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子和尚撥棹歌》不分卷,釋德誠撰

德誠,約生於大曆元年(766)後,卒於開成元年(836)[20],四川武信(今遂寧)人。節操高邈,度量不群,參澧水藥山惟儼禪師,盡道三十年,後翩然泛舟於朱涇、松江之上,逍遥於烟波、蘆葦之間,綸釣舞棹,隨緣度世,時人莫測其高深,稱爲“船子和尚”。夾山善會曾參禮之。德誠曰:“坐主住甚寺?”善會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德誠曰:“不似似個什麽?”善會曰:“目前無相似。”德誠曰:“何處學得來?”善會曰:“非耳目之所到。”德誠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三寸,速道速道。”善會擬開口,德誠便以篙撞入水中,因而大悟。頃刻,德誠覆舟入水而逝,莫知所終。咸通十一年(870),釋藏輝於德誠覆舟處建法忍寺,後人奉爲“船子道場”。有《撥棹歌》39首存世。生平略見《祖堂集》卷五、《景德傳燈録》卷一四、《五燈會元》卷五、《古尊宿語録》卷四八。

《船子和尚撥棹歌》不分卷,一册,元刻本,見存於上海圖書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722册據此影印。開本高22釐米,寬12.7釐米,半頁6行,行15字,白口,黑格,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鎸“棹歌”。正文前有天曆二年(1329)釋善慶序,無名氏《華亭朱涇船子和尚機緣》。釋善慶序曰:

藥山和尚嗣法者有六人,船子誠師其一也。師見藥山有證悟,與道吾、雲巖爲伯仲。負不羈之志,放浪於山水之間,以接來學。後因夾山求參訣,以藥山宗旨授之。載之方册可考,不復重述。朱涇法忍、坦寶二上人,以師機緣洎前輩名尊宿偈贊出示,欲余語叙其端。吁!是太虚空加繪畫耶?上人請益勤,因言曰:達摩之道至大鑒,大鑒至青原,青原至石頭,石頭至藥山,輾轉付授,遞相鈍置,早是埋没己靈了也。何况諸方老凍儂爲蛇添足,去道遠矣。雖然,道本無言,須假言而顯。譬如琴瑟箜篌,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只如船子道:我二十年在藥山,只明此事。囑之夾山,畢竟唤什麽作此事?若向這裏明得,不謬爲船子兒孫。天曆二年冬十月,住靈隱比丘善慶焚香拜書。

善慶(1260—1338),即千瀨善慶,俗姓彭,嚴陵(今浙江桐廬)人,嗣法於愚極至慧。生平略見《五燈全書》卷五四、《增集續燈録》卷五、《浄慈寺志》卷九。序中所言“朱涇法忍、坦寶二上人”,或誤,應爲“朱涇法忍坦寶上人”,“二”字疑衍。

是集分兩部分。前半部分爲《船子和尚撥棹歌》,後部分則輯宋元禪人追詠德誠之詩文、題跋,稱爲《機緣集》。

今存德誠《撥棹歌》凡39首,爲後人收集而成。成書於晚唐的《祖堂集》述德誠事迹,即引有“竿頭絲綫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兩句,宋代禪史、燈録、公案亦多援引之,信士張商英、黄山谷等皆有題詞。是集所録39首《撥棹歌》後有吕益柔跋。其曰:“雲間船子和尚,法嗣藥山。飄然一舟,泛於華亭、吴江、朱涇之間。夾山一見悟道。常爲《撥棹歌》,其播傳人口者,纔一二首。益柔於先子遺編中,得三十九首。屬詞寄意,脱然迥出塵網之外,篇篇可觀,决非庸常學道輩所能亂真者。因書以遺楓涇海惠卿老,俾鑱之石,以資禪客玩味云。船子事實,備見傳燈,此不復載。大觀庚寅三月十六日,書於楊子步,松澤叟吕益柔。”“大觀庚寅”爲1110年,據此,德誠《撥棹歌》輯爲39首,最遲不晚於北宋徽宗年間,乃由吕益柔得於其父遺編中,並刻於楓涇海惠寺。

吕益柔跋後,輯有宋元以來高僧、信士所撰頌贊,有投子青、覺海元、保寧勇、佛迹昱、羅漢南、照覺總、枯木成、佛印元、參寥潛、真歇了、慈受深、大慧杲、蘇臺辯、達觀穎、解空觀、圓極岑、密庵傑、瞎堂遠、可庵衷、水庵一、拙庵光、涂毒策、笑庵悟、或庵體、肯堂充、松源岳、蒙庵聰、别峰印、鐵牛印、無用全、石橋宣、無著總、木庵永、借庵珪、潛庵光、浙翁琰、孤雲權、柏庭月、諾庵肇、少林崧、天童浄、空巖印、笑翁堪、愚谷印、孤標獨、癡絶冲、溪翁敬、虚谷愚、何山粹、一庵清、白牛鄉、博山本、亭林彬、北磵簡、無住介、蘗山文、林泉永、四明通、當山冲、當山桐、覺範洪、大川濟、無盡居士(張商英)、山谷道人(黄庭堅)、赤城羅(適)、子固趙(孟堅)、魯國曾(子言)、無懷居士(葛天民)、國戚高(子雲)、秋澗戚先之、天台師窟、南嶽鐵山瓊、育王東生明、盤古隱、木庵賓、子庭柏、苕溪錢萬里七十七人。

後有嘉熙丁酉(1237)無準師範、至治壬戌(1322)虚谷希陵、至元丁丑(1337)松月正印三篇跋,及庵曇静、中峰明本題詞二首,北磵居簡《西亭蘭若記》、幻住(明本)《推篷室記》。據吕益柔跋稱,付刻者則元僧法忍坦上人。又據虚谷希陵跋曰:“然觀其(案:指德誠)吐一字一句,皆發揚佛祖無上妙道,非今時蛙鳴蟬噪者比。後來諸大老過其地,或睹其像,乃仰其高風盛德,有感於中,咸留偈贊以美之。法忍坦上人,今總裒爲一集,欲鋟梓流通,請題其後。余嘉坦之志,能尊其祖,有激於世,故爲書之。至治壬戌仲春,住徑山虚谷希陵。”虚谷跋中稱法忍坦上人,應即善慶序中所言“坦寶上人”。

坦寶刻有此集後,後世迭經重刻、續刻,有明萬曆四年(1576)雲間超果寺釋智空重刻本、崇禎十年(1637)法忍寺釋澄澈續刻本。清嘉慶間法忍寺釋漪雲以明本爲底本,增續爲二卷,皆明清禪人、信士詠贊、和作,顔曰“續機緣集”,“不特船子遺韻,歷歷可稽,即法忍寺盛衰建置,亦獲存掌故”(施蟄存《船子和尚撥棹歌序》)。1987年,施蟄存建議以元刻本和嘉慶本并入《上海文獻叢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撥棹歌》39首,除3首七言小詩外,餘皆漁歌子詞,雖皆俗情俗調,矢口成吟,乳兒灶婦皆能歌之,然無不深含至理。如其云:“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纔動萬波隨。夜静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又云:“蒼苔滑浄坐忘機,截眼寒雲葉葉飛。戴箬笠,掛簑衣,别無歸處是吾歸。”又云:“乾坤爲舸月爲篷,一屏雲山一罨風。身放蕩,性靈空,何妨南北與西東。”又云:“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津涯。抛歲月,卧烟霞,在處江山便是家。”或適情適志,或深寓禪理,任運自然,圓融無礙,别有一種清氣流衍於楮墨間,故吕益柔評曰:“屬詞寄意,脱然迥出塵網之外,篇篇可觀。”船子《撥棹歌》,可謂於梵志、寒山、皎然、齊己諸僧詩外,另闢一境,其遺風餘韻,綿延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