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些时日,一股过分虔诚地信仰宗教的潮流席卷了整个学校。粗话、脏话消失殆尽,高年级的学生们开始摆出中世纪不领圣职的上议院议员的架势,笃信以力服人,强迫低年级的孩子停止“大逆不道”的捣蛋行为。
菲利普本来就是个热衷探索新生事物的思维活跃的孩子,在这股潮流中,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徒。他打听到伦敦有一个叫作“圣经联谊会”的地方正在招收会员,于是去信咨询。“圣经联谊会”给他回了信,详细列举了成为会员所需达成的条件:首先,他需要将自己的姓名、年龄和就读的学校填在随信附寄的表格上;其次,他需要在一年内每晚都念上一节《圣经》,为了保证他不会偷懒,他还得签署一份正式的宣誓书;最后,作为会员,一来要分担联谊会的办公经费,二来也要证明自己加入联谊会的诚意,所以他被要求缴纳半个克朗[1]的会费。菲利普用最快的速度寄回了申请表及会费,没过几天,联谊会又寄了一本标注着每天要念的《圣经》规定章节的日历给他,这日历最多也就值一便士而已。随日历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一张印着耶稣和羊羔图案的纸。纸的背面印有一段祈祷词,按照联谊会的会规,在每晚念诵《圣经》之前,必须先朗诵一遍祈祷词。
菲利普严守会规,每晚都会在熄灯前抓紧时间完成念经的任务。他锲而不舍地念诵着《圣经》,不假思索地吟诵着那些有关阴险诡诈、忘恩负义和欺骗暴虐的故事,劲头儿简直比读书还强。他从不质疑那些故事的对错,无论如何,这些暴行都是上帝授意他的信徒做下的,况且,它们并没有真实发生在他的生活中。
“圣经联谊会”所下达的念经任务是轮流念诵《新约》和《旧约》中的章节。某天,当菲利普捧起经书时,他发现耶稣基督说了这么一段话:
“若能坚信不疑,则非但无花果树上所行之事可以轻松成就,
便是命令山峦自行移入海中,也不在话下。
凡汝等祷告祈求之事,若信,皆可得。”[2]
这段话在当时本没能特别打动菲利普,不过巧的是,仅相隔了两三天,当地教堂的牧师恰好也选了此节内容来进行礼拜日的布道。
坎特伯雷大教堂挑选牧师会成员的唯一标准就是教士们的学识是否渊博,至于他们能否实际处理大教堂的事务,则显得没那么必要。因此,作为牧师会成员的当地牧师不但完全不擅长任何演讲技巧,而且嗓门也不甚洪亮。如果是在平时,跟所有皇家公学的同学们一起坐在远离布道坛,且只能看到牧师的后背的唱诗班专用坐席上的菲利普是绝不可能听清布道内容的,但在当时,也许是前几天读过的经文还残留在脑中,菲利普居然清晰地听到了牧师说的每一个字。
忽然之间,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些话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菲利普带着这种想法听完了整场布道会。当晚回到宿舍后,他第一时间打开了福音书,将那段经文找了出来。
菲利普向来深信书上所写的一切内容,不过现在却觉得《圣经》中某些内容看上去玄之又玄,似乎有点前后矛盾。他不愿意跟学校里的人打听,干脆暗自记下了这个疑问,专等到圣诞节假期时回到家里问大伯。
一天晚祷结束后,玛丽·安如常拿来了鸡蛋,凯里太太认真地在上面标注着日期,牧师则站在炉子前,打算把油墨未干的《布莱克斯泰勃时报》烘干。
菲利普先是假装无聊,随手翻了翻《圣经》,然后故作无意地问道:“大伯,这段话讲的真的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吗?”
“哪段?”凯里先生抬起眼,顺着眼镜框上沿看了过去。
“就是只要诚心、不怀疑,山峦也能自行移开那段。”
“菲利普,《圣经》中说的从来不错。”凯里太太边提起餐具篮,边温柔地插了一句。
菲利普没有吭声,专等着大伯的答案。
“关键是要虔诚。”凯里先生说。
“就是说,若是够虔诚,这句话描述的情形就一定会实现,对吧?”
“要以诚心打动上帝。”牧师回答。
“行啦,菲利普,该说晚安了。”凯里太太说,“至少今晚你是不会去搬山的吧?”
凯里先生亲了亲菲利普的额头。菲利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快步越过凯里太太,先上楼去了。
卧室里温度极低,菲利普哆哆嗦嗦地换上了睡衣。他并不觉得困苦,反而认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诚心祷告的自己,无疑是献给上帝的最好的祭品。他用两手遮住脸庞,跪在地上用尽全身心的力气祈求上帝,希望他能治愈自己的跛足。他坚信,对上帝来说,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比搬走一座大山可要容易得多了。
第二天早上的祷告后,菲利普又一次向上帝提出了相同的祈求,并且给这个奇迹限定了日期:“仁慈的主啊,请将您的怜悯赐予我,在我开学的前一晚,治愈我的脚吧!”
菲利普编了一套固定的祈祷词。当他在餐室趁着牧师祷告结束后的片刻静默暗自祈祷时,用到的已经是这套新词儿了。他无比虔诚,每日早晚都会不间断地祷告。有那么几天,他甚至希望能早点开学。他面带笑容地幻想着,当自己健步如飞地跑下楼梯时,大伯的脸上会是怎样惊讶的表情,而路易莎伯母又将如何着急地要去为他购买新鞋……
还有他的同学们,也一定会吓一大跳。他们会争着问:“啊呀,凯里,你的脚居然痊愈啦?”
然后他就随意地“嗯”一声,就好像这只是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而已。
等他好了,他就能奔跑,能踢球,能在复活节后的运动会时参加所有的田径比赛项目!他将可以坦然面对新学生,不用再怕他们一直好奇地盯着自己;也可以在夏天到来时,大方地到浴场去洗澡,而不必遮遮掩掩。啊,上帝啊,这一切只需想想,就让他欣喜难耐。
菲利普深深地信仰着上帝的力量,将自己的全部灵魂之力灌注在每天的祷告中。开学前夜,他甚至在上楼梯时就已经激动得浑身发抖。
这是个积雪的夜晚,天冷得连一向节俭的凯里太太都破例在卧室中生了个火炉。但菲利普的房间却一如既往的阴冷,把他冻得双手发麻、上下牙打架。他费力地解开领扣,一个念头突然钻到他的脑中——“也许我该换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引起上帝的关注。”这么想着,他拿开了床边的地毯,脱掉了柔软的睡衣,赤裸着跪在了硬邦邦的地面上,诚心诚意地祷告起来。当他结束祷告爬进被窝时,有好长时间都因为身体过于冰冷而难以入睡。不过当他好不容易睡着后,却难得睡得又香又甜。
第二天一早,当玛丽·安来帮他送热水时,居然半天也没叫醒他。女仆把窗帘拉开,唠唠叨叨地跟他搭话。菲利普醒了过来,但却没有回话。他此时正被感激和喜悦之情包围着:与上帝约定的奇迹之日就在今天!他原打算立刻摸摸那只已经痊愈的脚,但又怕上帝认为他是在怀疑主的仁慈。他确信自己已经好了。
犹豫了半晌,他悄悄用右脚的脚趾迅速在左脚上蹭了一下,然后马上又用手仔细摸了一遍。
玛丽·安去了餐室,为晨祷做着准备。菲利普瘸着腿走了进去,坐在餐桌旁拿起了早餐。
过了一会儿,凯里太太问他:“菲利普,怎么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听到你说话呢?”
牧师替他回答:“他正忙着想明早学校的早餐会有多丰盛呢。”
菲利普终于开口了,但却答非所问。如果在平时,这种“心不在焉的坏毛病”一定会惹得他大伯发火。
他问道:“如果诚心向上帝祈求某事,比如移走山峦之类的,并且完全相信奇迹会出现,但最后现实却毫无改变,这意味着什么呢?”
“菲利普,你这个古怪的孩子!几个星期前,你就问过搬山的问题了。”凯里太太说。
凯里先生也给出了回答:“意味着你并不够真诚。”
好吧,菲利普同意大伯的说法。正所谓心诚则灵,上帝并未对自己降下奇迹,想来也只有这个原因了。不过问题是,他到底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真诚呢?难道是祈祷的时间太短?毕竟,他只给了上帝十九天而已。
没过两天,菲利普重新开始了祈祷。这次,他单方面跟上帝约好,把奇迹发生的日子定在了圣子复活的复活节。他觉得,也许当上帝本人也觉得幸福的时候,会更容易对他的信徒发下慈悲。为了能够实现让跛足痊愈的愿望,菲利普尝试了各种方法:他对着流星许愿,对着新月许愿,甚至还对着长着奇怪斑纹的马许过愿。在另一个假期,家中煮了一只鸡,当他跟凯里太太一起拉扯如愿骨[3]时,他自然也没放过这个许愿的机会。
不知何时,他居然还将祈祷的对象扩大到了所有的早期神祇的身上。即使是在白天,他也会抽空没完没了地用同样的祈祷词祈祷。他认为,在祈祷这件事上,坚持使用同一套祈祷词对着上帝祈愿,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才过了几天,他又对自己的诚心产生了怀疑,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确定自己的信念是否达到了上帝的要求。他将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经验总结出来,告诉自己:“实际上,根本没人能做到那样虔诚。”
他想起以前保姆对自己说过:你总能轻易抓到任何一只尾巴上被撒了盐的小鸟,不管它是什么品种。为了验证这句话,菲利普曾真的揣着盐去了肯辛顿花园。不过他没能把盐撒在鸟的尾巴上——不等他靠近,那些鸟早就飞走了。
菲利普没有坚持到复活节。
他有些怨凯里先生,觉得大伯是在骗他。所谓的移走山峦之事,不过是《圣经》中那种语意不明、前后矛盾的故事里最常见的一个罢了。
注释
[1]一种英国钱币的名字,价值五先令。
[2]语出《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二十二节。
[3]这是西方国家一种古老的迷信,他们认为当两人同时拉扯家禽或鸟类胸前的叉骨时,最后拿到较长一段的那个人将会实现任何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