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工具

一 磨光石器

在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时候,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从猿向人转变过程的完成,人类开始逐渐从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基于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和器具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也同时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此时,现代人类所使用的材料与以往相比有了若干本质上的飞跃,从而支撑了新石器时代特有的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这一时期,在传统磨制石器的基础上,广泛出现了磨光石器,这种转变刚好可以满足现代人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的种种需求。早期的农业生产属于粗放的刀耕火种模式,人类需要在原始荒地上铲除杂草和荆条,然后翻耕播种、除草收割,最后加工收获颗粒以获得食粮。此时,石刀和石斧可用于斩草除荆(图1.8a—图1.8d),石铲和晚期的石犁可用于翻耕播种,石锄和石镰可用于除草收割。所有这些石质农具都需要与木柄适当捆绑使用(图1.8e、图1.8f)。只有事先在作为磨石的砺石上经过长时间磨削而制出光滑的表面,石质农具才能被高效率地用于农业生产。最后将收获的作物颗粒也要在石磨上脱壳、进一步加工成粉,才能成为满足人类稳定生存的食粮。[25]

图1.8 新石器时代中外磨光农用器具
a.新石器时代德国杜塞尔多夫石刀[杜] b.约7000年前辽宁省新乐(下层)石刀[乐] c.约7500年前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石斧[甘] d.约6900年前希腊塞萨利石斧[希] e.中国石斧的组合形态[鄂] f.欧洲石斧的组合形态[弗]

中国各地考古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专用农具,包括石铲、石䦆、石耜、石犁、石锄、石镰等,[26]而类似形状的农具则很少能在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农具中找到。由此表明,尽管当时欧洲也已经开始从狩猎采集经济转向农耕畜牧经济,但中国的农耕技术相对更加发达。

出现农业经济之后,由于采猎仍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行为,尤其在新石器时代初期,采猎经济还维持着主体地位,因此采猎所需的石矛、石镞、石球(图1.9)等工具也在不断改进成磨光石器。与旧石器相比,狩猎石矛不仅逐渐呈更加锋锐且精准的趋势,而且侧面日渐光滑。

图1.9 新石器时代中外狩猎用磨光石球
a.约8000年前江苏省泗洪县顺山集石球[苏] b.约7000年前希腊塞萨利石球[希]

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取代了以往采集植物果实为食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能够稳定地获取食物,基本保障了族群的维持与延续。然而,农业生产的耕作模式需要人类把以往到处游荡的生活方式改为定居生活,因此,人类为实现聚集居住,以及集中建造若干房屋,形成了聚落。

新石器时代人类建房所能采用的支撑材料主要是自然界的树木。人类通常用一定直径且笔直光洁的树干来搭建房屋的主体木结构,用石斧砍伐获得树干后,用石锛(图1.10 a、图1.10b)砍去树干上的枝杈,并剥除树皮。搭建房屋外形结构时,除了采用动植物纤维按照一定架构把不同直径的树干捆绑在一起,还经常需要借助榫卯结构或槽榫结构搭建房屋骨架[27]。由此需要在树干连接处开凿卯洞或沟槽,需要使用的工具就涉及石凿和石锤(图1.10 c—图1.10f)。在建好的房屋骨架上需覆盖树枝、树皮、苇草、竹束、藤条、泥土,以及动物的毛、皮、骨、角等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材料,由此建成可居住的房屋。显而易见,只有使用磨光表面、尺寸精细的石质工具才能省力、高效地建造房屋。

图1.10 新石器时代中外建房用的磨光工具
a.约1万年前浙江省浦江县上头山石锛[浙] b.约6900年前希腊塞萨利石锛[希] c.约7000年前辽宁省新乐(下层)石凿[乐] d.约6900年前希腊塞萨利石凿[希] e.约8000年前江苏省泗洪县顺山集石锤[苏] f.约6800年前德国俾首芬根石锤[弗]

二 陶器

在长期稳定的定居生活过程中,人类会有存粮、蓄水、储种、育苗的需求,因此需要使用容器类的器具。定居生活同时推进了家畜饲养业的萌生与发展,如需要给驯养动物喂食等。同时,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炊饮行为也需要各种容器。但是,自然界中一般并不存在容器类的物体,而且用天然原料制作诸如木容器或石容器等也会比较麻烦。

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因此古人类总是择水而居。人类从长期的生存经历中发现或体验到河、湖等水源旁边总会有土,混入水的土就会变成泥。泥块是柔软且具有延展性的物质,可以人为地改变其形状。当泥块变干后会硬化板结,特定形状的板结泥块可用做容器。如果把泥涂抹在容器状编织物上,待泥板结干硬后可以用于存放水。但这种容器特性酥脆,易于毁坏,并不能长久使用。

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已经掌握在灶坑中用火的技能[28],即在一个相对有限制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用火。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熟知人工取火技能,并经常用火烘烤食物或猎物。在一个有意控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燃起火堆,可以使火的温度达到400℃—500℃的范围,用于烧烤和取暖。如果在一个相对凹陷的灶坑环境长时间燃火,则可以使环境温度达到600℃以上。长期在灶坑中用火会发现灶坑周围的土质会板结成烧土,非常硬且结实,这种烧土就是陶器的雏形。大约在一万多年前(图1.11),世界各地都陆续出现了早期的原始陶器[29]。陶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类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成为由人类创造的、大自然中本不存在的一种新材料。

图1.11 约14000年前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陶釜[湘]

人类掌握陶器制作技术后,陶制容器被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到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如果距离水面较远,则可用汲水罐取水(图1.12a、图1.12b)。取得的水可以转入水壶(图1.12c、图1.12d)或其他陶制容器中。谷物、种子等需要储存的物品可放入储物罐中(图1.12e、图1.12f),储物罐之间的传输、分享或转运可借助斜口罐完成(图1.12g图1.12h)。

图1.12 新石器时代各地区的储物用陶器
a.约7000年前山西省翼城县枣园村汲水罐[晋] b.约5600年前埃及纳恰达尖底汲水罐[陶] c.约5500年前广东省普宁市水壶[粤] d.约5000年前东地中海长嘴水壶[陶] e.约6500年前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储藏罐[半] f.约6500年前德国纽伦堡储藏罐[陶] g.约7000年前沙特艾恩萨耶斜口罐[沙] h.约7000年前辽宁省沈阳市新乐下层斜口罐[乐]

烹饪食物需要在烧灶上加热陶釜,即陶锅(图1.13a、图1.13b)。烧灶通常设置在居所的固定之处。由于不方便随时生火烧烤,因此人们发明了一种带支撑腿的陶锅,称为鼎。鼎的出现使人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即刻生火烧煮,由此大大提高烹饪饮食的便利程度。烹饪过程中所使用的水、汤等液体物质可放入陶盆(图1.13c、图1.13d),烹饪好的食物可放入陶盘(图1.13e、图1.13f),再分发到多个陶碗供大家分享,同时,也会用到陶杯来分享饮料(图1.13g、图1.13h)。可以看到,陶器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图1.13 新石器时代各地区的炊饮用陶器
a.约6700年前湖南省安乡县汤家岗陶釜[湘] b.约6700年前德国耶赫廷根陶锅[弗] c.约6300年前德国萨斯巴赫陶盆[弗] d.约6200年前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陶盆[乐] e.约7500年前湖南省澧县八十垱陶盘[湘] f.约7200年前德国欧芬根陶盘[弗] g.约7000年前希腊塞萨利高脚杯[希] h.约6000年前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高脚杯[川]

三 捻线工具与温饱生活下的玉器加工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吃饭、住房,而且还对遮体衣物方面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能够把苎麻纤维穿过制造骨的针的孔眼内,借以缝制可供穿戴的简单遮体衣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甚至出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1.捻线技术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人们可以把芦苇、竹皮、草茎、竹篾等编织成席或其他较复杂的形状,以供日常使用。由此很容易演变成把苎麻纤维参照编织物的方式制成的大块布料,进而制作出柔顺贴身的衣服。制造布料需要长而细的纤维线,由此出现了制造细长纤维线的纺轮捻线技术。在捻线过程中需用一个带中心孔的陶质或石质圆饼形纺轮,将称为捻杆的一个细轴的下端垂直插入纺轮中心孔,插入的下端与纺轮固定卡死。垂直悬空放置捻杆,下端为纺轮。先从棉团或毛团中连续抽出足够细的纤维束,将其一端卷绕在捻杆上;纤维束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经过捻杆上端时,将纤维束嵌入捻杆上端的沟槽内,然后继续向上延伸,由捻线人手持纤维束的最上端。垂直转动纺轮就可以使纤维束不断旋转成线(图1.14a),把捻好的线缠绕在捻杆上,再从棉团或毛团中抽出连续的纤维束,反复如此操作即可获得捻好的线团。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普遍出现了纺轮捻线技术,所使用的纺轮多为陶纺轮(图1.14b、图1.14c),也有磨光石纺轮(图1.14d、图1.14e)。

图1.14 捻线用纺轮
a.捻线时纺轮作用示意图 b.约8000年前江苏省泗洪县顺山集陶纺轮[苏] c.约6900年前希腊塞萨利陶纺轮[希] d.约6900年前希腊塞萨利石纺轮[希] e.约6500年前陕西省西安市霸桥半坡石纺轮[半]

2.玉器加工技术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生活的逐渐富足,在严酷自然界中,生存的压力逐渐减小,导致人们有闲暇在生产、生活之外追求一些精神享受。在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中均发现了玉石材料制成的各种礼器、配饰、摆设、日常生活用具等(如图1.15),这正是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这种精神需求。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对普通石料与玉石的加工和使用上并没有区别。通常玉石更有质量感、更加坚硬、质地细腻、手感温润、略透明而有光泽。玉石的这些特点只有在磨光的情况下才会被发现,或更加凸显出来。与普通石料相比,玉石的自然存量很少且坚硬耐磨,对其进行磨光加工非常费工、费时、费力,且当玉器的形状复杂时,会更加耗费精力。非工具类的玉器并不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品,但当时人类肯花费大量精力制作这些礼器、配饰、摆设等,说明原始农业出现后,经济的发展确实满足了人类的衣食温饱需求,因此人类可抽出大量精力用于非生存所必需的劳动。

图1.15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
a.约8000年前辽宁省阜新市查海遗址玉玦[辽] b.约6900年前希腊塞萨利玉石坠饰[希]

由上述描述可见,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以及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发展都与磨光石器材料、陶瓷材料、纺织纤维材料等使用以及相关材料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研究人类在远古年代的生存和发展时,不仅需要从多个人文学科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观察,还要多关注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以及与这种基础背景和环境相关的历史演变。农业生产使人类能够吃饱,搭建房屋和织布制衣使人类避免风雨侵袭,生活得温暖而安全。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等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成熟,使得人类基本摆脱了能否在正常自然环境里生存下来的困扰,得以逐渐实现温饱的生活,并致力于新的追求。从材料的加工过程看,磨光石器虽然已经很好用,但相应的磨制加工非常耗时、耗力。由于石料通常比较脆,因此在使用,甚至精细磨制加工中一旦折断则前功尽弃,需重新制作,这在当时,是制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预示着新材料时代的到来。

在中国[30][31][32][33][34]与欧洲[35][36]境内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说明人类活动涉及的区域已经非常广泛。遗址位置虽然众多,但当时每片区域上人类的数目还比较有限,因此通常情况下,人类不同聚集地之间的距离会比较大,这为人类活动范围的后续拓展提供了一定空间。由于在自然环境中到处都有泥土,无论哪种文明区域的人类都可随时取来制作各种陶器,因此新石器时代中西方在材料技术上也未发现有实质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