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能接触到的各类人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了解,这是人与人相互交往和建立关系的前提。
一个人,要想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看透他人,洞察他人深藏不露的内心玄机,并采取相应的交往方法。
成事要先识人,识人方可成事
世界是人的世界,想要读懂世界,必要读懂人。成大事者都知道自己成长的真正土壤就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所以他们走上社会之前先学习如何识人,看懂人心是他们成功的重要法宝。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认识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发出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叹。这不仅是看重人才在决定战争胜败,国家兴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对知人识人不易的感慨。为此,所有成大器者,没有不会看人识人的,他们不仅是知人识人的专业研究员,也是深有资历的识人专家。
人的识别,是对人的觉悟、品质、知识、工作能力、性格、精力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与评价。“知人”既是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对人合理评价和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可以说,知人是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基本保证。没有识人的“慧眼”,“近己之好恶而不知”,就不能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原则。是对人才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知人是用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激励人才奋发进取的有效措施。
刘邦的长处是善于知人用人,大胆从基层中提拔人。陈平的重用就是其中一例,刘邦看中陈平的长处,因此,没有猜疑他是归降之臣而重用之。等到朝中大臣谗言诋毁之时,刘邦却深明用人之道,不予理会,对陈平厚加赏赐,提升为护军中尉,监察全体官兵。从此,诸将再不敢诋毁陈平。
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唐太宗曾说过“何代无贤”,非常值得今天的识人用才者深思、借鉴。唐太宗之所以使朝廷欣欣向荣,出现“贞观之治”,就是因为他知人识人。因此,能否识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生存。
“人之难知,不在乎贤不肖,而在于枉直。”即识别虚伪和诚实。人有坏人与好人之分,英雄有真英雄与假英雄之分,君子有真君子与伪君子之分。人还可以分为虚伪与诚实;有表面诚实却心藏杀机;有“大智若愚”,表面看上去是愚笨的样子,而内在里却是聪明之人;有“自作聪明”而实际的愚人;有两面派……
难怪人们常说,天下者,知人为难。今天,大家懂得知人难,就不会对人轻易下结论,就会更科学地鉴别人。
“事之至大,莫如知人”。对于领导者来说,“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没有比识人才更重要的了;对聪明的人来说,“知者莫于知贤”,没有比发现和了解贤者更重要的了;对于主持政务的人来说,“尚贤者,政之本也”,尊重贤士是治政的根本;“求治之道,首与用贤”。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在于使用贤人。“安危之本在于任人”,即国家安危的根本在于任人。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
这就告诉人们:对于治理国家的人来说,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按照礼制确立政策法规,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借信义结交邻邦。如此,官员由有才干的人担任,政事得到礼教的节制,百姓人心归附只因为他的德行,四邻亲近友善只因他的恪守信义。这样,国家则会安如磐石,炽如火焰,触犯它的一定被撞得粉碎,冒犯它的一定被烧得焦头烂额。如此,即便是有强暴的敌国存在,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但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知人才能为事之至大,莫如知人识人,因此,一个成功人士首先必是一个善于识人知人的高手。
初次见面,就要对人心了解准确
看穿别人的心,特别是看穿初次相识的陌生人的心,说难也不难。再高明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暴露出来,只不过暴露的程度、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因此,你应当学会利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通过观察、分析形形色色的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
下面介绍几种在第一次见面时如何看穿别人心灵的方法:
1.从他打招呼的方式看他的内心
即使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打招呼,也能给你制造了解对方内心的机会。你可以看看,以下列举的外在表现与所分析的内心世界是否一致。当然这种分析总会有一些例外,但大体上应该是准确的。
一面注视对方,一面行礼的人,对对方怀有警戒之心,同时也怀有想占尽优势的欲望。
凡是不敢抬头仰视对方的人,大部分都是内心怀有自卑感的。
2.从他的眼睛窥视他的心灵
初次见面的时候,首先将视线朝左右瞄射者,表示他已经占据优势。
有些人一旦被别人注视的时候,会忽然将视线躲开。这些人大体上都怀有自卑感,或有相形见绌的感受。
抬起眼皮仰视对方的人,无疑是怀有尊敬或信赖对方的意思。
将视线落下来看着对方,乃表示他有意对对方保持自己的威严。
无法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很快地收回自己的视线的人,大多属于内向性格者。
视线朝左右活动得很厉害,这表示他在展开频繁的思考活动。
3.从他的举动看他的潜台词
人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下意识的形体动作,也能向你泄密:
交臂的姿势表示保护自己的意思,同样地,这种动作也能表示可以随时反击的意思。
举手敲敲自己的脑袋,或用手摸着头顶,即表示正在思考的意思。
摸头的手震动得很厉害,即表示全心全力在思考的情况。
用双手支撑着下腭,大多数的情况都表示正在茫然的思考中。
用拳头击手掌,或者把手指折曲得卡卡作响,就表示要威吓对方,而不是在进行思考的活动。
4.从他的习惯看他的特性
搔弄头发的习惯,是一种神经质。凡是涉及有关自己的事情时,他们马上会显得特别敏感。
一面说话,一面拉着头发的女性,大体上是很任性的女人。
说话时常常用手掩住自己嘴巴的女人,是有意要吸引对方。
拿手托腮成癖的人,即表示要掩盖自己的弱点。
不断摇晃身体,乃是焦灼的表现,这是为了要解除紧张而表现出来的动作。
双足不断交叉后分开,这种习惯表示不稳定。如果女性具有这一习惯时,就表示她对某位男性怀有强烈的关心之意。
掌握不动声色的直观识人法
识人难,有识人者与被人识者两方面的原因。作为识人者,往往受情绪判断、感情固执己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被人识者又往往有复杂而多变的心态组合,会给辨别贤才带来困难。具体来说,有两个方法:
1.要不露声色地旁观
识人才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可以平心静气,比较客观,比较准确,能超脱地对人才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其二是说被观察者只有在缺少戒备心理,很少以取悦的心态进行“乔装打扮”时,呈现出来的才是比较纯朴的“真容”。一个投机者,对上和对下,其所作所为肯定是大相径庭判若两人。任何一个人,包括那些最伪诈者,他们只能骗人一时,不可能骗人一世,只能欺骗一部分人,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一个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观察时,才能收集到有关这个人的真实信息。其中要注意:
(1)嫉妒心强的人不可用。嫉妒心人人都有,但若过于强烈,就是严重的性格缺陷了。这种人,一不能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别人,二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
(2)只知追求眼前之功,不管计策可行不可行的人不可用。只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不顾长远的大利益,这是严重的短期行为。
(3)把任何事情都看得过于简单的人不可用。这种人大多志大才疏。办事情的态度极不认真、严肃,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弄得一团糟。
(4)轻诺说大话的人不可用。这种人接受任务时大包大揽,真正做起来却一拖再拖,且能寻找种种借口,任何时候都有理由。
2.要面对面地直观
旁观法识人主要是旁观,而面对面地直观却要做正面接触,“识人之道”有七条:对人才提出问题,让其分辨是非曲直,以考察他的立场、观点和志向;提出尖锐问题使其理穷辞少,以考察他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应变能力和敏感力;就某些重大问题,让其出谋划策,看他有无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交与其最艰巨的任务。讲明困难与危害,看他的胆识和勇气;与其开怀畅饮,看他的自我控制力及其品性;让其干有利可图的事,看他是否保持清廉本色;委托其办事,看他能否如期完成,信守诺言。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意保密性。要让被考察者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真正做到“我就是我”。
(2)考察的目的要明确。识察人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观察什么。只有针对性强,才能选出所需的人才。
还是要观察他周围的朋友。相人观友法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原因不外乎有三。首先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性格上的一致,人们往往自然趋于贴近;由于利益上的一致,而自然共同努力;由于所处环境的相同,而自然相互同情和帮助;由于事业追求的一致,而自然共同奋斗。正所谓:“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其次是因为人对交友是有一定选择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总是选择那些年龄相近,性格比较一致的朋友;爱好相近,追求比较一致的朋友;文化教养相近,谈吐比较一致的朋友;处境相近,爱憎比较一致的朋友。因此而造成群友的才德较为相近的情况。
3.因为朋友之间有着重要的“同化效应”
由于各种特殊原因而造成某些年龄、性格、文化、爱好不尽相同的朋友相结。但是,这些朋友群体频繁接触,甚至朝夕相处,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小环境”,其中品质、爱好相近的大多数人必然对“不大一致”的少数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致逐步地同化着少数人,此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是由于上述三个原因,而造成大多数朋友之间的相近性和一致性。正如荀子所说:“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也应了管子所教:“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正为我们知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即“相人观友法”。
全面观察,避免误交不可靠之人
大难当头的时候,人们总是愿意联合起来,这时候他们就成了朋友。而当朋友不能够共御灾难时,人们又通常出卖朋友来保存自己,所以识朋友的方法十分复杂。
孙子说:“吴人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说的是当舟将沉下水去时,吴人越人,都想把舟拖出水来,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线,所以平日的仇人,都会变成患难相救的好友。而相反,张耳陈余,称为刎颈之交,算是至好的朋友,后来张耳被秦兵围困,向陈余求救,陈余畏秦,不肯应援,二人因此结下深仇,这时张耳将秦兵向陈余方面推去,陈余又将秦兵向张耳方面推来,力线方向相反,所以至好的朋友,会变成仇敌。结果,张耳帮助韩信,把陈余杀死在低水之上。可见,危难也易出卖朋友。
要避免交上一个不可靠的朋友,就要采取下列方法,以心相交真朋友:
交朋友首先得有共同的操守和共同的志趣,不分年长年幼,也不分男性女性,但思想必须站在同一高度上才有可能成为真朋友。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很难说他是不是你的真朋友。
在人们遇到困难、危机的时候,非万不得已时是不会向朋友要求什么的,一旦求到就说明了求助者对朋友的信任和认同。而真朋友往往是即使自己倾家荡产,牺牲性命也会相助的。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者绝不会是真朋友。
朋友应是以心相交的,所以,当他们发现彼此身上存在的缺点时,肯定会诚心诚意地直接指点出来,不会有任何顾忌。这种敢言不足的朋友是真朋友,文过饰非,有所保留的不见得是真朋友。
人生在世,有三两个知心朋友,闲暇时品茶聊天,畅谈人生理想,感受时代变迁,可称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要交得真正的知己朋友,却并非易事。下列几条交友之道,可做借鉴。
1.亲疏识友
我们每个人都有知己的朋友,这类朋友交往甚密,几乎就像自家人一样,任他自由来去,不必迎来送往。来时赶上饭就吃上一口,渴时掂起壶自斟自饮。遇到问题让他也发表一些高见,碰上困难首先想到的会是他。一句话,这样的朋友交心知底,最可信赖。但如果你非要用客客气气的方法来招待他,反倒显得生疏了。而比较生疏的朋友,如果你在交往中过于随便不讲礼节,有时他也会感觉你不太重视他。所以,分出亲疏后,有一个用礼“度”的问题。
2.远近识友
我们的朋友可能有些远在天涯,有些近在身边,后者因接触频繁则容易融洽,前者因距离颇远则容易疏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把感情调适到最佳状态呢?方法是对远离自己的朋友用感情要细腻,关心得要细致一些,问寒问暖,问吃问穿,谈见闻,聊趣事不厌其详,这样显得你们的生活是交融相通的,对近前的朋友则用感情要粗放,谈些大事、乐事,高高兴兴,才不显得你们的关系过于庸俗,也才不易生出是非。所以,分出远近后,有一个用情“度”的问题。
3.个性识友
每个人的脾气秉性是不相同的,我们在交朋友时,往往注意交他的某一点长处,不见得非与其性格类同。但是当以你为中介,朋友们相互认识后,他们是否能合得来,这是一个大问题,合得来还好,合不来时,两边战火一起,必然殃及你这个中间地带,这时候最尴尬的岂不是你?所以,分出个性后,不投缘的类群绝对不要把他们聚在一起。三国时期,姜维曾求教于诸葛亮,可诸葛亮开始并不看重他。于是,姜维私下就虚心好学,每天挑灯夜读,这些都让诸葛亮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后来,诸葛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给了姜维许多知识,如八卦阵法、连弩箭法等,姜维由此成为一名骁勇战将,立下了不少战功。
4.文武识友
文友和武友往往我们都需要,但若与文友在一起时谈的不免是诗文棋画,风花雪月;与武友在一起时谈的少不了刀枪棍棒,胡虏倭寇,内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你若不想冷淡一方朋友,就不要把文友与武友安置在同一个客厅里。
解读表情,直视人物真实内心
一个人的情绪在语言上是能够有自控能力的,但在表情上却很难自我控制,即便是他们通过心理暗示等诸多手段实行缓和抑制,也难以百分之百做到没有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说,表情就是一个人内心的晴雨表。是阴是晴,喜怒哀乐,它都是一个人内心思想情绪的预报信息,只要能在第一时间多留意信息,判断对方当下情绪的状态,就可以敏锐地分析出自己下一步的应对策略,找到攻破对方内心防线的突破口,从而在相对和谐的交流氛围中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
瑶瑶是一个聪明的姑娘,朋友们都说她看人看得很准,只要在她面前坐上不到一个小时,对方的性格、当下的心情,对待感情的专一程度等各种信息就已经被她摸得八九不离十了。
一次家里人给瑶瑶介绍了一个对象,两人见了一面瑶瑶就说不成。当别人追问为什么时,她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当时情绪烦躁,虽然长得不错,言辞也很客气,但表情上却是一副紧张的样子,时不时地会皱起眉头。从感觉上看他这样做并不是对我有多么反感,而是生活中的一种惯用表情,这样的人应该是脾气急且暴躁的性格。或许当天他确实也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初次见面也不愿意过多地说,但是那种烦躁的心绪确实难控制。当时我换个话题问他工作是不是很忙,适时抱怨了一下生活的不易,但他也不过是勉强一笑并没有太多回应,由此可以推断他烦恼的事情并不在于工作压力。看到他心绪难以平息,我也不想再过多猜测,便尽可能地讲些笑话说些可有可无的话。一顿饭交谈间相处得还算和谐,但维系的过程却让我觉得很吃力。总而言之,我觉得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一定会很累,第一次见面情绪上就体现出了烦躁,还是在自我抑制的情况下略有收敛,倘若真的相处久了,原形毕露,发起脾气来必然是我难以忍受的。”
事实证明瑶瑶的眼光没有错,之后这个男孩儿又被他人介绍给其他人。起初两人相处得还算和谐,但之后男孩儿的暴躁脾气还是显现出来,他经常因难以控制自己的火暴脾气而大吼大嚷,时不时地还砸坏手里的东西,3个月的时间光手机就平均一个月摔坏一个。到最后男孩儿的暴躁更是升了级别,两人吵了几句他就开始大打出手,时不时地对女孩儿施暴。尽管事后后悔主动向女孩儿承认错误,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怒气,最终那个女孩儿因为难以忍受,与他也是无果而终。每每谈起此事,女孩儿总是说瑶瑶的眼睛比自己好用得多,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方情绪,在大局上抑制对方暴躁的秉性,又可以果断撤退,在最快时间将自己淡出对方视线,有效规避了自己遭遇的一切。
表情是内心的晴雨表,这话说得一点没错。表情的确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整个波动的过程在这张晴雨表上必然会得到相当完美的体现。当然,一千张脸必然会有着上万种微妙的表情,想识破世间的每一张脸是需要相当高的悟性和阅历的。现在就略说一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神情紧张,或许是因为太过重视
有些人在生活中初次见面会产生一种局促不安的感觉。他们脸微红,说话有些磕磕巴巴,身子常常会微微颤抖,手指紧握,不停玩弄一些小东西。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人是经不起事儿的,见个人都那么紧张,因此不愿意过多地与他们交流,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很多人在生活中甚至遇到一些相当紧急的事情时都会做事不乱,唯独在面对自己青睐的对象时会局促不安,不知道手应该放到哪里。之所以交谈的时候是如此紧张,关键在于他对于你存在着某种感情纠葛,过于在意你对他的看法,因此很难抑制情绪坦然面对。面对这样的人,聪明人会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帮助对方舒缓紧张情绪,一旦对方心绪稳定,情绪放开,确定你对他没有敌意和反感,整个交流就变得轻松融洽了。
2.阳光灿烂,来时汹涌去时快
有些人每天都给人一种阳光灿烂、魅力四射的感觉,他们的脸上总是带着热情的微笑,每一个动作都极优雅大方。初次见面就表现出极为洒脱的一面,言语风趣幽默、滔滔不绝。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是有魅力的,他能够在第一时间赢得他人的好感和青睐,但同时也给两个人未来的相处带来诸多隐患。
生性乐观的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人会在一瞬间倾注自己所有的心思,但其耐力却难以持久。之所以会接近某个人,主要是在对方身上有一些他们渴望弄明白的事情。当这种猎奇心态在不断地交往中得到了满足,他的兴趣也就随之慢慢平淡了下来,只要当其认为你的身上已经没有任何新意,便会渐渐将目光瞄向别人,走的时候也休想指望他能对谁有任何怀念。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把握两点原则,如果你确定这个人对你很有吸引力,那么最好能够时刻保持交往的新鲜感,与其见面尽量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因为见得太多而让其感觉到视觉和心理上的乏味。如果确定自己并不想与其进行更深入的沟通,自己也确实没有那个能力对其长时间地保持新鲜状态,那就不如提早做好心理准备,以免结果出来产生自我心理落差,适时保持忽远忽近、刚刚好的距离,不为此人产生过大的情绪波动,也有效避免了自己今后内心的波折伤害。
3.冷静严肃,酷爱刨根问底
有些人常常表情淡定,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抿嘴皱眉,双眼紧紧跟随着你,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像是要把你从外到里看个透彻,活像个侦探。有些人会觉得,外表冷峻的人是因为内心执着,而且非常自信。可事实上其间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对身边的人有着多种质疑,而且内心防御意识相当强烈,所以才会有意摆出这样的架势。
由于对别人不信任,因此心里总是不安心,常常有意无意地刨根问底,像侦探一样去研究别人,验证别人。除非真的确定此人可靠,否则绝对不会停下自己考证的脚步,更不会向你敞开心扉。面对这一行为,我们可以采取既不过多辩解,也别急于讲话的态度,他想说那就做个安静的倾听者,适时给予一些回应。不想说也不用多问,以免他因为这件事情自我纠结,又开始琢磨你下一步要对他采取什么行动。
事实上,如果说语言能够形容出一个人当下内心的波动,那么表情就是先于言辞透露给我们的内心晴雨表。一个人是喜是悲,对你说的话是真感兴趣还是装作感兴趣,听的时候是专注还是心中存着其他的事儿,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透过表情参透他们的内心。在聪明人看来,即便是再会伪装的人,也难以掩饰自己细枝末节的表情,而这简单的细节恰恰正是表露他们心机的真实依据。
读懂眼睛,就能挖出对方内心想法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是最有表情的部位,眼睛能把人心里所想的,完全表露出来。诚如人们所说的“会说话的眼睛”,人在各种时候,不同的思绪动向会反映在眼睛里。通常人心中所想到的事物,眼睛会比嘴巴还快地表现出来,而且几乎不可能掩饰得住。因此,即使难以用言语表达,眼睛也会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有的时候,虽然嘴上一再反对,眼睛却流露着赞成的意味;而有时,口头说着好听的话,眼睛却会“揭露”嘴巴所讲的谎话。所以说,眼睛是“口是心非”的最佳泄密者。
观察力强的人必然有过这种经验。不妨试着注意您身边的电视机。
某位男歌星,他演出时经常全场爆满,深具实力,也广受欢迎。他对观众的态度也相当高尚优雅,始终笑容可掬,当他的面部表情占满整个荧光屏时,他的眼睛会反映出一颗什么样的“心”呢?
尽管整张脸满溢着笑容,但那双眼睛,却是一点也不笑的,甚至可注意到他的目光很严肃、一本正经。他的眼睛并未跟脸一起笑,如果眼睛也漾着笑意,他的心必然也在笑;如果心在笑,那一定是他目前已不为舞台上的成功与否担心。人如果心在笑,就是紧张的情绪获得缓解,不再感到压抑了。
与他人面对面交谈时,有的人会把视线从对方脸上移到一旁,东张西望地说话。也许他不看对方的脸,是因为心怀愧意,因此总令人觉得这种人不可信赖。
可是,千万不能就此断然下判断。因为诸如小心谨慎的人、没有自信心的人、怯懦的人,以及并非心存愧疚却因畏缩而不敢正视对方的人,为数不少,从他们平日的性格表现中,便能马上了解这些人。
容易害羞或难以对付的人,有时也会把视线移开,不看对方的脸。
试着观察人的眼睛,你可以发现其中能流露出的各种变化。此处所指的,并非那些任何人一看都能够明白的变化,而是稍不注意便难以捉摸的微妙之处。以下提供几种平时不易察知的眼神变化:
1.注视远方的眼神
在谈话中,对方如果时时流露这种眼神,多半是对方并不注意您所说的话,心中正在盘算其他的事。如果对方是进行重要交易的对手,那么他必然在心中做着各种衡量、计算,思索着如何在这场交易中谋取最有利的策略。如果是没有利害关系的交谈对象,而对方并不专注于您的谈话,那一定是有其他的事盘踞心头。
而在类似的眼神中,也有无法将目光集中于固定一点的时候,如果对方是重要交易的对象,就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所以,发现对方露出这种眼神时,便不应有所顾忌,而将心中的疑问直接提出来。
2.异常深沉的眼神
陷入思考的人,有时会出现这类眼神,而初次见面的人,谈话中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眼神,这种眼神可显示出那个人有所疑惑、误解、敌意、警戒、不信任……
比这种眼神更为厉害的,是所谓光芒闪烁的眼神。人们的敌意或疑惑表现在眼睛里时,容易出现这种眼神,所以眼睛会闪烁出晶光来。它意味着可能即将出现的敌意或疑惑。
这种眼神如果出现在比较亲近的人脸上,可能是由于您无意中对他所造成的伤害有所误解,也可能是对您没有信心。另外,这种眼神还表示对方并非完全误解而是有所警戒,他的心里正犹豫不决着。
初次见面的人有这种眼神时,不是谈话中对您持不信任、警戒的态度,就是对方已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许他早已听过对于您不大有利的传闻。
每一种笑,都有它的深意
在笑的范畴之内,人们最为推崇的就是“微笑”。
波拿多·奥巴斯朵丽在《如何消除内心的恐惧》中说:“你向对方微笑,对方也报以微笑,他用微笑告诉你:你让他体验到了幸福感。”
由于你向别人微笑,使对方感到自己是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因此,他也会向你报以微笑。换句话说,你的微笑使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地位。
由此有人把微笑这一“体语”比喻为交际中的“通用货币”,每个人都能付出,同时每个人也能够接受。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辨别微笑这一“交际货币”的真伪呢?
专门从事微笑研究的科学家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虚伪的微笑存在两大无可掩饰的“秘密”。
首先,真实的微笑应包括两组肌肉的运动,一组是将嘴角往上牵动的颧骨肌;另一组是环绕眼睛的括约肌。因大部分人不能自觉地牵动这些眼部的肌肉,由此可以判断出,假笑者只能牵动嘴角,眼睛却是无动于衷的。
其次,“秘密”是假笑的人笑脸出现不对称的现象。一般而言,假如他是一个左撇子,则他的右半脸非常强烈,而假如说不是左撇子,那么他的左半脸会做戏。
实际上,在婴儿时期,真笑和假笑就表现得清清楚楚了,一个5个月的婴儿就能用两组肌肉群对他的母亲发出会心的微笑,但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却只运用颧骨肌微笑了。
复杂而多样化的微笑,就蕴藏着许多性格特征,其中意味深长的众多的信息,值得我们去加以探索。
感到悲哀的清冷笑容可以从外向型人的脸上看到。比如,外向型中最认真的“执着性格”之人,当努力变成泡影,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垂下双肩幽幽地笑起来,这时的他们已经进入“忧郁状态”。在这种场合中,他们将与内向型的人一样,陷入自闭的境地,即使连笑容也显得非常的卑微。
总的来说,一个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动向,会很自然地展现于脸上。
大体上来讲,性格外向的人以爽快而明朗的心态居多。因此,时常面带笑容,即使别人感到悲伤时,他也会满面笑容地安慰对方。
虽说内向型的人很少有笑容,但是,他们还是有自然发笑的时候;但那是很脆弱而缺乏自信的笑,是类似于自嘲,又有点像自虐的笑容;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生气,仿佛看透了某种东西似的,对人生感到很疲惫的笑。
性格外向的人很容易跟他人打成一片,所以,他们能够配合绝佳的时机附和着对方的喜怒哀乐。正因为他们不隐藏真实的感情,率直地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活动,表情自然就会很丰富。只要看他的脸孔,就不难知道他的心态,因此,很容易为他人所理解,同时,他也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人。
除了微笑之外,还有以下几种笑的方式:
普通的笑。这一类笑很平常,不特殊,不会太大声,显示这个人喜欢。这表示说:“你很努力但不争功,你有一定的耐性,心地好而又可靠,是一位非常值得交的朋友。”
轻蔑地笑。笑的时候鼻子向天,神情轻蔑,常常是人在笑自己也不笑,或只略笑几声。这表示说:你看不起任何一个人,其实这是自卑感在作怪,要把他人压低而抬高自己,你不会有很多朋友。
偷笑。这是很低的笑声,时间也不长,有时别人未必能够听得到。这表示说:你经常看到一件事情有趣的一面,而他人未必能够看得到,他人喜欢你,因为你很容易相处。
鼻笑。就是从鼻子里哼出来的笑,因为要忍住笑,便忍进了鼻子。这表示说:“你倾向忍笑显示你为人害羞,不想让别人注意到,同时你也是很谦虚、体贴的,喜欢按本分去办事,你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感觉,而别人也会喜欢上你的细心。”
紧张的笑。笑时慌张,忽然停止,看看别人继续笑自己也就跟着笑。这也是缺乏自信心,自卑的表现,笑也怕笑得不是地方,怕人笑自己笑。应改变一下自己,用不着太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是有权利笑的,即使别人不觉得好笑,你也有权觉得好笑!
此外,有一种人一笑就掩口,这也是因自卑感。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笑,它的背后都有极高的含金量,由笑的不同方式而识别一个人的内心动态,是最省事、最直接的方法。
笑的方式有好多种,性格外向人的爽朗笑容是属于单纯而明快的类型,至于内向型的笑容则相当复杂,而且以不明确者居多。
尤为明显的要求假笑,他的脸看似在笑,但是他的眼睛却没有笑,心中也丝毫没有笑的迹象,好似戴着假面具的笑。这类的笑还有对自我、对他人嘲笑式的笑容,令人莫名其妙的笑,空笑,以及充满谵妄意味的笑。总而言之,这是一种缺乏内容的笑容,有时笑声高而尖锐,有时则是吃吃地笑,音量低得叫人几乎听不到声音,一言以蔽之,那是孤独而冷漠的笑容。
每当大家很快乐地笑成一片的时候,内向型的人几乎都会发出这样的空笑,那并不是附和周围人的笑声,而是对人际关系感到不安时,为了掩饰自己心中的紧张,不得已才勉强挤出来的笑容。
与外向型的比起来,内向型的人笑容比较少。即使他们有任何的喜事,他们也认为不必要让没关系的人知道,甚至可以说,他们具有一种隐藏自我的防卫意识。
借助巧妙提问,引出真实答案
很多时候,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通过提问来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我们发现,本质相同的问题,用不同方式提问,得到的效果也往往不尽相同,因为善问问题会帮助我们更容易地找到答案,使我们的沟通更加容易。而善问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阅人技巧之一。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揣摩对方心理,体察对方涉世深浅,这样我们才能在人们的交谈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语气,例如陈述的、感叹的、疑问的等,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奥秘,我们就能在交谈中占尽先机,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在我们平时的交谈中,很多是以问号结尾的,即提出问题,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时我们的问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比预想的知道得更多,而有时却是一无所获,无功而返。这差异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善于提问。杨澜的访谈录大家一定都有所耳闻,她在主持节目时每次都会问嘉宾一些非常精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对方最想说出的问题,并且她提问的方式很讲究。比如在韩寒参加她的访谈录那一期里,当涉及要问韩寒关于他赛车的问题时,杨澜问道:“你现在真的把赛车当作一个专业来做,是吗?而不是说像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你是在玩票而已?”当时的情况是韩寒又玩赛车,又发唱片,很多人认为他是喜欢显山露水,玩赛车只是在玩票而已。为了让大家明白韩寒到底是怎么想的,杨澜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她没有直接说,你玩赛车是在玩票而已吗?也没有直接说,很多人都觉得你是在玩票而已,是这样吗?而是先用设问句确定韩寒是把赛车当作专业来做,而且强调说只是“一开始”有很多人觉得他在玩票。这样会使人觉得不那么尴尬,也使这个问题更容易回答,这时嘉宾自然会愿意回答她的问题,澄清别人对自己的误会。杨澜正是因为善于提问,才在交流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要成为阅人高手的我们,也要学会问对问题,善问问题,这样才能在交往中轻松得到我们想要的收获。
既然问对问题能够帮我们事半功倍地做事,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问问题,才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呢?记住下面的问话技巧,一定能够提高我们的提问水平,在交往中游刃有余。
1.明确要问什么
提问一般只是经过浓缩的一句话,因此,一定要用语准确、简练,以免使对方听起来感到含混不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问题的措辞也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使对方陷入窘境,引起对方的焦虑与担心。因此,在措辞上一定要慎重,不能有刺伤对方、为难对方的表现。即使我们是谈判中的决策人物、核心人物,也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表现出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否则,我们问的问题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了。
要更好地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问之前的思考与准备是十分必要的。思考的内容包括我要问什么?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能否达到我的目的等。必要时也可把提出问题的理由解释一下,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意外的麻烦和干扰,达到我们提问的目的。
2.知道怎么问
问话的方式非常重要,提问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引起对方的反应也不同,那么我们得到的回答也就不同。对于一些显而易见,并且容易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提问,以便快速找到答案。但有时候我们想问的问题对方不方便或者不愿意回答,如果我们直接提问的话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这样双方都会十分尴尬,所以我们要采取间接的方式,让对方把我们想要得到的信息说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数学中有个推算公式:如果甲=乙,并且乙=丙,那么就会知道甲=丙。交谈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公式的原理来提问,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具体说来就是,如果我们想问一个问题,但又不好直接发问,便可以问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但我们要保证对方回答了这个问题,就相当于回答了我们想要问的问题。这样,我们就会从对方口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不太相熟的朋友是否有女朋友,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发问,我们便可以采取这样一种问法:你周末要陪你女朋友吗?并从对方的回答中做出判断。这样,即避免了直接问的尴尬,又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3.找准提问的时机
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我们的问题能否得到圆满的回答;在交谈过程中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抓住时机,巧问问题,能够在交往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相反,如果我们没有找到恰当的时机,问错了问题,就会出现消极的后果。
当我们与人讨论某一问题时,应该待对方充分表达他们的观点之后再提出我们的问题,因为过早的提问会打断对方的思路,并且显得不礼貌,而过晚的提问会影响对方回答我们问题的兴趣;当对方谈话的内容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我们想要交谈的话题时,我们就要抓住对方停顿的时机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把对方引导到我们希望的话题上来;当交流过程中对方出现沉默现象时我们就要注意了,如果他们是思考性的沉默我们可以等待他们思考后的回答,但若他们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的沉默,我们就要通过提问让对方将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
4.考虑对方的特点
在提问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以达到避免尴尬,快速得到信息的目的。例如,如果对方坦率耿直,那么我们向他提问时就可以采用直接且简洁的方式。这时再用间接法,显然没有必要,甚至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对方是个爱挑剔、喜欢抬杠的人,那我们就要注意我们的提问一定要周密没有漏洞,以免对方会排斥回答我们的问题。总而言之,不同的人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交谈氛围的和谐,才能让我们的阅人技巧得到最切合实际的体现和发挥。
综上所述,在交往中注意提问技巧的使用,在提问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善问问题,就会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轻松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推销过程中的察言观色要把握到位
人们都希望能够根据表情、动作,可以看穿对方心理,然而在形形色色的人中,有些人面无表情令人难以捉摸。这种人最难以相处。碰到这样的顾客,根本无法掌握其购买的意愿。甚至商谈过程中,令人以为有购买的欲望,而在商谈结束后却表示拒绝。也可能看似带有好感,其实内心感到憎恶。或许话中另有玄机,表面上说“不”内心却说“是”。
相信有不少人多么渴望有面可以照射人心的镜子,以避免人际关系中的揣摩之苦。
专注地盯着眼前的商品把玩的顾客,到底是为了消磨时间或真的想购买?若要诱导人们的真心必须积极主动地出击以判断其反应,这时当然需要一点心理上的技巧。
1.是否惹人嫌
人际往来中最难以掌握的,是揣摩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好感。实际上对方有否好感在反应上会有某些不同的表现。
譬如,凝视对方,故意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的眼睛谈话。如果对方是异性而对你有好感,当你盯着她瞧时,她也不会岔开视线,她的眼睛会一眨也不眨地凝视着你。在这个时候轻声地说些甜言蜜语,会使她的眼神变得柔和。从眼睛可以了解女性的心理。
但是,推销的场合不能如法炮制。该如何才能掌握对方具有“好感”的真心呢?
在交谈中不妨故意拂逆对方的意见处处给予反驳。接连数次向对方表示“不”,对方的态度必会急速地转变。尤其是对方想要传达自己的心意时,故意给予打断而大声地抢话说。在这个关头对方会露出真心。如果对你不表好感,会抗议道:
“喂,你!先听我说完吧!”
“和你这种人谈话真讨厌!”
如果是平常对你抱有好感、赏识你的人品的人,稍微让他感到焦躁并不碍事。不过,如果对方当时心情不佳,或发生不如意的事,就另当别论了。
2.对方是否有急事
听对方不急不缓地说:“我们慢慢谈吧!”而真放慢步调打算从长计议时,对方却突然显得坐立不安。该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有急事呢?对方的心理该如何掌握才合适?
技巧是试着改变谈话的速度。譬如:“我啊……其实……今天……”故意把话拉长地说,有急事者必会不耐烦地问:“你到底有什么事?”
如果坐在椅子上则尽量舒坦地深坐。当对方有急事时会立即表态说:“其实我今天有急事。”或急忙地想站起身来。
所以,若要探讨顾客是否有急事则故意慢条斯理地动作。譬如,拿起对方端出的茶慢慢品尝,或把茶杯拿在手上优哉游哉地谈话。
有急事者看见这些动作,会更为焦急而立即暴露真心。
3.对你有排斥感吗
每个人都有其“自我空间”。与人站着交谈时自己周围的一定范围内,乃是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与人交谈、打招呼或行礼时,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对方对你带有排斥、拒绝的心态,会稍微往后退或表现不快的脸色,女孩若对谈话对象有排斥感都会往后退一步。而男孩则会紧闭双唇,以动作来表示内心的不快,或者突然做出再见的动作主动离开。
这里所谈的心理空间也有个体差异,首先应该了解对方,平常一般保持多少距离而谈话。另一个方法是与对方并肩而立时,故意把手搭在其肩上交谈。如果对方心存信任,又认为搭肩者的地位、能力比自己优越,平常即对其言听计从,则会暂且忍耐。如果对该人感到排斥不愿意受其命令时,会推开其靠近的手,反而渴望把自己的手搭在对方的肩上。
4.渴望了解第三者的真心
除了要揣摩谈话对象的真心外,在谈话的过程中如何去了解身旁倾听者的真心,也有各种的技巧应用。
在宴会厅二人窃窃私语。其所谈的悄悄话其实并非二人间的秘密,而是故意做给旁边的第三者看的。这两人到底在谈些什么?不把我放在眼里!这个疑虑会令第三者感到不安。事实上,这个悄悄话本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在旁观察者的心理技巧。
真诚与无义,利益面前见分晓
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也有在利益面前朋友靠边站的人,对于前一种人,我们应该倾心与他交往,对于后一种人,我们要严加提防,防止这种人把你当作往上爬的人梯,这种人的结交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一见到你身上有他想要得到的利益,就会与你套近乎,然后慢慢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可他一旦从你身上获得了他的利益,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你一脚踢开,甚至会让你成为其利益的牺牲品。
东晋大将王敦因谋反被杀,他的侄子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应的父亲王含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王应:“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怎么样,而你却想去归附他?”王应说:“这正是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够提出不同意见,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到了看见人家有难时,就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荆州刺史王舒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用。”王含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两人就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
当初王彬听说王应要来,已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他们;他们最终没能来,王彬深深引为憾事。
王舒在友与利的选择上更看重后者,在这类人眼里,情义二字不值分文,而且会成为自己的障碍,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他只是必欲除友而后快了。
实际上,一个人是不是可以相交成为朋友,不可以等到大事当前再去判断,而应在平常的小事中就注意观察,这样可以防止临时抱佛脚。
东汉末年,管宁与华歆共同在汉末著名学者门下受业,二人非常要好。有一次两人在田里锄菜,捡到了一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继续干活,而华歆则捡了起来,端详了一阵,然后才把它扔了。又有一次,两人正在房里读书,有贵人乘着车马自门外经过,非常热闹,管宁仍然静坐读书,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竟因这两件事便与华歆割席绝交,而他的清高也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
管宁的境界的确比华歆高,不过作为朋友,管宁如果能帮助华歆提高一下境界,而不是武断地与他分手,不是更够朋友吗?
其实,华歆当时所做的两件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大缺点,何况是在年幼无知的情况下?华歆捡了金子,后又将它扔掉,这说明他不过是一时的贪念所起而已。而后一次扔书出去看热闹的事,更是人之常情了。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朋友,为什么不能相互体谅一下,并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呢?
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管宁律己虽严,但待人不宽啊!在这一点上,管宁就比不上鲍叔牙了。
利益是一块试金石,山盟海誓不可信,利益面前见分晓。一头儿沉的人私心重,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交友时碰到这样的人,千万别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看清自私的人,远离自私的灵魂
人性里有很多缺陷,自私就是最令人觉得悲哀的一个。自私的人凡事都想着自己,不顾别人,他们只为自己活着,不肯为别人的生活提供便利,更不肯为别人放弃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对于这样的人,只有敬而远之,才能少受伤害。
那么,我们如何揣摩一个人是否自私呢?
1.打电话不分时间地点的人
不分钟点地给别人打电话的人,往往是些非常自我并且自私的人,他们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一旦有了什么事情想打电话时,他们就会直接拨通对方的电话,完全不考虑对方现在在干什么、能不能接听你的电话、是否适合接听你的电话,他们只是自己有了高兴的事或者烦心的事就想起了别人,就想跟别人通电话,却不管别人此刻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做法。
2.喜欢插队的人
排队可能是社会上比较常见的现象。坐火车、乘飞机,最常见的就是排队,办理登机牌需要排队,过安检需要排队,登机也需要排队。但是,偏偏有人就不愿意排队,不管你排的队伍有多长,它一来到就是办票,就要过安检,就要登机,视其他排队的人如不存在。这种人的品质,从基本上来说就是自私的,因为他从来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从来没有考虑他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不便和伤害。
3.驾车爱插队的人
城市道路的拥堵几乎已经是一种新常态。至少在大城市来说就是如此,但是偏偏有一部分人,它总是自认为比别人聪明,遇到道路拥堵,它所做的不是先来后到,而是寻找空隙,见机就插队,根本就不管你在后面苦苦排了几十分钟,甚至几个钟头的队。你想,这样的人,就是自私的。因为它只考虑了一己之便,全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4.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因为被动吸烟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是科学常识。但偏偏就有人公然伤害别人的健康。虽然并不见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流在地,但是,自己吸烟而让别人被动吸烟也是再可恶不过的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那种恶臭的烟味。在餐厅、在车站、在会议室等,虽然都有禁止吸烟的标志,但是许多人还是视若无睹,典型的就是一个自私的恶棍。
自我而又自私的人,通常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的生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别人都要围着他转。他总是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物质或精神的东西,却从不肯轻易去为别人舍弃自己的东西。
当他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别人如果不答应,他们便会很生气甚至怒火万丈,骂对方不够意思不仗义;而当别人向他提出请求他不答应时,他则不会觉得是自己不够意思不仗义,而是会抱怨对方的要求太苛刻,抱怨对方太自私、不懂得为别人着想,并不断地埋怨对方。在他们心里,他们没有错,自己永远是对的,他们的利益、他们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利益或事情通通没有他们的重要。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还是与他们保持点儿距离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