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二十一年、朝鲜宣祖二十六年(公元1593年)三月间,正在王京附近抗击日军的朝鲜义军将领金千镒接到国王李昖的命令后派部下李尽忠到达王京城下看望被日军俘虏的朝鲜两位王子和陪臣们,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等人听到守城的一名足轻报告说,朝鲜国王派人来看望两位王子和陪臣们。他们知道朝鲜的这两位王子是将来和谈的重要筹码,于是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就同意李尽忠进入城内见看望朝鲜的两位王子和一起被日军俘虏的黄廷彧等大臣。李尽忠见到朝鲜的两位王子和黄廷彧等陪臣后,李尽忠就和两位王子抱在一起,并伤心地痛哭起来,朝鲜的两位王子也都跟着开始痛哭。他们哭完后,黄廷彧就上前从怀里先后掏出两封信交给李尽忠。
黄廷彧掏出的第一封信是他在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日本人的逼迫下写的,而且这还是一封日本想和明朝、朝鲜进行和谈的信,也就是说这封信中的所有内容都是按照日军的要求写的。他把这封信交给李尽忠后,李尽忠看到黄廷彧的脸上、手上都有鞭子打后留下的伤痕,他马上明白过来,这封信是日本人命令黄廷彧写的,而且是逼迫的,黄廷彧不愿意写这封信,但是日本人用鞭子抽打他,他只好站在日军的立场上把这封信写出来。李尽忠想拆开,但是忍住没有拆开这封信,因为他害怕一旦拆开后,看到了信上写的内容,日本人会再次打黄廷彧。
把第一封信交给李尽忠后,黄廷彧趁日本人不注意,他指了指怀中,表示怀里还有第二封信,李尽忠看到后他马上明白了过来,然后李尽忠展开双手,一把抱住黄廷彧,黄廷彧也马上明白了过来,于是他悄悄从怀里掏出第二封信,然后迅速放入李尽忠的怀里,并小声地告诉李尽忠:“李将军,第二封信是我在当时等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日本人走后悄悄写的,信中的字用的是我们的谚文(现在的朝鲜文字),并且这封信里写有日军在王京的情况、兵力部署等,李将军回去后一定要给金将军说,务必叫他派人把这封信交给国王和柳相。”
接下来李尽忠带上这两封信离开王京后回来就交给了金千镒,金千镒立刻派人把这两封信一起先送到了朝鲜的领议政柳成龙那里,但是不知道的是送信的人在路上出了什么问题,结果只有第一封信送到了柳成龙的手中,第二封书信则不知所踪,并且送信的人有可能没有和柳成龙说有第二封信的事情。于是柳成龙在看到第一封信上写有“太阁大人”、“尔朝鲜云云”等日本人命令黄廷彧写的语句时,柳成龙非常愤怒地说道:“黄兄想不到你居然是这种人,竟然敢投靠日本人。”三月七日,柳成龙就派人把第一封信交给了查大受,然后查大受又把这封信交给了李如松。后来柳成龙把这封信的内容说给朝鲜国王李昖和大臣们后,黄廷彧就背上了卖国求荣的骂名,七月间被日军释放后黄廷彧一直到去世前都没有被朝鲜朝廷官复原职。
三月八日,李如松派人到达朝鲜的义州告诉经略宋应昌日军想要和谈。
宋应昌(公元1536~1606年),字思文,号桐冈,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浙江仁和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史料上曾记载宋应昌的长相是“生有异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剑客,天生豪杰”。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八月间,万历皇帝下旨命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宋应昌赶赴蓟州、辽东、保定等地区经略防海御倭军务之事。明朝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93年1月27日),宋应昌和李如松率领大军进入朝鲜。
这位长着方脸、紫胡须的美髯公宋应昌虽然官职是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是文官正三品,但是万历皇帝又给他加了一个“经略”的职务,所以他实际上是李如松的上司、援朝大军的“总指挥”,所以这时的宋应昌可能身穿武官的二品红色、上面绣有狮子的官服,头上戴着仿唐朝的黑色官帽。
宋应昌知道日军想要和谈后,马上专门起草了一篇宣谕小西行长等日本人的谕文,要求他们送还占领的朝鲜领土、释放俘虏的两位朝鲜王子等人,并且要求小西行长等人转告丰臣秀吉,让他上表向万历皇帝谢罪;并且宋应昌表示,如果日本方面能够全部做到,他将奏请朝廷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最后,宋应昌话锋一转,在谕文中威胁小西行长等人,表示如果日军一直怙恶不悛,他将集结福建、广州、浙江、南京、蓟州、保定、京师、真定的精锐军队,并联合暹罗、琉球等国,备齐万亿火龙神鸦等火器,直捣日本巢穴,尽行诛灭。三月十五日,宋应昌派沈惟敬带上这篇谕文,前往王京和小西行长等人展开谈判,接下来沈惟敬乘船到达后与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人在王京附近的龙山仓正式开始了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