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交际礼仪
- 焦艳芬 李燕 赵祺蒙主编
- 4956字
- 2022-11-07 19:34:10
任务一 礼仪认知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定论。获得较为广泛认同的,是根据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人类礼仪主要源于两方面。
(一)礼仪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
人类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是最早、最简单的“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礼,履行,祭神以致福的事”。“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这些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善了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了祭祀礼仪。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分工逐步形成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仅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精神需要,也很难调节人与人之间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礼”也就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礼仪。
(二)礼仪源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生活,面临着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妥善处理的问题。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知识拓展
中国传统礼仪
资料来源:雪锦.中国传统习俗礼仪中国传统习俗礼[EB/OL].(2016-08-05)[2017-04-15].http://www.xuexila.com/liyi/jibensuyang/1286933.htm.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
礼仪在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礼仪的起源时期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由于没有同自然抗争的能力,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水平有限,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因此大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祭天祭神成为原始社会的主要内容。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原始社会只有等级而不具有阶级性,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有等级的关系。原始社会的礼仪对于维护社会成员、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二)礼仪的形成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步瓦解,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奴隶主通过礼仪制度逐步强化人们的尊卑意识,维护统治阶级的礼仪,中国在这一时期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如《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早期的礼仪学著作。
(三)礼仪的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礼仪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进行了研究,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及其意义。
孔子对礼仪非常重视,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要求人们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彼此尊重。
(四)强化时期
从秦汉到清末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在不同的朝代礼仪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但礼仪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等,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仪逐渐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限制人类平等交往的工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五)现代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和制度受到了强烈冲击。“五四运动”对封建礼仪进行了批判式继承,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同时受西方礼仪文化影响,形成了中西合璧式的礼仪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一些西方国家的礼仪文化陆续传入我国,并同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一道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现代礼仪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大量的礼仪图书相继出版,礼仪讲座、礼仪培训等不断开展,这些都提高了人们的礼仪水平。
三、礼仪的基本概念
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几千年来,人类对文明礼仪规范一直不断追求,礼仪成为个人、社会、国家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
(一)礼仪
“礼”的含义比较丰富,《辞海》注释其本义为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辞源》注释为“礼仪,行礼之仪式”,通常指较为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是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始至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表达律己、敬人的目的。
礼仪,包括礼节和仪式,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需要,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规范。礼仪是道德修养程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二)礼貌
礼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礼貌。礼貌通过无声语言如微笑、点头、握手等表示对人的友好、尊重。旅游服务行业以“欢迎光临”“我能为您做点什么”等礼貌用语,塑造企业服务形象。礼貌是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最简单、最直接的体现。
(三)礼节
礼节即社会公认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礼节在日常交往过程中,通过尊敬、问候、致意、哀悼、慰问等惯用形式,表达对人的尊重。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礼仪性质。现代礼节主要包括介绍的礼节、握手的礼节、打招呼的礼节、鞠躬的礼节、拥抱的礼节、亲吻的礼节、举手的礼节、致意的礼节、使用名片的礼节、使用电话的礼节、约会的礼节、聚会的礼节、舞会的礼节、宴会的礼节等。
(四)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体态、风度等。仪表属于个人美的外在因素,反映人的精神状态。端庄、大方的仪表既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尊、自重、自爱的一种表现。一个人仪表美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五)仪式
仪式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正规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活动。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需要举办一些专项、专题活动,如开幕仪式、剪彩仪式等,以体现出对某人或某事的重视。常见的仪式包括成人仪式、结婚仪式、安葬仪式、凭吊仪式、告别仪式、开业或开幕仪式、闭幕仪式、欢迎仪式、升旗仪式、入场仪式、签字仪式、剪彩仪式、揭匾挂牌仪式、颁奖授勋仪式、宣誓就职仪式、交接仪式、奠基仪式、捐赠仪式等。
(六)礼俗
礼俗即民俗礼仪,它是指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礼俗是由历史形成的,普及于社会和群体之中并根植于人们心理之中,在一定的环境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礼俗范围非常广,如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小小的村落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但由于地区、历史、行业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对于礼仪的认识和表现各有差异。
四、礼仪的特点
礼仪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它具有文明性、共通性、多样性、变化性、规范性和传承性等特性。
(一)文明性
礼仪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共享狩猎成果,从盲目迷信、敬畏鬼神到崇尚科学、论证无神,从战争到和平,代表着人类社会逐步走向文明。
礼仪文明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人、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如待人接物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人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注重个人卫生,穿着适时得体等。
(二)共通性
交际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组织、群体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虽然全世界的人们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落,但是许多礼仪却是世界通用的,如问候、打招呼、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虽然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风俗习惯,但就礼仪本身的内涵和作用来说,仍具有共通性。正是由于礼仪具有共通性,才形成了国际交往礼仪。
(三)多样性
每个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不同,相应的传统礼仪也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礼仪形式。从语言的礼仪到文字的使用礼仪,从举止礼仪到规范化礼仪,从服饰礼仪到仪表礼仪,从风俗礼仪到宗教礼仪,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合,礼仪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国际交往礼仪中,仅见面礼就有挥手礼、握手礼、点头礼、亲吻礼、鞠躬礼、合十礼、拱手礼、脱帽礼、拥抱礼等。
(四)变化性
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存在永恒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仪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每一种礼仪都有其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礼仪在运用时也具有灵活性。一般来说,在非正式场合,有些礼仪可以省略,随意性较大;在正式场合,讲究礼仪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双方已非常熟悉,即使是在较正式的场合,有时也不必过于讲究礼仪规范。
(五)规范性
礼仪的规范性,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性不但约束着人们在交际场合的言谈举止,而且也是人们在交际场合必须采用的一种“通用语言”,是衡量他人、判断自己是否自律、敬人的一种尺度。
(六)传承性
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各国的礼仪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当代礼仪都是在本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如西方的拥抱礼,东方的拱手礼、鞠躬礼、合十礼等,离开了本国、本民族对既往礼仪成果的传承和摒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礼仪。礼仪作为一种人类进步的文明表现,将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的习惯做法固定下来、流传下去,并逐渐形成礼仪的特有的社会现象,而且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更替而消失。各国对于礼仪遗产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有批判地继承,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扬优秀礼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