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甄选:Best of the Best(Robb Report中文版)
- Robb Report Lifestyle
- 13165字
- 2023-02-17 11:20:49
优质生活报告
大数据背景下的消费新模式
编辑/三三 文/万凤艳 数据/益普索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并且成为基础信息设施,大数据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带动我国居民消费方式等迅速转变。消费方式日益向智能消费、理性消费以及个性消费等趋势转变。之前消费者仅属于被动消费者,然后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不仅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消费者占据极其重要的主体地位,用户评价、购买数量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购买决策。
精英阶层不再以商品可炫耀程度、商标、价格等为消费决策因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会事先了解产品品质、产品品牌影响力,多方衡量某一品牌或产品的新型“性价比”。
生活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逐渐从线下实体购物变成了线上购买,互联网也逐渐变成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随着VR、云技术等技术的革新发展,为消费者从传统消费模式转向新消费模式带来了新契机,增强了无缝购物体验。线上及线下供给侧结构都呈持续优化状态,营造全新的消费体验场景,满足各种消费者个性化体验和需求。
随着“元宇宙”概念兴起,NFT也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NFT(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质化代币,是架构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加密数字产权证明,是数字世界中独一无二的资产。创造者或拥有者可以将具体信息储存在NFT中,照片、视频及音频的相关数字文档都可以被应用于NFT。抛开交易品属性,NFT的出现也给各路消费品牌带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产生连接的新方式。
同时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多以及消费便利化,也增加了大量闲置物品。一部分人希望将自己的高价值物品合理利用,例如通过“共享”的方法最大化展现商品使用价值。自从共享消费理念步入消费者内心深处,如何构造环保消费、经济消费等,已成为当代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大数据背景下的消费新模式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今科技信息高度发达,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彰显它的优势,电子商务、物流、游戏等各种业务都在利用大数据协助企业不断发展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腕表珠宝、高端汽车、旅游、时装、艺术等有哪些影响?产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有哪些新的消费模式值得关注?
优质生活报告调研走访中国高净值人群,和益普索联合调研,为新的一年高端市场提供消费参考和预测。
在贝恩咨询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年秋季《全球奢侈品市场研究》中显示,线上市场成为各大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深耕渠道,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研究预测2023年个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销售额预计仍将增长至少3%至8%,2022年年底至2023年年初之间引领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复苏。并且特别指出数字资产和虚拟世界(元宇宙、社交媒体和数字游戏)将在奢侈品牌的价值主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到2030年年底,数字资产和元宇宙将占奢侈品市场的5%~10%。奢侈品牌将有机会在日益崛起的虚拟世界中扮演关键角色,充当创造者和建设者。
我们的调研数据发现,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消费潜力释放不及预期,消费者在腕表珠宝、高端汽车、旅游、时装、艺术等领域的消费都变得更加保守谨慎,但高端需求依旧旺盛。
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不仅是经济关系中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用户评价、用户购买数量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购买行为和决策,今年互联网(手机网站/APP)成为获取腕表、汽车、时装等品牌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也是各大奢侈品牌深耕线上渠道的结果。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新车发布会、云上腕表展/珠宝展/艺术展/时装展、虚拟试衣、云旅游、NFT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构建高端消费新模式,但目前体验感有待提升,如何和线下深度融合互补,提高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借助云技术塑造高沉浸感体验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共享汽车、衣橱、二手腕表珠宝及艺术租赁业应运而生,消费者也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目前发展缓慢,需要等待公众消费习惯的形成。
2022年是元宇宙、数字藏品行业蓬勃发展,烈火燎原的一年。时装、艺术品等纷纷入场探索,NFT/数字藏品的生态系统在不断构建中趋于多样化,未来NFT/数字藏品的市场发展势不可当,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模式,相信会在不远的未来改变消费格局。
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云上腕表展/珠宝展、二手腕表珠宝、NFT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构建时尚消费新模式。提到近一年在腕表珠宝领域的消费新变化,那就是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保守。与往年比减少消费,慎重选择,偏好设计款、经典款。
腕表
受访者平均3年购买一块新表,购买间隔延长,消费欲望下降;虽然50%仍将国内商场作为购买高级腕表的最主要渠道,但和往年相比商场购买明显下降,40%的消费者会联系专业代购或者免税店购买高级腕表。互联网成为主要的获取腕表品牌信息的渠道,有超过二成的消费者参加过云上腕表展,并且参与过的消费者中超七成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但购买转化较低,主要还是云上腕表展实物体验感弱。
在腕表品牌选择上,劳力士、百达翡丽和里查德米尔是近期消费者青睐的品牌,能接受的腕表价位相对集中在5万~30万元。
二手奢侈品中13%的消费者购买过二手腕表,购买驱动更多的是出于对某一品牌的钟爱。
珠宝
在首饰选择上,消费者在过去一年珠宝/首饰购买率前三的品类为项链、戒指和耳环,外观设计美观度是最重要因素,品牌被列为第二考量因素,接下来是做工精细度。因此消费者更偏爱卡地亚、梵克雅宝、宝格丽。
从珠宝的用途而言,73%的受访者购买珠宝最主要的用途是搭配服装。有15%的受访者以投资为目的购买珠宝,过去一年购买的金额相对集中在10万元以内。手机网站/APP、互联网成为接触珠宝首饰信息最主要的渠道。
对于云上珠宝展,近二成消费者参加过,六成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但购买意愿较弱,主要原因是云上珠宝展实物体验感较弱,线上销售相对于实体在营造体验这一关键点上还是存在短板。
对于二手珠宝,约一成消费者购买过二手珠宝,购买的主要原因是款式经典、价格优惠、钟爱某一品牌等。
2022年可以说是珠宝腕表产业大幅加速拥抱全新数字技术的一年,受访的消费者中,近一成有购买NFT藏品的行为或打算,超六成消费者对腕表珠宝行业在元宇宙、NFT概念上的发展有所关注。
汽车
线上线下融合,线上车展、线上新车发布会、共享汽车、二手汽车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构建汽车消费新模式。
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消费潜力释放不及预期。受访者主动提及在汽车消费上最大的变化是对新能源的关注增加,其次是尽量减少在汽车方面的消费。
尽管如此,近一年内也有近四成消费者购买过新车,其中32%是豪华轿车,21%是新能源SUV,购买原因主要还是对车型的青睐和出行代步等需要;受访者平均持有2辆车,超半数消费者汽车更新换代频率为5~10年;梅赛德斯-奔驰最受消费者青睐,其次是保时捷和宾利;性能、舒适度、价格和车身设计是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互联网(包括Web互联网、手机网站/APP)是获取汽车信息主要的渠道;他们能接受汽车平均价位在67万元,其中百万级价位汽车的占比达三成,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高端汽车需求依旧旺盛。
对于线上车展,八成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前会全面了解汽车信息,三成消费者参加过品牌线上新车发布会,其中近七成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三成消费者在参加线上车展后会直接购买,购买原因更多的是有青睐的车型。
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对于共享汽车,却只有近两成消费者有过租用共享汽车的经历,租车为了更加便利和体验不同车型;但因为运营成本较高、故障、卫生等问题,共享经济并没有迅速发展。
真正成熟的汽车市场中,二手车的交易量要高于新车,但仅仅一成消费者购买过二手汽车,购买的主要原因是钟爱某一品牌;除了疫情影响之外,一方面是新车市场价格不断下降,形成了“新车不贵、旧车不便宜”的市场形势,对二手车价格造成挤压,二手豪车市场有待完善成熟。
半数消费者体验过深度试驾,其中体验后购买的人数接近七成,转化率较高,购买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体验超出预期,也说明深度试驾模式对于越来越多有深度体验诉求的消费者而言是有足够吸引力的。完善深度试驾环节,通过线下产品展示、消费者私域流量转发、深度体验后的评价、口碑传播等构建新型消费模式,影响更多潜在用户群体,提高品牌口碑和销量。
旅游
露营、城市考古、度假屋、短期旅居、主题旅游、夜游、云旅游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构建旅游消费新模式。对消费者来说,近一年在旅游上最主要的变化是旅行次数的减少,其次是更注重服务与舒适度。
防疫时代临近终结,正常经济活动将全面恢复,但超四成消费者表示当前并没有旅行计划,主要是为了避免人群过于集中,超六成消费者的这一年旅游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低于10%,近一年旅游支出在5万元以内的消费者比例占74%;在旅游支出上大大减少,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完全恢复。
海滨度假/海岛旅游依旧是消费者最期望的旅行方式,由于出境游严重受限,对于国内旅行地而言,消费者将港、澳、云南、海南等作为首选;
在旅行规划上,超四成消费者会根据个人爱好(人文、历史、美食、体验等)规划旅行,更加注重个人主观感受;三成左右消费者会根据气候(寻找反季节地点/亲近自然/健康)规划旅行。
露营、城市考古、度假屋、短期旅居、主题旅游、夜游等新型旅游消费模式也开始流行。超半数消费者有过露营生活经历,80%的消费者认为露营的最主要优势是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67%的消费者认为露营加强了和朋友的情感连接。
半数消费者认为城市考古最主要的体验是提高对城市的认识,超半数消费者认为度假屋最大的体验是放松缓解压力,其次是感受田园生活,近半数消费者有过短期旅居的经历,他们认为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是从中获得的最主要体验;除以上旅游类型,主题旅游(如滑雪等)是消费者体验过的最主要旅游类型,其次为夜游(如夜游京杭大运河等)。
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云计算”技术,“云旅游”迅速发展。但目前只有4%的消费者体验过云旅游,更多倾向自然景观云景,超四成消费者认为足不出户可以行万里路是云旅游最大的优势。但云游体的验感有待提升,如何和线下融合互补,让消费者感受更多世界的美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命题。
时装和时尚单品
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云上时装周、共享衣橱、二手时装、NFT、虚拟试衣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构建“时尚元宇宙”,与数字经济更紧密地结合,已成为时尚消费逆势回暖、持续升级的一条新通道。近一年来,消费者在时装上主动提及的最主要的变化是时装消费减少,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他们在服装选择上更加注重实用性。
消费者购买频次下降,平均三个月购买一次时装,消费者能接受的时装单品价位均价在8500元。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迪奥Dior Homme、爱马仕Hermès是男性消费者最青睐的时尚单品品牌,香奈儿CHANEL、罗意威LOEWE和思琳Celine是女性消费者最青睐的时尚单品品牌。在购物时,近半数消费者选择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相互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全渠道购物体验;其次是实体店购买时装,实体店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所见即所得”的良好体验,百货商场官方店仍是最主要的购买时装的渠道,接下来是奢侈品线上旗舰店。
互联网(包括手机网站/APP、Web互联网)成为消费者获取时装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其次是商场/实体店。款式(63%)、质量(61%)和品牌(57%)是消费者购买时装看重的因素,超半数消费者在购买前了解过时装信息,做足功课。
云上时装周可在线看秀,即秀即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了解品牌最新服装信息。有超二成消费者参加过云上时装周,但体验感并不佳。他们最主要的感受是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感(42%),但有五成消费者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云上时装周作为朝阳产业,数字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呈现想象中的世界,云上时装周随着云计算能力的提高相信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超八成消费者在参加云上时装周后并没有产生购买行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喜欢的款式,在款式上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共享衣橱在共享经济的风口被资本催熟,但同样也没能逃开共享经济高开低走的魔咒,超九成消费者在参加共享衣橱活动后不会有购买行为,主要原因是不感兴趣,其次是对于别人穿过的衣服有顾虑。
二手时尚消费市场正在持续升温,用户对二手消费的热情越来越高,13%的消费者购买过二手时装,购买的主要原因是款式经典,其次是价格优惠。
NFT致力于消除界限,让一切本“遥不可及”的事物相融,目前超过五成消费者对NFT时装行业有所关注;近两成消费者对NFT时装行业关注度较高。随着3D和AR技术的日趋成熟,时装概念店如虚拟试衣般兴起。但仅仅三成消费者体验过时装概念店,最多是体验过虚拟试衣,其次是佩戴VR眼镜看秀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全民虚拟试衣会成为未来生活发展的趋势,也会催生时装消费新模式,实现消费者和时装从业人员共赢。
艺术
艺术品不仅具有极强的保值增值功能,还具有极强的欣赏功能,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还可以通过艺术品收藏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在大数据背景下,艺术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信息渠道等正在发生变化。
近一年来,消费者在艺术品上更加谨慎保守,最主要的变化是消费的减少(33%),其次是购买时更加谨慎(17%)。
超六成消费者的艺术品总支出占总消费的5%以内,消费者近一年的艺术品消费平均2万元,超七成消费者购买艺术品的频率并不固定,15%的消费者每年购买1~2次艺术品,超过半数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充分了解艺术品;获取信息是了解艺术品的基础,艺术品是一个信息相对不对称的市场,但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艺术品市场乃至艺术产业都在向良性方向发展。
总体来说,超半数消费者在20~30岁就开始接触(尝试关注/了解)艺术品,投资购买艺术品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数据信息。本次参与调研的91%的消费者对艺术品有所了解,34%的消费者了解程度较高。
在购买艺术品时,72%的消费者会咨询专业人士,也有42%消费者会通过上网或查找资料、向艺术品经纪和亲戚朋友进行咨询,艺术博览会或画廊是消费者购买艺术品的最主要渠道。
Web互联网(51%)成为最主要的艺术品信息接触渠道,其次是亲戚朋友、同事间的口碑传播(47%)。消费者更喜欢收藏/购买艺术衍生品(36%)(如印有艺术性图案的当代生活用品等),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作品衍生而来的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既有价值又相对实惠;其次是油画(34%)。消费者购买艺术品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爱好(64%),其次才是作为摆饰(45%)和收藏(42%)。
近二成消费者参加过线上艺术品交易,相对较低,对于线上艺术品交易认为最主要的优势是操作方便(90%),但也有较多顾虑。最主要的顾虑是担心艺术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60%),其次是担心艺术品质量无法保证(50%),缓解购买信任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艺术品电商格局有待重塑。
近二成消费者参与过艺术品直播,参与率较低,他们认为最深刻的感受是发现直播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67%);因为一件艺术品要从技法、题材甚至是更专业的历史知识角度进行讲解,这对直播要求较高,只有那种富有艺术品专业鉴赏知识和人格魅力的高智商专家才是带货的最佳人选。
2%的消费者进行过艺术品租赁,参与率更低,主要原因是投资少、租期灵活。虽然艺术品租赁兴起较早,但发展缓慢,需要等待公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形成。
云上艺术展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探索虚拟艺术展览的无限可能。但仅有15%的消费者参加过云上艺术展,最主要的感受还是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如何借助云技术等塑造高沉浸感体验是发展关键。
目前有11%的消费者购买过NFT艺术品,他们使用最多的交易平台是OPENSEA(83%),主要购买头像类NFT艺术品(50%)。
WATCHES & JEWELRY腕表珠宝
腕表
始于颜值,忠于品质,合于灵魂,作为时尚的文化消费,精致高端的腕表一直以来都是高端消费领域的风向标。在今年的调研中,受访者普遍拥有3块高端腕表,平均3年购买一块新表,与往年相比购买间隔延长,消费欲望下降。
今年的一大变化来自购买途径,虽然50%的消费者仍将国内商场作为购买高级腕表的最主要渠道,但和往年相比商场购买明显下降,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不仅是经济关系中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用户评价、用户购买数量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购买行为和决策。专业代购凭借专业知识和消费者建立连接,40%的消费者会联系专业代购或者免税店购买高级腕表。
其次是获取腕表信息的渠道,今年互联网是最主要的获取腕表品牌信息的渠道,其次是品牌相关活动/派对。大数据时代,疫情之下,有超过二成的消费者参加过云上腕表展,并且参与过的消费者中超七成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纵观奢侈品行业所有板块,一直未在线上化布局有大举措的仅剩高级腕表行业,这无疑提高了腕表线上布局的信心。但七成消费者在参加云上腕表展后并不会有购买行为,主要还是云上腕表展实物体验感较弱,尤其是高端腕表的价格中包含了店内服务及售后等颇具仪式感的增值体验,线上销售相对于实体在营造体验这一关键点上还存在短板。如何提供与消费者价值诉求相匹配的情感体验是需要改进的关键。
二手奢侈品中13%的消费者购买过二手腕表,购买驱动更多的是出于对某一品牌的钟爱。
在腕表品牌选择上,劳力士、百达翡丽和里查德米尔是近期消费者青睐的品牌,能接受的腕表价位相对集中在5万~30万元。
珠宝
提到近一年腕表珠宝的消费新变化,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保守。与往年比,减少消费,慎重选择,偏好设计款、经典款。
在首饰选择上,消费者在过去一年珠宝/首饰购买率前三的品类为项链、戒指和耳环。铂金、钻石和黄金仍是消费者的主要材质选择,铂金因为其稀有特性被消费者作为首选,其次是钻石,黄金因其保值性位列前三,与往年相近。
当今年轻一代已经成为珠宝消费主力,其审美特征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他们更看重设计的个性化、潮流感,购买品类也趋于多元化。从消费者在挑选珠宝时看中的因素可以看出,外观设计美观度是最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淡化珠宝品牌的概念,喜欢佩戴价格合适的轻奢珠宝首饰,而且人们对于富有象征意义的个性化珠宝首饰尤其喜欢。品牌被受访者列为第二考量因素,良好的品牌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忠诚,也是珠宝质量的保障。接下来是做工精细度,做工精细度决定了珠宝的美观度。
从珠宝的用途而言,73%的受访者购买珠宝最主要的用途是搭配服装。有15%的受访者以投资为目的购买珠宝,过去一年购买的金额相对集中在10万元以内。与腕表一样,过往杂志是获取珠宝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今年手机网站/APP、互联网成为接触珠宝首饰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手机网站、互联网等信息快捷,可以快速获取腕表珠宝信息,但需要在内容精致度、深入度上不断完善。线上渠道可以快捷购买,减少消费者决策成本,缩短购买链路。
在品牌选择上,卡地亚仍然是最受受访者喜爱的珠宝品牌。梵克雅宝、宝格丽位居第二第三。
大数据时代,对于云上珠宝展,近二成消费者参加过,六成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半数消费者在参加云上珠宝展后没有购买,主要原因是云上珠宝展实物体验感较弱,线上销售相对于实体店在营造体验这一关键点上还存在短板。
对于二手珠宝,虽然曾被购买使用,但仍有具体的使用价值以及欣赏艺术价值。约一成消费者购买过二手珠宝,购买的主要原因是款式经典、价格优惠、钟爱某一品牌和专柜预订不到。
2022年可以说是珠宝腕表产业大幅加速拥抱全新数字技术的一年,宝格丽今年推出品牌首款带有“二维码”的腕表,沛纳海推出限量仅50枚的Radiomir Eilean号帆船体验版腕表,配备了一系列独家限量版NFT技术。NFT因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也让这些NFT产品被赋予了通行证、收藏认证、附加赠品甚至宣传噱头等多种身份,受访的消费者中,近一成有购买NFT藏品的行为或打算,超六成消费者对腕表珠宝行业在元宇宙、NFT概念上的发展有所关注。
AUTOMOBILE高端汽车
2022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消费市场冲击影响,消费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国内终端市场增长乏力,汽车市场整体承压明显,消费潜力释放不及预期。近一年来,受访者主动提及在汽车消费上最大的变化是对新能源的关注,其次是尽量减少在汽车方面的消费。
尽管如此,近一年内也有近四成消费者购买过新车,其中32%是豪华轿车,2022年豪华品牌汽车销量超过300万辆,相对保持较好增长趋势,可以看出高端消费需求仍然旺盛,其中21%是新能源SUV,疫情反复,露营出游、城市旅游文化兴起,一辆新能源SUV更能满足户外露营、用电等需求。如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 Y等相对在新能源SUV里保持较好的销量,购买原因主要是对车型的青睐和出行代步等需要;受访者平均持有2辆车,超半数消费者汽车更新换代频率为5~10年;梅赛德斯-奔驰最受消费者青睐,其次是保时捷和宾利;性能、舒适度、价格和车身设计是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互联网(包括Web互联网、手机网站/APP)是获取汽车信息主要的渠道,其次是亲戚朋友、同事间的口碑传播和车展渠道;他们能接受的汽车平均价位是67万元,其中百万级价位汽车的占比达三成,虽然受疫情影响,但高端汽车需求依旧旺盛。
对于线上车展,足不出户,无论汽车内饰还是局部细节,抑或是汽车的外观等细节都能尽收眼底。八成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前会全面了解汽车信息,三成消费者参加过品牌线上新车发布会,其中近七成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三成消费者在参加线上车展后会直接购买,购买原因更多是因为有青睐的车型。
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对于共享汽车,只有近两成消费者有过租用共享汽车的经历,租车为了更加便利和体验不同车型;但因为运营成本较高、故障、卫生等问题共享经济并没有迅速发展。
真正成熟的汽车市场中,二手车的交易量要高于新车,但仅仅一成消费者购买过二手汽车,购买的主要原因是钟爱某一品牌;除了疫情影响之外,一方面是新车市场价格不断下降,形成了“新车不贵、旧车不便宜”的市场形势,对二手车价格造成挤压,二手豪车市场有待完善成熟。
半数消费者体验过深度试驾,其中体验后购买的人数接近七成,转化率较高,购买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体验超出预期,也说明深度试驾模式对于越来越多有深度体验诉求的消费者而言是有足够吸引力的。完善深度试驾环节,通过线下产品展示、消费者私域流量转发、深度体验后的评价、口碑传播等构建新型消费模式,影响更多潜在用户群体,提高品牌口碑和销量。
TRAVEL高端旅游
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经济活动,近三年,国内旅游总人次是2019年的50%左右,但收入达不到50%。2022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仅27.79亿人次,较2021年减少14.38%。国内旅游总收入降幅更大,达到19.5%,预计仅为2.35万亿元。对消费者来说,近一年在旅游上最主要的变化是旅行次数减少,其次是更注重服务与舒适度。
随着防疫时代临近终结,正常经济活动将全面恢复,但超四成消费者表示当前并没有旅行计划,最主要是为了避免人群过于集中,超六成消费者的这一年旅游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低于10%,近一年旅游支出在5万元以内的消费者比例占74%;在旅游支出上大大减少,疫情仍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旅游行业复苏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未来旅游行业恢复的进程依然取决于“出行政策”的弹性调整与人员合理流动。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完全恢复。
海滨度假/海岛旅游依旧是消费者最期望的旅行方式,但国内海滨海岛选择面较小,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三亚酒店入住率的提高,而海南免税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出境游严重受限,对于国内旅行地而言,消费者将港、澳、云南、海南等作为首选;香港澳门因其购物天堂、中西文化融合、美食汇集等深受高端消费者喜爱,云南自然景观漂亮,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也成为高端旅游者的首选之地。
在旅行规划上,超四成消费者会根据个人爱好(人文、历史、美食、体验等)规划旅行,更加注重个人主观感受;三成左右消费者会根据气候(寻找反季节地点/亲近自然/健康)规划旅行。
受疫情影响,人们出行可选范围和时长受到限制,出行半径逐渐缩短。“家门口的旅行”成为优选。近程都市户外游、乡村体验游等短途休闲热度走高,为露营游带来了发展机会。超半数消费者有过露营生活经历,80%的消费者认为露营的最主要优势是能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67%的消费者认为露营加强了和朋友的情感连接。
除了露营外,城市考古、度假屋、短期旅居、主题旅游、夜游等也在国内流行开来。城市考古不是专业考古,而是以考古的精神,透过表面景观,探寻城市背后的发展变迁。半数消费者认为城市考古最主要的体验是提高对城市的认识;超半数消费者认为度假屋最大的体验是放松缓解压力,其次是感受田园生活;近半数消费者有过短期旅居的经历,他们认为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是从中获得的最主要体验;除以上旅游类型,主题旅游(如滑雪等)是消费者体验过的最主要旅游类型,其次为夜游(如夜游京杭大运河等)。
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云计算”技术,将旅游全过程资源、服务进行整合,利用互动运营平台等智慧旅游工具,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旅游全资讯,即“云旅游”。但目前只有4%的消费者体验过云旅游,更多倾向于自然景观云景,超四成消费者认为足不出户可以行万里路是云旅游最大的优势。但云旅游不能从自己的眼中看世界,不能让人亲身体验景点的景致,不能感知当地大自然的气息,体验感有待提升,如何和线下融合互补,让消费者感受更多世界的美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命题。
FASHION时装和时尚单品
时尚是社会的镜子,它深刻反映着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云上时装周、共享衣橱、二手时装、NFT、虚拟试衣等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构建“时尚元宇宙”,与数字经济更紧密地结合,已成为时尚消费逆势回暖、持续升级的一条新通道。近一年来,消费者在时装上主动提及的最主要的变化是时装消费减少,许多消费者由于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导致收入下降和服装支出下降,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他们在服装选择上更加注重实用性。
消费者购买频次下降,平均三个月购买一次时装,消费者能接受的时装单品价位均价在8500元。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迪奥Dior Homme、爱马仕Hermès是男性消费者最青睐的时尚单品品牌,香奈儿CHANEL、罗意威LOEWE和思琳Celine是女性消费者最青睐的时尚单品品牌。在购物时,近半数消费者选择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相互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全渠道购物体验;其次是实体店购买时装,实体店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所见即所得”的良好体验,百货商场官方店仍是最主要的购买时装的渠道,接下来是奢侈品线上旗舰店,各大奢侈品都开了自己的线上旗舰店,方便消费者快捷购买。
互联网(包括手机网站/APP、Web互联网)成为消费者获取时装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目前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有很多做与时尚相关内容的优秀博主或时尚达人,为大众分享最新最前沿的时尚时装信息,其次是商场/实体店。款式(63%)、质量(61%)和品牌(57%)是消费者购买时装看重的因素,超半数消费者在购买前了解过时装信息,做足功课。
云上时装周可在线看秀,即秀即买,线上线下打通,设计师的创意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直接对话。用户以虚拟人形象进入虚拟空间,不仅能在视觉造景中体验设计师作品,还能搭建虚拟社交圈,为现实生活中加深交流创造条件。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了解品牌最新服装信息。有超二成消费者参加过云上时装周,但体验感并不佳。他们最主要的感受是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感(42%),画面延迟、卡顿,会让云发布的观众体验很差,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但有五成消费者表示未来愿意继续参加;云上时装周作为朝阳产业,数字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呈现想象中的世界,云上时装周随着云计算能力的提高相信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超八成消费者在参加云上时装周后并没有产生购买行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喜欢的款式,在款式上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共享衣橱在共享经济的风口被资本催熟,但同样也没能逃开共享经济高开低走的魔咒,超九成消费者在参加共享衣橱活动后不会有购买行为,主要原因是不感兴趣,其次是对于别人穿过的衣服有顾虑;在中国共享衣橱目前不具备刚需属性,树立用户观念、培养用户习惯是其未来增长的关键。
在断舍离的当今,同时消费者也在不停地买买买,但是这种消费区别于以往的“囤积式消费”,更多的是一种高性价比且追求环保品质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手时尚消费市场正在持续升温,用户对二手消费的热情越来越高,13%的消费者购买过二手时装,购买的主要原因是款式经典,其次是价格优惠。
NFT致力于消除界限,让一切本“遥不可及”的事物相融,拉近主流文化与小众文化之间的差距。即便是看似难以相融的时尚圈与艺术圈,通过NFT时装,使它们能够一起承载两个领域中更多人的目光,将各自所推崇的精神力量以及独特自我表达推向新的虚拟领域。目前超过五成消费者对NFT时装行业有所关注,近两成消费者对NFT时装行业关注度较高。网购和线下购物最大的鸿沟,莫过于顾客实际体验,随着网购的普及,很多人也开始抱怨网购的衣服不合身、版型不合适等问题。随着3D和AR技术的日趋成熟,时装概念店如虚拟试衣般兴起。但仅仅三成消费者体验过时装概念店,最多的是体验过虚拟试衣,其次是佩戴VR眼镜看秀等。
ART艺术
艺术品不仅具有极强的保值、增值功能,还具有极强的欣赏功能,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还可以通过艺术品收藏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在大数据背景下,艺术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信息渠道等正在发生变化。近一年来,消费者在艺术品上更加谨慎保守,最主要的变化是消费的减少(33%),其次是购买时更加谨慎(17%)。
超六成消费者的艺术品总支出占总消费的5%以内,消费者近一年的艺术品消费平均2万元,超七成消费者购买艺术品的频率并不固定,15%的消费者每年购买1~2次艺术品,超过半数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充分了解艺术品;获取信息是了解艺术品的基础,艺术品是一个信息相对不对称的市场,但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艺术品市场乃至艺术产业都在向良性方向发展。
总体来说,超半数消费者在20~30岁就开始接触(尝试关注/了解)艺术品,投资购买艺术品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数据信息,包括作品是不是真实的、作品的作者、拍卖信息等等,但获取信息相对不易,这也是决定所投资艺术品的价值发掘、投资收益大小的重要门槛。本次参与调研的91%的消费者对艺术品有所了解,34%的消费者了解程度较高。
在购买艺术品时,72%的消费者会咨询专业人士,也有42%的消费者会通过上网或查找资料、向艺术品经纪和亲戚朋友进行咨询,艺术博览会或画廊是消费者购买艺术品的最主要渠道。
大数据时代,Web互联网(51%)成为最主要的艺术品信息接触渠道,其次是亲戚朋友、同事间的口碑传播(47%)。消费者更喜欢收藏/购买艺术衍生品(36%)(如印有艺术性图案的当代生活用品等),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作品衍生而来的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具备一定的艺术附加值。包括经艺术家亲笔签名且限量发行的专供收藏和欣赏的书籍等,印有艺术家代表作品的文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以及与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既有价值又相对实惠;其次是油画(34%)。消费者购买艺术品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爱好(64%),其次才是作为摆饰(45%)和收藏(42%)。
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与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艺术品市场的下行态势正不断加剧。对此,通过与第三方拍卖平台合作或自建网络拍卖平台等方式,开始将部分线下业务转向线上,催生新一轮艺术品线上交易的热潮。近二成消费者参加过线上艺术品交易,相对较低,对于线上艺术品交易认为最主要的优势是操作方便(90%),但也有较多顾虑。最主要的顾虑是担心艺术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60%),其次是担心艺术品质量无法保证(50%),缓解购买信任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艺术品电商格局有待重塑。
近二成消费者参与过艺术品直播,参与率较低,他们认为最深刻的感受是发现直播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67%);因为一件艺术品要从技法、题材甚至是更专业的历史知识角度进行讲解,这对直播要求较高,只有那种富有艺术品专业鉴赏知识和人格魅力的高智商专家才是带货的最佳人选。
2%的消费者进行过艺术品租赁,参与率更低,主要原因是投资少、租期灵活。虽然艺术品租赁兴起较早,但发展缓慢,需要等待公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形成。
云上艺术展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依靠3D虚拟技术将线下展览与线上展厅相结合,探索虚拟艺术展览的无限可能。但仅有15%的消费者参加过云上艺术展,最主要的感受还是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如何借助云技术等塑造高沉浸感体验是发展关键。
NFT被认为是艺术界最有可能的颠覆者,随着许多NFT作品的顺利拍卖,加密艺术前景被看好,NFT加密技术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交易也变得更加安全,艺术界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和艺术家进入NFT领域,将他们的作品放入区块链,打造成NFT艺术品。目前有11%的消费者购买过NFT艺术品,他们使用最多的交易平台是OPENSEA(83%),主要购买头像类NFT艺术品(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