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简单点说,就是为了大明的利益你尽管出剑,自有我等大儒为你辩经。”

见苏彧那略带迷茫的眼神,梁瘦民只好将话说明白。

回光的性功修行,外天下、外物、外生,都是对世界的理解,在顿悟入门,有了智慧后,就是金华乍吐;有了成熟的世界观并知行合一去践行,就是金华正放;已经寻找到自己的道路,并对文明有利,就是金华大凝。

外天下、外物、外生并非是局限于金华的内容,而是需要一直参悟加深的内容。

金华一层,主要是“独立理性的认知世界和分析事物并明白自己的志向”、“知行合一去实践自己的志向”、“确定自己的志向是正确的且对文明有利”。

这是金华的方便法门。

金华来自于《太乙金华宗旨》,讲的是天心。

与《太乙金华宗旨》不同,国师张执象当年的定义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四句,既是做事的递进关系,可其重要性,又是依次而减的,能够在事功上开万世太平,才能够为往圣继绝学,人人皆悟圣贤之道,此后才算真正的‘安生立命’,超脱轮回,登舟彼岸,如此,方能为天地立心。”

“张载说: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可凡俗之心,贪婪之心,躁动之心,能是天心吗?绝非如此。我们在修行上,说金华,说天心,此天心与彼天心又有何异?无异也。”

“是故。”

“天人合一,修行之妙,便是如此,回光一境,奥妙无穷。”

为天地立心,是立德吗?并非如此,立德只能算是为天地立心的一部分而已,天心即人心,这才是玄关奥妙所在。

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明白了,所谓天地立心,任何“前识者”,提前有意识谋划的,都是虚幻的花朵,是愚昧的开始,用礼是不可能为天地立心的,用仁义也不行,立德同样不够,须得让众生都得道,如此才能为天地立心。

是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本末之妙,皆在此也。

梁瘦民咳了咳,说道:“所以呢,你无需刻意去为天地立心,也无需刻意去见天下性方见己性,你只需要普渡众生,将苦海变成净土即可。”

“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无论你杀多少人,造多少业,都是你成佛的功德。”

“很显然。”

“当今世界,又到了变局之时,领导人类文明跨越长生,抵达觉悟的,只有我们大明。”

“在铸剑为犁之前,首先得保证真理在剑锋之内。”

“作为大明的剑,你即便罪在当代,也是功在千秋,我等大儒,自会替你辩经,让世人知晓你的功劳。”

苏彧明白了。

这老头是叫自己尽情去做大明的打手,无所谓,他本来就是这么想的,自己当锦衣卫,不就是当大明的鹰犬吗?

只是。

“这跟佛修有什么关系?”

佛修体系为:修持、禅定、觉悟、灵热、舍利子、阿罗汉、辟支佛、无上菩提、涅槃。

佛家不讲筑基。

但修持阶段会熟读佛经参悟,早课、晚课、晨钟暮鼓,在平静的修行中洗涤一身浊气。与丹道的调养阶段相同,还是要打些基础的。

只是丹道调养阶段会修习各种导引术和内家拳,用以调节自身的气,是强身健体,也是洗筋伐髓。

因此,到了筑基,基本上就是行气。

而佛家将这些都融入了灵热当中,通过三密、瑜伽、拳法互相配合,拙火燃起后,再以九节佛风宝瓶气来行气淬炼。

要拙火燃遍,三脉七轮,七万二千脉,一百五十万毛孔皆燃拙火。

拙火分为:外火、内火、秘密火、空性火。

最终四火合一,灵热成就,得“暖、乐、空、光明、虹身”,成光明幻身。

可以说。

佛家在灵热阶段要做的事情,把丹道中“调养、筑基、采药、过三关”全部包含了,灵热修行十分复杂,但光明幻身的性质,与一阳来复的先天真炁,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一个为实,一个为虚。

因为跨越过大。

灵热到舍利子中间的修行又有许多空白,而修成舍利子后,其实已经到了凡人的极限,因为佛家是舍命归性。

舍利子炼成,身躯便是虚相了,一皮囊而已。

此后,便只为成佛。

阿罗汉对应声闻乘,辟支佛对应缘觉乘,无上菩提对应菩萨乘,可以三乘同修,也可以选修一乘,只要得任一位果,便可成佛。

“佛修正因为体系不全,所以可以同修。”

“禅宗讲究心物一元,舍命修性是因为舍了才能得,修了性自得命,但既然心物一元,修命也能得性嘛。”

“你实力强悍,事功累累,性功自然也随着经历上去了。”

“而你也无需修什么灵热舍利子,可以直接修佛法,得三乘之果位。”

梁瘦民这么一说,苏彧才明白,原来“如剑即汝佛”是这么个意思,便随口问道:“那我这个剑,修的是哪个佛?”

梁瘦民笑道:“自然是无上菩提,觉悟众生。”

听到是最高级的那个,苏彧当即高兴:“好,好,好,就这个。”

“多谢先生教导,请先生受我一拜。”

要论具体的道理,苏彧不懂,但确实知道该怎么做了,也直觉这条路是适合他的,可行的,便朝梁瘦民深深一拜。

梁瘦民也坦然受之。

他是应天府孔子学院的副院长,此次来见苏彧,自然是有任务的,代表朝廷而来的。

短暂接触,便已经确认了苏彧的纯粹。

他是一柄大明需要的好剑!

“咦?就考完了?”

梁瘦民本来还想与苏彧多聊会,结果余光一瞥,便看到有人从考场出来了,他们这才聊多久?有十分钟吗?

这是交白卷了?

“鱼头!!”

苏彧寻声看去,看到余则圣也是愣住了,连忙招呼道:“你怎么就出来了!”

余则圣打着哈欠,慢悠悠的走到苏彧跟前,说道:“咋就不能出来了?就一道题,又没限制字数,答到要点不就可以了,长篇大论的,又不是写小说,掺那么多水干嘛?”

“题目是什么?”

问话间苏彧看向了梁瘦民,也不知道这老儒生猜题对不对,顺便让他来参考下,看鱼尾这次考试发挥的怎么样。

余则圣随意答道:“道德经里面的话,吾有三宝,持而保之……”

嘶——

真猜对题目了?不是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