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菀陈莝”法说开来

“去菀陈莝”一词,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原文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文意是讲,水肿病的治疗要首先对疾病进行衡量、比较,进行辨识。进而进行调治,采取“去菀陈莝”的方法,像去除杂草一样祛除体内的积水。具体治法是使患者轻轻地活动四肢,穿上温暖的衣服,再采用病在左面刺其右、病在右面刺其左的缪刺法进行针刺,以使人体的阳气恢复正常的运行,患者恢复原来体态。而后再用发汗法以开启毛孔,用利尿法来通利水道,使水邪有出路。

综观原文,文中的“去菀陈莝”并不是指具体治法,而是治疗原则。因为这句话只是提出了治疗水肿要像去除杂草一样祛除体内积水的大原则。而“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开鬼门,洁净府”才是具体治疗方法。由此可见,“去菀陈莝”这一治疗原则不仅适用于水液代谢失常而致的水肿病,推而广之,凡是因新陈代谢失常而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堆积的病变,皆属“去菀陈莝”法的适用范围。

“去菀陈莝”这四个字中的去字,是去除之意。菀,通郁。陈,指陈旧之物。菀陈,是指郁积在体内的陈旧性的废物,也就是不能排泄出去的陈旧性的代谢产物。莝,是指除掉杂草。所以,我认为,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去菀陈莝”这四个字,应是“莝去郁陈”。也就是说,像锄草一样,去掉体内郁积的陈旧性代谢废物,以恢复人体气机的运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

“新陈代谢”,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应是陈谢新代。也就是指旧事物不断凋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陈谢新代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失常,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泄出去,就是陈旧性的废物,或为痰浊,或为水饮,或为湿邪,或为食积,或为便秘,或为瘀血,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病理产物堆积于体内,反过来又成为致病因素,由此而百病丛生。论其治疗,或用发汗法,或用祛痰法,或用利水法,或用化饮法,或用除湿法,或用消食法,或用通下法,或用活血法,凡此种种,皆可归入“去菀陈莝”法的范畴。

综上所述,“去菀陈莝”法并不局限于利水、活血这样狭窄的范围,而是包罗所有祛邪方法在内的一种治疗原则。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善用汗、吐、下三法以驱邪,堪称运用“去菀陈莝”法的楷模。由于代谢废物堆积于体内不能排除,也就是“陈谢”发生了障碍。日久,必导致水谷的摄纳、气血的化生发生障碍,也就是“新代”失常,进而必致正气内虚。这种虚,是因实致虚,不可妄投补益,补则必壅,是犯“实实”之过。治疗仍用“去菀陈莝”法,推陈即可致新,即“寓补于攻”之法也。

我在读经典著作时,常将经典中的某些词语联系起来思考,每于其中获益良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img胀。”这句话是说,浊邪阻滞于上部,新陈代谢机能紊乱,则发生胸膈胀满的病变。这里所说的“浊气”,可以是痰,也可以是饮,还可以是湿邪,或食积,总之是浊邪阻滞气机,浊气不降,清气不升,枢机不利,则img闷胀满生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句话是说,人体五脏六腑的正气充盛通畅,也就是气血津液充盈,运行畅通无阻,人体就健康无病。

“去菀陈莝”“浊气在上,则生img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三个词语见于不同的经典著作的不同篇章,三者并无关联,但将三者联系起来分析,则揭示了某一方面的病机、治则及治疗结果。这三个词语可以这样排列:浊气在上,则生img胀——去菀陈莝——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此排列则可解读为:浊邪阻滞于上,代谢失常,气机不通,则产生img胀之证,临床中用去菀陈莝法进行治疗,像锄草一样祛除浊邪,使气机畅达,气血津液敷布恢复正常,则五脏元真之气通畅,人体就健康平安。几句不相关的词语重新排列组合,就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给人以新的启示,对临床确有重大指导意义。我认为,这样把经典著作融会贯通起来理解,也是经典著作常读常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