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概述

第一节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概况

慢病是指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表现为器官组织结构逐渐地或进行性地出现病理改变或功能异常,其特点是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疾病后期的致残率、致死率高,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慢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根据专家预测,2030年全世界因慢病而死亡的人数将占总死亡人数的70%,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大杀手。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慢病管理,建立慢病管理模式,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就显得尤为重要。

慢性疾病管理是指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实施多学科、多领域协调的和连续的照护,以高性价比的方式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有效的慢病管理不仅注重对个人的管理,还注重对疾病的管理。统合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形成的综合干预方式,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医疗费用,还能增加患者的自我满足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中,慢病的管理对象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神经精神性疾病等。我国的各项实验研究也是如此规定。

事实上,把慢性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性肝病纳入慢病管理的范畴,有其可行性及必要性,原因如下:①我国慢性肝病患者的基数大,需要积极管理。截至2016年底,中国慢性肝病患者超过4.33亿,超过21%由乙型肝炎引起。②随着乙肝疫苗、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丙肝小分子药物的使用等,常见的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病情往往能得到控制,患者长期处于慢病稳定状态,符合慢病的范畴。③患者临床问题突出,对慢病管理的需求突出。抗病毒药物临床疗效确切,但疗程难以界定,患者往往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由此带来的依从性及耐药性、安全性等问题堪忧。慢性肝病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方面,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因为临床症状突出而长期受到困扰;另一方面,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承受来自身体、家庭、社会、经济的压力,可引发社交障碍、心理障碍等,同时伴有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各种情绪障碍。④虽然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大部分患者处于病情稳定状态,但慢性肝病引起的非传染性慢病,如肝纤维化、脂肪肝等,却越来越突出,需要得到有效的慢病管理。⑤患者的慢性肝病防治知识贫乏,缺乏对早期监测与风险控制体系的认知,缺乏对肝硬化、肝癌早期风险筛查和预警的认知,并且全社会缺少对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措施。

目前,中医慢病管理方法仍在探索阶段。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目前中医慢病管理已广泛运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后遗症期、慢性肾脏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等)、皮肤病(银屑病)、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其中所涉及的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各有不同。

例如,祝一琳基于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对肿瘤患者进行管理,其方案包括:①中医养生:生活起居调摄、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运动锻炼、脾胃养生调养法;②益气健脾方药治疗;③食疗;④中医五行音乐。

又如,徐慧文等基于中医慢病管理手机应用软件(APP),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其中,APP主要包括中医辨证、辨体养生、知识宝典、互动随访等四大功能模块。

再如,张海勋等基于中医慢病综合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其方案包括中药治疗、运动康复、其他非药物治疗、随访等。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从2000年起即开始探索、建立和完善慢性肝病中医特色慢病管理,优化慢性肝病防治结合、管治结合、治养结合的全生命周期诊疗方案,将慢性肝病从单一的救治模式转向“预测、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防治模式,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慢性肝病诊疗服务。2012年,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医特色肝病慢病管理门诊,将慢病管理进一步融入临床治疗与科研中,提高临床疗效与科研管理成效。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已形成了集运气学、治未病学、中医体质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多学说、多学科思想为一体的指导思想,实现“预测、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全程化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其中,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实现“预测”“预防”等的主要指导思想,针对每年的运气特点、二十四节气变化情况,结合患者体质、病情特点等,对患者未来一年的情况进行预测,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中医体质调养是具化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治疗”“康复”“保健”等的主要手段,慢病管理医生以五形体质理论、中医九种体质理论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并针对不同的体质情况给出在情志、饮食、运动、生活起居等方面的建议及调整方案;中医“话疗”亦是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重要部分,慢病管理医生制订好方案后,通过中医“话疗”形式,为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理念的指导和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