,彼得·林奇奉行价值投资哲学,而《战胜华尔街》一书就是彼得·林奇投资哲学的具体体现,书中介绍了贯彻他哲学思维的具体实战方法。
彼得·林奇于1944年出生,15岁的时候开始接触投资,赚取了自己的学费,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
1969年,彼得·林奇入职富达公司。1977—1990年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在这期间他做了巨大贡献——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更是高达29%。麦哲伦基金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资绩效名列第一。
彼得·林奇于1990年功成身退,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写出《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学以致富》等几本书,轰动了华尔街。
《战胜华尔街》是彼得·林奇专门针对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股票投资策略实践书籍,彼得·林奇用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告诉投资者如何选股、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获得超高收益,等等。
书中精选了涵盖周期性行业、服务业、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萧条行业等21个选股经典案例。这些不仅展示出了彼得·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
彼得·林奇在该书中总结出了25条投资黄金法则,这是彼得·林奇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的投资秘诀,值得每一位投资者细细研读并从中找到心得体会。
理论精读
1.彼得·林奇个人投资经验——成功总有原因
《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林奇回顾了1977—1990年自己管理麦哲伦基金的传奇历程的三个阶段:从0.18亿~1亿美元的初期、从1亿~10亿美元的中期以及从10亿~140亿美元的晚期,讲述了林奇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三个主要原因。
(1)要比别人更勤奋、更能吃苦。毋庸置疑,选股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金龟一样。翻开十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二十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而林奇每年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便找到足够的金龟,满足麦哲伦基金庞大的胃口。
(2)要重视对上市公司的深入调研。林奇认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在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他走访了大量上市公司,1980年214家,1982年330家,1983年489家,1984年411家,1985年463家,1986年高达570家。他认为只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一家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更好的投资选择。
(3)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林奇告诉我们:“在选股上,灵活性是关键。因为股市上总是能找到一些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仔细研究林奇的投资历程会发现,不管是小盘快速成长股、大盘蓝筹股,还是外国上市公司股票等,林奇都是根据市场情况及基金规模情况来灵活调整的。
2.25条投资黄金法则——散户炒股的金科玉律
林奇在书中提出了25条投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大多是价值投资中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则。这里面没有移动平均线和K线图,更没有分时图和短线盈亏指标,有的只是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这是林奇一生投资智慧的浓缩。
(1)投资很有趣、很刺激,如果你根本不做任何研究的话,那也很危险。
(2)你的投资优势不是华尔街专家能给你的,而是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如果你利用自己的优势投资于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那么你的表现可能会超过专家。
(3)在过去的30年里,股票市场已经被一群专业投资者所主导。与大家理解的不同,这反而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投资。你可以通过忽略这个群体来打败市场。
(4)每只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看看它在做什么。
(5)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几个月甚至几年内的运营状况与其股价没有必然联系。从长远来看,公司的发展情况却与其股价呈完全的正相关性。这种差异是赚钱的关键,这就需要投资者耐心选好股票。
(6)你必须知道你拥有什么股票,以及你为什么拥有它。
(7)想着一旦赌赢就会大赚一把,于是大赌一把,结果往往会大输一把。
(8)持有股票就像有了孩子——不要卷入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情。业余投资者可能有时间研究8~12家公司,并在条件允许时买卖股票。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在你的证券组合里面持有5只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到任何你认为有吸引力的公司,那就把你的钱存入银行,直到你发现为止。
(10)永远不要在不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投资一家公司。股市的最大跌幅来自资产负债状况不佳的公司。在你拿钱去冒险之前,一定要看看资产负债表,看看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11)避免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冷门的、增长停滞的行业往往出大牛股。
(12)对于小公司来说,你最好等它开始盈利再投资。
(13)如果你正在考虑投资一个陷入困境的行业,就去买该行业中有能力维持营运的一些公司,买进后耐心等待行业复苏的迹象。
(14)如果你将1000美元投资于股票,你最多只会损失1000美元,但如果你有耐心,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10000美元,甚至50000美元。普通人可以专注于几家好公司,而基金经理则被迫分散投资。拥有过多的股票,你就失去了集中的优势。只要找到几家大牛股,你的投资生涯就不算虚度。
(15)在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地区,观察力敏锐的业余投资者都能在专业人士之前很早就找到成长良好的公司。
(16)股市下跌就像科罗拉多州一月份的暴风雪一样司空见惯。如果你准备好了,它就不会伤害你。股市下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捡起那些在恐慌中逃离风暴的投资者留下的便宜货。
(17)每个人都有在股票上赚钱的头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胆魄。如果你容易在恐慌中抛售股票,你应该避开股票和共同基金。
(18)避免周末思考,忽略新闻播音员最新的可怕预言。抛售股票的前提一定是公司的基本面恶化,而不是天塌了。
(19)没有人能够预测利率的变化、经济的未来走向或者股票市场的走势。不要关注这样的预测,关注你所投资的公司的实际情况。
(20)如果你研究了10家公司,你会发现其中一家的情况要好于预期。如果你研究50家,你会发现5家的情况要好于预期。股市上总有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华尔街经常忽视有良好业绩的公司。
(21)如果你没有研究过任何一家公司,如果你不看牌就下注,那么你买股票的成功率就会和玩扑克牌不看牌就能赢一样低。
(22)当你持有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时间是站在你这边的,你可以耐心等待。即使你在头5年错过了沃尔玛,在接下来的5年里,它仍然是一支很棒的股票。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是股票期权,时间就站在你的对立面。
(23)如果你对股票有兴趣,但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去做功课,那就投资股票型基金。在这里,资产多样化是个好主意,每家基金经理拥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增长型、价值型、小盘股、大盘股等,你最好拥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基金。资本利得税的存在对那些从一个共同基金过渡转向另一个共同基金的投资者不太友好。如果你投资了一只或几只表现不错的基金,就不要任性地抛弃它们。
(24)在世界主要市场中,美国市场的总回报率在过去10年中排名第八。你可以把部分资产投资于成绩良好的海外基金,以充分利用增长较快的经济体系。
(25)长远而言,精选股票组合的表现往往胜过债券或债券基金组合。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你选择了一只不好的股票投资组合,其表现不会超过床垫下的钱。
3.从0.18亿到140亿美元——林奇辉煌的基金之旅
林奇在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大获成功,从1977—1990年,我们可将其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在麦哲伦转为封闭基金的四年里,由于没有新客户和高比例的赎回,所以林奇必须不断找新股换旧股,并且为了偿付投资者不断的投资赎回,他也不得不持续卖股变现,这期间林奇过得异常艰难。但是,恰恰是因为这个阶段,林奇保持了很高的换手率,他反而因此熟悉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和股市资讯,为以后管理百亿基金做好了准备。他深谙“提早放弃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之道,所以他着重盯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这对于国内一些基金经理及投资者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启示。
中期来看,随着基金重新开放,公司未来走势变得更加看好,林奇成了更有耐心的投资者,基金的年换手率下降了2/3。我们认为国内基金可以参考麦哲伦中期的操作:首先,坚持独特的研究机制,摒弃基金经理选择分析师推荐的股票,把研究留给分析师的传统方式,转而由所有基金经理对自己的研究负责并对结果负责;其次,麦哲伦给了林奇在买卖股票中做决定的自由,没有人关注林奇的一举一动,没有每周排名干扰他,他可以将年度表现审查以外的其余时间都花在独立决策上。
在晚期,麦哲伦的规模一路飙升至数百亿美元。正是在这个时候,麦哲伦碰上了1987年的股市崩盘。股市崩盘导致麦哲伦基金的总资产从1987年8月的110亿美元降至10月的72亿美元,损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1985年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此刻最大的问题是完全持仓的风险:当股市崩盘时,你必须应对恐慌性赎回,但你被迫在应该买入的时候卖出。从中,林奇总结了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永远保持10%的现金。
林奇说:“循环型股票的特点是,如果投资者在这场游戏中待的时间太长,最终就会被吃掉全部的利润……炒循环型股票的实质是玩预期游戏,这种做法使得人们在这些股票上赚钱越发困难。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买得太早,然后又懒得去卖。”如果投资者能掌握《战胜华尔街》中的这个投资理论,那么在实战操作中也可以少交一点学费。
4.关注基本面——彼得·林奇的选股秘诀
林奇的选股技巧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事实上,其选股方法就是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对作者价值投资的总体思路恍然大悟了:对公司重要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规避与不良公司的接触、对买入卖出规则的掌握,以及长期投资中对资金管理和资产组合等要素系统性的规划和均衡,才是价值投资者趋利避害,长期跑赢华尔街的制胜之本。
林奇会以每股净现金流量是否对股票价格有支撑作用,来考量公司财务实力的强弱。每股净现金流量=(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长期负债)÷总股本。每股净现金流量反映了公司背后的资产,是公司资本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人员是否买入这只股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对许多投资者而言。然而,内部人员可能出于多种原因购买这只股票。当他们认为这是一项有吸引力的投资时,他们通常会购买。
这家公司回购了它的股票吗?林奇对有望进入其他领域并回购自己股票的公司尤其乐观。当公司进入成熟期,资本流动超过需求时,公司将考虑回购市场股票。这种回购行为形成了股票价格的支撑点,而这种支撑点通常发生在公司经理感到股票市场价格较低时。
应从以下几个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来分析:
(1)寻找负债较低的公司,尤其是银行负债。
(2)内部人员是否买入股票是一个重要信号。
(3)关注收益增长率超过50%的公司。
(4)研究公司的盈利模式,特别是他们如何度过经济不景气时期。
(5)小公司值得更多关注,因为它们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6)寻找那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率低、市场跟踪性差的股票。
(7)每股净现金流量与股价高度相关。
5.买进股票——寻找买点的技巧
林奇认为,找到一个好的公司,我们的投资战略还只成功了一半,只有当我们选到了一家好公司且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公司股票,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注意到林奇在评定股票价值时,会非常关注公司盈利水平和资产两个方面:对盈利水平的评估集中于考察公司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越高,公司价值越大,盈利能力的增强即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扬;对资产的评估则在一个公司资产重组的决策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林奇认为应仔细分析市盈率。市场预期过于超前则会高估股价,而市盈率总能帮助你辨别股票真实价值。该指标将当前股价与新公布的每股收益进行比较,一般来说,高成长性股票的市盈率较高,而低成长性股票的市盈率较低。
我们应对市盈率与历史平均水平进行纵向比较。通过长期研究市盈率,我们应该对市盈率水平所体现的公司发展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购入高估的股票,或者警告我们是时候卖掉它们了。假设一家公司在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如果价格太高,我们就应该避免购入。我们的下一步是研究当前市盈率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公司,这一原则相对严格,除了考虑公司当前的价值水平外,还需要5年的业绩正增长。
我们应对市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横向比较。这种比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与整个行业相比,该公司的股价是否被低估,或者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股票的定价是否不合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公司本身增长缓慢或该公司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了。林奇认为,理想的情况是能够发现被市场忽视的公司在一个垄断性强、进入壁垒高的行业中占据一定份额。然后,从这些筛选结果中,我们可以找到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趣味延展
你能想象吗?《战胜华尔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既非来自林奇的工作伙伴也非上市公司高层,而是“卡罗琳”——林奇的妻子。
1990年5月31日,在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13周年之际,林奇正式提出退休请求。事后人们谈起他的早早退休,林奇的解释是,当时他困惑于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你是想当财富的奴隶,耗尽余生使之增值呢,还是让你积累的财富为你服务?”
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林奇完全是一个工作狂,他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时长达到了惊人的12个小时。他每天必须阅读几十厘米厚的文件,每年出差16万公里进行投资考察。此外,他还必须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交谈。其余的时间则会连续几小时地打电话,从各个方面了解公司的状况和投资领域的最新发展。王牌基金经理的工作使他忽视了家庭和个人生活。
事实上,在他退休之前,他只休过两个长假,其中一个假期是这样度过的:他带着妻子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之后与妻子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做投资调查。
在离职演说中,林奇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待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得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本,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
很多人遗憾林奇在事业的顶峰过早退休,但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林奇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只会和数字打交道的投资大师,他更懂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