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记
- (法)让-亨利·法布尔
- 4282字
- 2023-01-18 15:14:15
中文学名 蜣螂
英文名 Dung Beetle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六足亚门
纲 昆虫纲
目 鞘翅目
亚目 多食亚目
科 金龟子科
地域分布 遍布亚洲、欧洲、非洲
栖息环境 牧场
成虫寿命 3年以上
食性 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粪便
屎壳郎是鞘翅目中有滚粪球习性的昆虫的统称,包括蜣螂科、粪金龟科以及蜉金龟科等类群。为大地清除污垢是它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兴趣盎然地观察它的各种工具:有的用来搬运粪便,并把它分成小块,加工成型;有的用来挖出深深的洞穴,埋藏战利品。它们的工具包就像一个科技博物馆,各种挖掘工具一应俱全,有些和人类的相似,另一些造型独特,也许能供人类模仿借鉴,制造出新的工具。
西班牙粪蜣螂的头上有一个强壮的尖角,向后方弯曲,像极了啄木鸟长长的喙。月形粪蜣螂也长着类似的角,它的前胸上有两个尖锐的突起,形状如同犁铧,中间还有一个锋利的突起,仿佛巨大的刮刀。水牛蜣螂和野牛蜣螂只生活在地中海沿岸,它们的头上装备了两个强健的角,向两边叉开,中间的胸甲背部伸出一个水平的犁铧状的凸起。米诺陶粪金龟的胸甲上长有三个犁铧般的尖刺,它们互相平行,伸向前方,两侧的尖刺较长,中间的尖刺较短。公牛嗡蜣螂的前胸长着两个长而弯的角,令人想起公牛的犄角。二叉嗡蜣螂的尖角像一把有两个齿的小叉子,在扁平的头上垂直向上翘起。即使是样貌最平凡的蜣螂,头部或前胸也长有钝的凸起,那是它们的工具,它们总是能耐心地驾驭自己的工具。所有的蜣螂都有着宽而扁平、边沿锋利的头部,那是它们的小铲子。它们的足前端长满了锯齿,那是用来收集粪便的小耙子。
也许是为了给这又脏又累的工作一点儿补偿,一些屎壳郎散发出强烈的麝香气味,或者有着闪闪发亮的腹部,如同打磨过的金属。伪善粪金龟的腹部闪着黄铜和金子般的光芒,而粪堆粪金龟的腹部如同紫水晶一般。大多数屎壳郎的腹部是黑色的,只有在热带地区才能见到五颜六色、花枝招展的屎壳郎,它们看起来就像有生命的宝石。在埃及南部地区的骆驼粪里,生活着像绿宝石一样璀璨的屎壳郎。圭亚那、巴西和塞内加尔的屎壳郎闪烁着红色的金属光泽,它们有红铜般的色彩和红宝石般鲜亮的光芒。法国的屎壳郎虽然没有首饰般华丽的色彩,但它们的生活习性一样趣味盎然。
那位一路小跑着过来的是谁呀?长长的腿走起路来显得有些笨拙,小小的红棕色触角像折扇般展开,表示它已经急不可耐!这是圣甲虫,它一袭黑衣,体形庞大。它终于落座了,和它的同类们一起,用宽大的、末端分岔的前足,往自己的粪球上加了最后一小块,裹上最后一层,然后离开这里,静静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圣甲虫头部前端的部分叫唇基,它大而扁平,前端有六个锯齿,排成一个半圆形,那是用来挖掘和分割的工具。它不仅能把牛粪里没有营养的植物纤维剔出来,甚至还能把牛粪耙干净,搓成团。这团珍贵的牛粪,圣甲虫打算将其改造成一个育儿室,它们一丝不苟地在粪球中间挖出一个巢,在里面产卵孵化。粪便中所有的纤维都会被剔除掉,只留下其中的精华,构成巢穴的内壁。这样,当卵孵化之后,圣甲虫的幼虫就能在居所的内壁吃到最精细的食物,发育得身强体壮,以便长大后能够突破粪球厚厚的外壳。
但如果只是把这团牛粪当作自己的食物,圣甲虫只会粗略地挑拣一下纤维,并不会花太多的功夫。它用唇基分开牛粪,随便去掉一些纤维,三两下就把牛粪团了起来。强壮的足也出了很大一份力,它们形状扁平,呈弧形弯曲,有着强壮的翅脉,末端长着五个强壮的齿。如果需要花大力气搬走某个障碍物,或者在牛粪堆中最致密的部位开出一条路,圣甲虫会用力左右挥动前足,在前方扫出一块半圆形的空地。把地方腾出来后,这些足又有了新的使命:唇基耙过的牛粪被拢进怀里,后面的两对足把粪球抱在腹部,不断转动它。圣甲虫有着细长的足,它们略微弯曲,末端是尖锐的爪子,最后一对足的这些特征尤其明显。它们用圆弧形的足合抱着粪球,不断修饰它的形状。实际上,这些足的作用就是把粪球加工成型。
圣甲虫的肚子下面,粪便在后两对足中间一堆一堆地聚集起来。再轻轻按一下,就初具形状,并带上了腿节的弧度。经过粗加工的粪球在四条腿节之间不断滚动,每一次旋转都让它的形状更加完美。如果表层的粪便缺乏弹性,面临剥落的危险,或者带上了太多的纤维,干扰了它的转动,圣甲虫就会用后方的腿节修饰那些不完美的地方,它们像捣衣杵一样轻轻敲打粪球,给它裹上一层新的粪便,或者把碍事的纤维剔除掉。随着太阳渐渐升高,工作也越来越繁忙,我们不禁要为这些旋工般灵活的足感到惊叹。它们飞快地干着活,小小的粪球一转眼就变成了榛子般大小,马上就要和苹果一样大了。我甚至见过一些贪婪的食客,把粪球做得像拳头那么大。好了,它们接下来好几天都能吃上饱饭了。
粮食已经打包好了,现在它们要做的是从这一片混乱中脱身,把粮食搬到合适的地点。圣甲虫最奇特的生活习性也在此时显露出来。毫不迟疑地,它用两条长长的后足抱着粪球出发,并把爪子的尖端插进去,作为粪球转动的轴,中间的一对足支撑着身体,两只带齿的前足像杠杆一样,交替踩着地面向前走。圣甲虫拖着它的行李,头向下,臀部抬高,身体倾斜。后足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们一刻不停地前后交替运动,改变粪球的旋转轴,使它保持平衡,并从左右两边推动它前进。粪球的各个面轮流接触地面,使得它的外形更加匀称,压力的均匀分布也使得粪球的外壳各处厚薄一致。再加一把劲,出发吧!粪球动了,它滚起来了!虽然路途中必然困难重重,但我们肯定会到达目的地。这时,圣甲虫遇到了第一个难关:它来到一个陡坡,粪球会顺着陡坡滚下去。但圣甲虫就是莫名其妙地选择了这条天然的路线。这可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一旦不慎失足,或者一粒沙子破坏了粪球的平衡,就会功亏一篑。它迈出了错误的一步,粪球沿着斜坡滚了下去,圣甲虫也被带得失去了平衡,摔了个六脚朝天。它马上爬起来,朝粪球奔去,重新整装上路。这台机器工作得更卖力了。当心啊,小傻瓜!沿着谷底走吧,那里的道路更平坦,你可以毫不费劲地推着粪球往前。好吧,它偏偏不那么做。它打算再次爬上斜坡,也许它喜欢回到高处。我对此无话可说,对于居高临下带来的好处,圣甲虫比我更清楚。但是至少要走这条路呀,这边的坡度更加平缓,你可以爬得不那么费劲。不,它才不听我的。它找了一处十分陡峭的地方,它一定爬不上去。真是个顽固的家伙。现在,它像西西弗斯[1]一样,身负着重担,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后退,将粪球推上斜坡。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样的一个力学奇迹。哎呀!一不小心,粪球带着圣甲虫一起滚了下去,前功尽弃。它再次开始了攀登,没多久又翻了下来。这一次,它更加谨慎了。它成功绕过一小段草茎,那正是前几次绊倒它的罪魁祸首。它小心翼翼地拐了个弯,还差一点点就成功了!稳住,稳住,这里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看吧,圣甲虫踩到了一块光滑的砾石,脚下一滑,和粪球一起稀里哗啦地滚了下去。它毫不气馁,再一次站了起来。十次,二十次,它不断挑战着这个斜坡,直到征服这个障碍,或者吸取教训,明白再多的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另选一条比较平坦的路线。
圣甲虫往往不会单独搬运它那珍贵的粪球,它一般会给自己找一个搭档,或者说,总有一个搭档会主动提出合作。但这个搭档不是家人,不是劳动伙伴。这位殷勤的搭档,戴着虚伪而热情的面具,心里却盘算着如何将粪球据为己有。相比自己做粪球的辛苦,去抢一个已经完工的粪球就方便得多了。一旦物主放松警惕,这个合伙人就会带着粪球逃走;如果物主始终密切监视,那么它们就会共进午餐,因为它在搬粪球的时候也出了一份力。这样的策略显然稳赚不赔。一些圣甲虫会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殷勤地跑去帮助一个原本不需要帮助的同伴,用热情包装它卑鄙的诡计;另一些则更加大胆,对自己的力量更自信,它们会明目张胆地将粪球抢走。它们一个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帮助,另一个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才勉强接受。不过,它们的相遇总是和平的。物主并没有因为合伙人的到来而放下手头的工作,新来的那位也似乎满怀着好意,马上投入劳动中。两只圣甲虫搬运粪球的方式略有不同。物主总是占据主导位置,它在后方推着重物,后足朝上,头朝下;合伙人在粪球前方,高抬着头,用带锯齿的前足钩住粪球,长长的后足踩在地上。就这样,两只圣甲虫一只在后面推,一只在前面拖,粪球在它们中间滚动着。
两只圣甲虫之间并不总能很好地配合。那位助手转过身,背对着前进的路线,而物主又被粪球挡住了视线。事故接二连三,但它们似乎都很乐意坚持自己的意见。它们一次次跌倒,又马上爬起来,回到自己原先的位置。在平地上,这样的合作方式只能是白费力气,因为它们没有合力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对于后方的那一位来说,它如果自己滚粪球,完全可以滚得更快更好。对合伙人来说也是如此,它已经充分表明了自己的好意,于是不顾破坏合作的风险,停下来不干活了。但它也不会放弃这个珍贵的粪球,因为它已经在心目中将粪球据为己有,一旦它还能碰到粪球,那么粪球就是它的。它才不会犯下这样草率的错误,让物主丢下它自己走掉。
于是,它将足收到肚子下面,趴下来死死抱着粪球,几乎要和粪球连为一体。在物主的努力下,粪球和趴在上面的合伙人一起滚了起来。无论是粪球从它的身上滚过,还是它趴在滚动的粪球上面、下面或者侧面,它都纹丝不动。不光要别人用马车载着它,还要分得一份食物,哪有这样的合伙人啊!不过,如果遇到了斜坡,那么合伙人就得好好出一份力了。在斜坡上,这位合伙人担当起车夫的角色,它用带锯齿的前足钩住粪球,后退着将它拖上斜坡,物主在后面将粪球抬高一点儿。就这样,它们一个在前面拖,另一个在后面推,配合得天衣无缝。我曾见过两只圣甲虫合力将粪球推上高高的斜坡,如果孤军奋战的话,再顽强的圣甲虫也会灰心丧气的。不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圣甲虫都有这样的干劲。有时候,在最需要齐心协力翻越的斜坡上,一些合伙人偏偏对眼前的困难视而不见。那位倒霉的西西弗斯在后面一次次徒劳无功地努力着,它的合伙人却岿然不动,稳稳地趴在粪球上,随着粪球一次次滚下斜坡,又一次次重新被推上来。
圣甲虫的消化系统天赋异禀,独一无二。一旦把食物搬回住所,它就夜以继日地吃着,消化着,直到食物被消耗得干干净净。这是可以证明的。我们打开一个圣甲虫藏身的密室,就能看到它无时无刻不在吃东西,它的身后还有一根长长的“绳子”,像缆绳那样一圈圈盘起来。不用多做解释,你也能猜到这是什么。巨大的粪球一点点消失,进入圣甲虫的消化道中,释放出全部的养分,然后从消化道的另一端排出来。
[1]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因触犯众神而受到惩罚,被要求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坡。这块石头十分巨大,每当快要到达坡顶的时候就会再次滚落,西西弗斯只好重新将它推上去,日复一日,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