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最后终将“一个人”

引言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终于顺利加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体力和记忆力逐渐下降,正一天天衰老下去。

我所在的地方政府给我寄来了“照护保险日本在2000年推出了国家照护保险制度,该保险是除养老保险之外还需照护的老人须缴纳的保险,用于保障需要照护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等。(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释。)的1号被保险人证日本的照护保险制度系强制保险,其覆盖对象包括两类:一类是65周岁以上的人,称为“第一种被保险人”,会领到1号被保险人证;另一种是40周岁到64周岁的人,称为“第二种被保险人”,会领到2号被保险人证。”。

地方上的民生委员竟然也开始和我商量何时可以来登门拜访。因为我是一名“独居老人”,是需要被关怀的对象。地方上对于独居老人特别留意,担心出现“孤独死”“孤独死”是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特别是指发病后不呼救而死亡的情况。“孤独死”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居多,在日本尤为突出。的现象。

刚开始,我觉得不需要他们前来拜访,但是转念一想:“既然你们自己找上门来,我何不趁此机会看看民生委员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都会问些什么问题呢?”受油然而生的好奇心的驱使,我决定接受他们的来访。

自我的著作《一个人的老后》(法研社,2007年/文艺春秋,2011年)出版以来,已经过了整整8年。在那之后,“一个人”越来越多。据2013年的统计,老年人家庭中有1/4是单身家庭,夫妻同住家庭占30%,两者合计起来的比例远远超过与子女同住的家庭比例(后者不到40%)。夫妻家庭中总有一方会先走一步,所以他们是独居的“一个人”的后备军。因为变成“一个人”后,子女似乎也不想与其同住。不过,即便子女提出“一起住吧”的请求,也不能糊里糊涂地就答应了,在《一个人的老后》里,我将这种请求称为“魔鬼的呢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住在一起之后,老年生活的计划全部被打乱的情况不胜枚举。如果是住到子女家去,不但生活环境变了,到了需要照护的那一天,还会成为子女的累赘。离开自己住惯了的地方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他们的幸福指数绝对不高。相反,如果是子女住回父母家里,那么说不定哪一天子女为了自己的方便,会把老人送去养老机构或医院。与其那样,还不如一开始就选择独居。就像我在《一个人的老后》的腰封上写的:“不论结婚与否,最终大家都会是一个人。”“一个人”独自迎接死亡的时代,似乎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最近,我开始收到同辈人的讣告。如果是父母辈和师长辈的人去世,虽然也很令人悲伤,但想到年老去世是自然规律,尚能接受。同辈的话,着实让人心痛不已。

伊藤比吕美女士在其最近的著作《父亲活着》(光文社,2014年)中这样写道:“送走了父母,送别了父母……感觉自己终于长大成人了。”

虽然不可能是在58岁的年纪才“终于长大成人”的。

另一位朋友在送走父母之后这样说道:“我与死亡之间隔着的屏障消失了,感到脚底阵阵发凉。”

是的,因为接下来就要轮到自己了。

近些年,在亲身经历了一些好友的离世后,我开始感觉到,死亡并不遥远,它就在我的身边。

所以,我决定撰写这本《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这是在写完“一个人”系列的《一个人的老后》和《一个人的老后——男人之道》(法研社,2009年/文春文库,2012年)之后,我一直计划写的一本书,希望就此完结“一个人”系列的三部曲。当然,就算这个系列完结了,我的人生还在继续着。我感觉自己还能活一阵子,所以接下来打算写另一本书,题目就叫《一个人的死后》(笑)。话虽如此,其实死后的事儿,我才不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