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1年,我踏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学习摄影专业。在我大学本科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基础课程,其中包括照相机原理、暗房技术等。在那个时候,如何使用一台机械相机,如何将胶片缠入显影罐,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反复练习的重点内容,成堆的胶片、相纸,还有浓浓的显影药水味道陪伴我度过了4年。但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数码摄影已经悄然出现,并在快速地逼近传统摄影领域。随后的几年间,关于数字摄影与胶片摄影何者能更胜一筹的争论持续了很久。如今,胶片摄影反而变成了成本较高的“奢侈”摄影,数字摄影成为大众摄影,一台手机便可获取图像,媒介的发展使图像终于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摄影不但成了一门学科,还成了具有一定系统性的艺术专业,在普及教育中慢慢发展起来,更多的人拿起专业相机,走进这个有趣的领域。但是对于摄影艺术的认识,很多人还停留在一张好看的风光照或朋友圈里被滤镜处理过的人物写真,并不会去认真领悟摄影真正的意义与内涵,而理解摄影艺术对于图像时代语境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又十分重要,毕竟在我们的日常信息获取渠道中,有太多的信息是通过图像获取的。在融媒体环境中,信息的传播载体可能不会是单一的摄影图片,但是那些被互联网集成的众多视听方式,其本源都是影像。图像艺术的类型有很多,包括摄影、绘画、电影,还有如今的网络影像。每种图像都有不同的观看方法与视觉表现原则,但是摄影图像获取的内容最容易让观者产生共鸣,所以其大众性是不容置疑的。
从1839年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的出现开始,摄影就在改变人类图像历史,并成为记录真实、客观事物的主要手段,照片也成为最真实的资料文献与历史证据。同时,摄影带有主观性,掌握摄影艺术能够教会我们如何真的学会观看。可以说,摄影艺术在很多层面都折射出了人们与自身生活之间的审美关系。摄影艺术有自己的美学特征,是形象与逻辑双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极其丰富的美学价值,从形式、风格、意蕴、哲学等角度彰显着现代美学意蕴。艺术审美活动是包含主客体的:一方面,大量的媒介平台为满足客户需要,制造出无数图像;而另一方面,网络客户端的用户们如何理解影像以及具有更好的审美能力,也反作用着那些影像产品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当下信息传播愈发快速,大家反而觉得部分摄影作品变得愈发粗糙、庸俗,可以说这是审美主客体互相作用的明显结果。所以我一直认为不应该单单在高校教育中学习文化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艺术修为也是在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尽一分力量。如今,想成为一个摄影师或一个合格的观众都需要在传统摄影认知的基础上更懂得现代摄影的广域性。不但要拥有一双敏锐且懂得审美的眼睛,还应饱含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其他深厚的情感,这样才会创作出更具张力、感染力的作品。因此,希望本书能够给广大读者带来些许对于摄影的重新理解与认识,也希望摄影对于大众而言,不仅仅是受欢迎的精神活动,还能成为一种被尊重的艺术载体存在。在此很感谢中国传媒大学金贵荣教授提供宝贵的机会,让我与邹京耀能够将多年以来对于摄影艺术的认知和理解编著成书,在文字中与众人分享。邹京耀曾经是我的学生,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现在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摄影师,同时还是博士在读生。他是我见过的对于摄影专业很执着的学生之一,从入校至今一直坚定不移地奔跑在影像专业的道路上。在专业领域中,他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他还长期坚持专业实践,所拍摄的作品在很多国际摄影展览中都受到好评。此次我邀请他一同参与到本书的写作中,希望他能够结合自己的实践,更好、更直观地去解释摄影艺术中艺术语言的重要性。同时,本书还会介绍关于摄影的一些理论观点,并结合大量的摄影史论资料,让读者更好地思考摄影本质,通过对摄影的重新认识,去观看世界与他人。
丁艳华
202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