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盘
  • 沈磊
  • 2051字
  • 2023-02-27 17:53:52

推荐序二 我们真的就做得这么好了吗

高强

联想控股管理学院院长

2011年,联想控股恢复组建管理学院。沈磊博士在同年加入团队,我们有幸成了同事。

联想控股管理学院的主要职责是企业文化建设,总结输出的主要是联想自身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心得,体系和逻辑未必有多么严谨周密,但确实都是在千难万险的创业道路上摸爬滚打得来的切身体会。而之所以有这些积累,主要得益于公司很早就有复盘的习惯,打了胜仗要回顾总结,打了败战更要深刻反思,久而久之,组织的管理和文化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藉由公司创始人柳传志先生的影响力,联想的复盘理念在较早时候就已广为人知。联想控股管理学院重建之初,就有嗅觉敏锐的出版社编辑主动找上门来,问我们能不能写一本关于复盘的书。在那位编辑的心目中,复盘是非常难得的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原创管理思想,如果能把复盘的方法好好总结梳理一下,写成一本书,正好可以响应蓬勃兴起的中国民营企业对管理提升的渴求,善莫大焉。

我们很佩服那个编辑灵敏的专业嗅觉,也感谢他对联想的认可,但婉拒了写书的邀约,主要原因是怕当时的积累还不够,写不好。彼时,虽然复盘已在公司得到普遍应用,相关理念和原则也很清晰,联想集团的同事们还开发了由复盘四步法和五条内在文化要求构成的基本模型,并在公司国际化的过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但我们实际经手操盘的案例还太少,很难说对复盘有多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2013年,随着公司战略业务的推进,我们服务的联想系企业对系统掌握复盘方法的需求日益增加,管理学院由沈磊博士担纲开始了对复盘课程的深度开发。沈磊博士领到任务时,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业务场景,联想控股旗下众多企业,行业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公司创始人的管理理念和风格也差异很大,日常接到的实际复盘需求更是五花八门,大至公司战略,小到团建项目,几乎覆盖了企业战略、运营和组织的方方面面。而且,最重要的是,来自业务一线的需求是希望通过复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只听到一堆道理。

一旦躬身入局,问题扑面而来。原来看似“眉目”清晰的复盘步骤,一和具体案例相“碰撞”,就会生出无数枝杈。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复盘,过程中得出的每一个结论,后续制定的每一条措施,都要在实战中接受检验和挑战。

沈磊是接受全日制教育毕业的科班管理学博士,毕业后没有从事学术工作,而是有过很多接地气的工作经历,这让他既有涉猎广博的学术素养,又能够非常贴近工作实际。在实践、学习、思考和再实践的过程中,他对复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如在最初复盘四步法的基础上提出“还原过程”应该是复盘开始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在对目的、目标的深入研究中,引入了宝洁等公司常用的OGSM管理体系;在业务复盘之外,探索出了层层深入、直抵内心假设的文化复盘方法等。

今天,市面上已有多本关于复盘的书籍。沈磊博士说,这本书是他来到联想控股11年所完成的一份工作总结。我觉得,这也是联想控股作为一个组织依然在路上的学习记录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手沾泥,源自实践。

复盘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柳传志先生率先在联想提出来并身体力行的。复盘方法论在联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先有理念,再细化形成方法和工具,逐步落地推广应用的过程,至今仍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完善。

追溯复盘理念中所蕴含的不断反思精进的人文精神,不难发现很多中外先哲的思想痕迹。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工具,复盘又与诸多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相通。复盘方法提供了一件事情结束后如何进行回顾的基本逻辑,但不管是目标制定、结果衡量、原因分析还是规律总结,诸多中外学者和知名企业都有一些极其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有丰富的方法和工具可供借鉴。因此,复盘并不是联想的独门武功秘籍,而是一个开放的学习体系,是原创思想加上“拿来主义”的综合产物。和中国大多数创业企业一样,联想当初的起点并不高,复盘方法逐渐完善的过程,也是企业真实的学习成长过程的写照。

现在,复盘方法在书中已渐成体系,但和任何方法一样,实操时虽有套路,又不必完全拘泥于具体招数,而要抓住精髓。要真敢于复盘、真揭示问题、真制定措施、真一件一件落实,才有可能收效。这一过程何其难也。

在联想控股这么多年来,我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复盘,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发生在2017年。那年,公司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文化重塑活动,主要方法是通过工作案例复盘来深化对公司文化要求的认识。年底,我们组织了一场公司全员参加的文化大会,对一年来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其中一个现场讨论环节由我主持,是召集几位中层骨干一起在台上交流心得体会。考虑到这是一个年终总结会,大家谈的大多是正向的收获体会。没想到,话题进行到一半时,在台下就座的柳传志董事长突然发话:“我们真的就做得这么好了吗?为什么不把公司没做好的一些事拿出来好好复盘一下?为什么有的事说好了就是做不到?”

一时全场肃然。虽然我们仍然没在那个场合谈及那些失败的工作案例,因为复盘涉及对一些重要的人和事的评价,不便在全员范围公开,但柳传志董事长的发问振聋发聩,至今犹在耳边。

我们真的就做得这么好了吗?

这就是我们永远需要复盘的理由。

2022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