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之路:师从刘景源教授治学临证实录
- 刘宁
- 1427字
- 2022-11-15 18:28:07
和解少阳法与小柴胡汤
和解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导师认为,所谓和,是指调和气机;所谓解,是指解除滞障。所以,在临床中凡是因各种因素导致气机不畅、表里不和、升降失常者,均可用和解法治疗。在具体运用中,又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分消走泄等法。
一、少阳病与和解少阳法
和解少阳法,适用于伤寒邪袭少阳的病证,其病位主要在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居太阳与阳明之间,介于表里之半,故称为半表半里,是气机出入之枢纽,故称“少阳为枢”。其病变多因风寒邪气侵袭足少阳胆经,阻滞少阳气机,导致枢机不利而发病。其临床表现,如《伤寒论》第96条、第263条所说: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分析其病机,患者感受风寒之邪五六日之后,邪入少阳,导致枢机不利,出入失常,邪气阻滞,卫阳之气不能宣发于表,则恶寒。邪气外袭,正气奋起驱邪,正邪相争则发热。对少阳病的往来寒热,导师以“邪进则寒,正争则热”八个字来概括,确实是言简意赅。足少阳胆经之循行部过两胁,少阳经气不利,则患者胸胁为胀满所苦。胆在五行属木,脾胃属土,木郁不达,则中土受其所乘,故情志不舒,默默少言而不欲饮食,且以呕出为快。木郁化火,母病及子,故心烦。胆热逼迫胆汁上逆则口苦,胆火灼津则咽干口渴,胆火上扰清窍则头晕目眩。其余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等或有症,也就是兼症,也都是因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或郁而化热、化火所致。关于伤寒少阳病的机理,导师还提出“手足两少阳”之论。导师认为“少阳为枢”,是指手、足两少阳共同主司气机的升降出入。足少阳胆经属于半表半里,为气机表里出入之枢;手少阳三焦经纵行上下,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因此,少阳病实际上是手、足少阳同病。不过就《伤寒论》而言,其辨证是以足六经统手六经,所以具体到少阳病,是以足少阳病变为主而祸及手少阳。也就是说,由足少阳表里出入之枢发生滞障而导致手少阳上下升降失常,其默默不欲饮食、喜呕、胸中烦、小便不利、咳等症状的出现均与手少阳三焦经升降失常有关。
伤寒的少阳病是因表邪郁阻,导致少阳枢机滞障不利,其治疗必当解除其滞障,疏利其枢机,才能使表解里和,从而达到气机调和的目的,所以和解法是治疗少阳病的基本大法。
二、和解少阳法与小柴胡汤
所谓和解少阳法是指用发散少阳半表之邪,清泄少阳半里之热,解除少阳滞障,调和少阳气机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其代表方剂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其方剂组成是: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发散透泄少阳半表风寒之邪并疏利少阳气机;黄芩苦寒,清泄苦降少阳半里之郁热。柴胡与黄芩二味,发表与清里相偕,共奏和解表里之功,是为方中君药。木郁乘土,胃失和降而呕,用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是为臣药。少阳为稚阳,其气本弱,因外感邪气而正气又伤,故用人参、炙甘草、大枣为佐药、使药以补气扶正,使正气来复则抗邪有力,同时又可拒邪深入,防其内传。方中七味药表里同解,正邪兼顾,组方严谨,以轻灵见长。导师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胃炎、郁证、流感等病症,每能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