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汉朝皇帝篇(63)

何焯:“和帝诛窦宪,时年十四,其断可比昭帝之明。”

轶事典故

万里封侯

永元七年(95年),刘肇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由于班超身在距离洛阳万里远的西域,因此史称“万里封侯”。

兄弟情深

刘肇还是太子时,就特别亲爱同父异母的皇兄刘庆,每在宫中就与他同居,外出则乘坐同一辆车马。后来刘肇即位,对刘庆的待遇更加优厚,经常与之共议私事,诸王都无法与他相比。后来刘庆年长,只好移居丙舍。

永元四年(92年),刘肇移驾北宫章德殿,刘庆得以入内居住。刘肇计划诛杀窦氏外戚,让刘庆帮忙求得《汉书·外戚传》,并在夜里把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刘肇诛杀窦宪后,刘庆到宫外建立了自己的府邸,刘肇便赏赐给他无数珍宝。刘庆体弱多病,经常感到不适,刘肇就朝夕到他府上问候,亲自喂他药膳,关怀甚切。

永元十五年(103年),发生日食,百官奏请让刘庆等王侯前往封地。汉和帝却说天降异象是自己个人过失,让刘庆继续留在京师洛阳。

公元106年,汉和帝驾崩,刘庆在前殿大哭,吐血数升,因而患病,次年(107年)回到封地时便病死了。

隐匿祥瑞

经过汉和帝的治理,东汉“远夷敬服,黎元宁康,万国协和”,各郡、各国前后进献的祥瑞多达八十一处,为历代之最。刘肇却自称德行浅薄,又觉得祥瑞不切实际,于是都隐没起来而不宣扬,因此这些祥瑞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被记载。对此,《后汉书》称赞道:“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罢贡荔枝

南海地区进献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死者继路。

永元十五年(103年),临武长官唐羌上书指出交趾七郡上贡之路太过艰辛,并有人死在路上。刘肇得知后,当即下诏:“远国珍羞,本用于供奉宗庙,但如果有对百姓有伤害,怎能算是以爱民为本呢?以后让太官不要再接受贡献荔枝了!”于是便免除了交趾地区的龙眼、荔枝之贡。

宋人苏轼曾拿此事与唐玄宗对比,作《荔枝叹》:“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汉殇帝刘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才一百多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满周岁便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刘隆因为年幼,由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

本名

刘隆

所处时代

东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洛阳

出生日期

105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

106年9月21日

在位时间

106年2月13日—106年9月21日

谥号

孝殇皇帝

陵墓

康陵

年号

延平(106年)

性别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汉殇帝刘隆,生于元兴元年(105年11月5日),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2]刘隆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但大都夭折。汉和帝只好将后生的皇子隐秘送往民间抚养。

登基为帝

元兴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106年2月13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邓皇后便收皇子于民间。其中,长子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邓皇后只好立刘隆为皇太子。

同日夜晚,刘隆即位为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延平元年(106年)三月,清河王刘庆就国,但其子刘祜被邓绥特诏留于京师。

年幼夭折

延平元年八月初六日(106年9月21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实际上未活过周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去世当天,邓绥与其兄车骑将军邓骘就决定立刘祜为帝,是为安帝。

其后,刘隆被葬于父皇陵墓慎陵区域内的康陵。刘隆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汉殇帝即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有力的措施。其一,反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经济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巨大的财政开支。

军事

延平元年(106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今BJ密云西南)[7],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叫上几百个弟兄,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严授的主意很稳妥,但张显不听,反而认为严授胆小,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下令急速追击,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张显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只有那被张显称为“胆小鬼”的严授,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杀死多名敌人,自己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邓绥接到渔阳战役的消息后非常感慨,亲自为烈士写文章予以褒奖,又赏赐烈士家属很多钱财,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做官。

从此以后,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次数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