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魂牵

午后暖阳照进书屋,店员端上一杯热茶。角落处的宁静,从未被人觉察。

人生总需适度慵懒。有的人喜欢躲到宁静处体味空灵感,有的人喜欢跑进喧嚣饮酒作乐。

总之总要经历一些新鲜事物,才觉得人生值得。

客人放下书籍,品着新茶,抬头望着窗外,人来人往的街道,说不尽的繁华。

老街总会有许多远方来客,背着相机品茗曾经古老年华,然后记录着自己当下快乐时光。

争吵声起,书屋内略显嘈杂,店主正与顾客,抵死拼杀。

三十块的书籍,客人只给二十五。

不一会,闻讯赶来的人越聚越多。评理声、助威声不绝于耳。

警车鸣笛人群四散,按照客人的理论就是,大家其实都不是户部尚书,不管钱粮。

就好比老年时,回头望,感叹人生,年少时宗亲干政,致使自己不能大展宏图,后山坳里依稀存着曾经搭的石头房。

曾经模仿谁模样,过着谁的家常。

中年时终于能够主持朝政,却发现后宫到来,自己又多了一位参政议政,甚至把持财政的娘子。

虽然多有抱怨,但人生总是要相互扶持,互相礼让。

头发花白时,人生多自在,子孙满堂,其乐融融,也就不管孩子们把持朝纲。

人生就是这样乐此不疲,周而复始。

有道是“生活在时代洪流中,明知无法偏安一偶,悠然见南山。只好随波逐流,不看尽头。

身处其中只好做到心处其中。千万年迁徙,生命才能得以延续。”

当喧嚣褪去,书屋又回归宁静。

也许这就是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底线,只要不是被逼无奈。

也许就像曾经我在瞬间里见过你的照片,也就只是在瞬间里却不再有任何想念。

客人站起身,抱着书籍,走到书架旁。将旧书归位,翻阅着新书。

从“活着的意义”到“从共和走向共和”。

客人一直走到书架尽头,找到一些没有看过的书籍,拿出来抱着又回到角落处。

正所谓“书香自古出门第,风轻云淡茶语暖;端坐人间探世事,不及世事自躬倾。”

话语间,小雨轻敲石板桥,不知不觉夜已深。

客人起身,将书籍归位,缓步走到门前,却瞧见书屋外面,早已落锁。

店主整理完书籍,来到客人身前。俯身说道“先生,外面恐怕会有大雨,不如在我这里小店,借宿一晚。”

客人探出窗外,老街上,泥泞洪流惊走起,枯枝作船堆满仓。客人缓身感谢店主收留。

秋风吹落叶,寒雨打门窗。书屋内,确是祥和模样。

暖炉旁,客人趴桌上,不知是睡去还是睡去。

梦中楼阁初搭起,有道是“战争序曲长河恋,古今文章拼杀地;多少豪杰齐登场,只言片语难宣扬。”

帝皇站在城墙上,身披战甲点江山。

城门处,千军万马从此过,能有多少荣归故里。只瞧见夹道两旁皆愁容,妇人掩面泣难消。

前军探马急来报,文诺书生跪近前,奉上信函,帝皇忙展。

信上道的是“南线溃败,丢城十余。中军后撤回归洛北。左路军未战先降,右路军自立为王退居洛南。望帝皇顾及国本,一路北上。”

帝皇脸色凝重,呼吸急促,一阵骚乱,剑客轻身跃上城楼。

来人身背轻钢柔情剑,一身白衣甚是清秀。不待帝皇言,一剑封喉只留“怎敢”传世间。

剑落梦惊,胭脂粉,竟飘香,花鼓楼,泪满衣裳。

多情自古书生客,穷酸秀才守他乡。

琵琶声声,琴音瑟瑟,钟鼓鸣响,青衣弄长街,孩童提灯绕龙舞。

时年中秋,街灯长明,书生急匆匆,反而迎面撞倒一位俊俏姑娘。

二人应声倒地,姑娘趴在书生身上,有道是“蝶飞凤舞骄阳艳,樱桃小脸别样红。”

姑娘忙起身,慌慌张张。呆呆书生,亦是慌张模样,躬身忙作揖,对着姑娘道“小生知错,小生知错”。

便又急匆匆逃离事故现场,独留姑娘脸茫然。

风和日丽,清秋板石路,阳光正明媚,姑娘走走跳跳,来到裁缝铺,想着做件衣裳。

刚道门前,便听见屋能争吵声。探头门内,正瞧见书生与老板讨要布匹钱。

书生不急不躁对着老板重复着“老大人,何时结账。”

霎时,只瞧见姑娘气冲冲,进入店主对着书生喊道“好啊,终于让我抓到你了”。

声传长街不绝耳,闻讯行人多驻足,急匆匆跑到店铺外瞧热闹。姑娘上前抓住书生便往外跑。

此后,一来二去,二人互生情愫,虽没媒妁之约,却已私定终生。

书生家贫,养蚕为生。多年前曾考中秀才,却因无银上缴,不敢归家便退守他乡。

小两口的日子,没有莺莺燕燕,只是寻常百姓人家,但也过的相对富足。

姑娘平日早出晚归,养蚕织布。书生白日教书,夜里教姑娘读书识字,讲这世间光怪陆离。

虽说没有顿顿肉,鱼米确是常常有。

左立三年,战火纷飞,南国飘血。

书生遭人诬陷,落入狱中,定罪士林反叛,误发疆场。

出行之日天昏地暗,天狗食日,世人道不详。却无法阻止众书生奔赴战场。

此后,姑娘从军行,确是以泪洗面,不日郁郁而终。

无人知晓姑娘来路,也无人知晓书生去处。

镜头反转回到刺杀现场。有道是“苍天换月帝皇楼,血泊之中皇权落。一身白衣染红尘,书生终究报家仇。”

书屋外夜雨滂沱,电闪雷鸣。店主端上一杯热茶,瞧见客人泪眼婆娑,却不知如何安慰。

次日,天晴。书屋外救援队伍,收整街道,打扫战场。

世间如潮汐,人群陆陆续续登场退场。

好比你方唱罢我方亮相,老街上的游客又是笑容模样。

春去秋来,鸟语花香,屋外老树结新芽,墙角蚂蚁急储粮。

客人依旧坐在角落,品着茶,读着时间沧桑。从“花开半夏”到“路在何方”。

书籍随着朝代不断更新,客人有时候也会遇见读不懂的他国文。但怀中依旧揣着她缝的衣裳。

时间仿佛没有记忆,但随着岁月客人依旧,住在书屋。

曾经天地化作思念,千百万年,风霜雨雪,却不见红颜。

正如街角的店铺,换来换去,谁又会记忆谁的心酸,个中体会只有个中知。

沧海不晓岁月,文章记录年华,虽然略有出处,谁的心中没有一间属于她或他的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