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不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天堂里,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西方老太太相聚,她们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中国老太太对新朋友讲:“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我终于在临终前攒够了钱,给儿子、媳妇买了一套新房。结果没住几天,我就到天堂报到来了。虽然不尽如人意,我还是觉得很幸福。”西方老太太对新朋友说:“我的房子是贷款买的,已经住了几十年了。来天堂之前,我刚刚把房贷还清了。无债一身轻,再也不欠什么了,我也很快乐。”
在中国,有很多人跟故事中的中国老太太一样,他们一生热衷于攒钱,从来不懂得享受生活,并且认为生活就是先苦后甜,只知道享受是大逆不道的。结果,等到老了、没有牙的时候,财富是积攒了不少,但已经吃不动、喝不下了。就算有心出去旅游,也没有那个体力了。虽然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但岁月是不等人的,只能无声无息地驾鹤西行了。这就是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幸福观,“黄连团子”。
何谓“黄连团子”呢?对黄连,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李时珍说:“黄连大苦大寒。”黄连为群草中的清肃之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有分枝,看上去像鸡爪。它具有抗多种病菌的功效,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但有一点,它味道奇苦。
说起团子,大家应该更熟悉,就是先将面粉或米粉揉成一个圆饼,然后将糖或豆馅包在其中,蒸熟后就成了美味的汤团或麻团。如果包的是菜,那就是菜团。如果馅是黄连的话,那就成了黄连团子。看到这,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谁没事用黄连包团子啊?那得多苦啊!要是治病,直接吃黄连不就行了;要是充饥,就直接吃团子。把它们俩和在一块儿,还能吃吗?谁会吃呢?”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一种叫做黄连团子的食物,不过,有这样一种享受幸福的方式,它被人们称为“黄连团子型”。可能有人又要问问题了,“这个黄连是团子的馅吗?是将黄连包在团子里面吗?”不是的,我们这个与幸福有关的黄连团子,是把黄连磨成粉来做皮,将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做成馅。在吃的时候,当然是黄连先入口了。它代表某些人的生活态度,他们十分清苦过着生活中的每一天,总想以后有的是时间享受,他们任劳任怨,日复一日地劳作,忍受生活的艰辛,将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不曾有丝毫的放松。他们不在意眼前的幸福,终年为了以后忙碌奔波,为的就是将来某一天,自己能轻松地享受幸福。
估计不少人会认同这一幸福观,“这样很好啊!等黄连吃完了,也就苦尽甘来了,可以享受幸福了。”理论上确实如此,那些一生身体力行的人,更是这么想的。殊不知,黄连是一味寒苦之药,服用时间过长,长久的奔忙劳苦,人如何能不受内伤,恐怕感知幸福的神经和能力早已麻痹了。也许,还没有等到享受幸福的那一天,就因为积劳成疾而撒手人寰。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一直在预约幸福,使幸福总是离自己有一段距离,以致于很难真正地享受幸福,这跟消灭幸福有什么差别呢!
这种幸福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流行于贫苦的中国底层百姓中间。应该说,这种吃苦耐劳未雨绸缪的幸福观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以前人们总是生活在不安全状态下,物质生活条件低下和社会不稳定让人们不得不为以后打算。可见,这种幸福观的产生,有其滋生的土壤和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时代不同了,现在我们已经从温饱进入到小康社会,如果还是一味地给幸福开空头支票,将其推到遥远的将来,这就有待进一步商榷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但是,他们总是将时间推到遥远的将来,认为自己还有一个又一个目标需要去完成,等以后有了更宽裕的时间和更多的财力,再孝敬父母也不晚。结果,父母拿着一堆空头支票傻傻的等,直到最后也没有等到。在汉代韩婴所著《韩诗外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了。”是啊,人们往往等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开始后悔,岂不知一切都晚了。
这就是所谓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怎么会有“亲不待”的无奈呢?因为父母已经不在了,子女没有机会去侍奉双亲了。不少人常说“我父母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其表达的就是这种遗憾。
习惯于吃苦?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留一点当下的幸福,过程中的幸福感同样很重要。幸福不仅仅是爬上山顶的那一刻,它贯穿于整个攀登的过程。如果总是给幸福开一张渺茫的空头支票,并且忘记签上自己的名字,那这张所谓的幸福支票,跟用黄连粉制作的菜团子有什么区别呢?那样,你将永远无法抵达香甜的核心,即使真的吃到了内核,也会发现无论那内核本来多么香甜,经过苦不堪言的大寒之药的浸泡,已经苦涩不堪了。
你、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有谁在品尝“黄连团子”吗?请告诉他们,这绝对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应该是从容地享受现在,一步一步的享受人生、享受快乐。我的朋友,千万别给生活开空头支票,不然,你的人生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