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爱相杀,红蓝出CP》:羊祜&陆抗——最亲密的敌人

文/拂罗

讲讲三国

提到三国,许多小伙伴脑海里就浮出熟悉的刀光剑影,三国还需要讲背景?东汉末年战乱不休,赤壁之后魏蜀吴三分天下,太熟悉了嘛。不过今天的故事和蜀国已经没关系了,因为咱们要讲后期,三分归晋时的事儿。

诸葛亮、刘备、孙权……当开疆辟土的人物已作古,舞台留给后代子孙,再精彩的龙争虎斗也逃不过“分久必合”的命运。蜀汉到刘禅这一辈被曹魏消灭,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不久后的两年,曹魏被司马炎篡位,变成了晋朝。

几十年后,坐拥长江天险的东吴最后一个灭亡,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魏灭吴之前,我们先讲讲曹魏是如何被西晋代替的。

其实灭蜀汉的时候,曹魏政权已经基本是司马家的了——这就不得不提到司马家的腹黑老祖宗,他叫司马懿,曹操怎么瞅都觉得有“狼顾之相”的那位。早在魏公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就在他手下干活儿了,那时的司马懿还是个小萌新,怀揣着大大的篡位梦。

不过曹操不大信任他,所以他得熬,把自己熬成元老之后再动手。

司马懿熬着熬着就熬死了曹操,魏王换成了曹丕,他的好日子来了。爹不喜欢这家伙,挡不住儿子觉得顺眼啊!早年攻略老板儿子是有好处的,司马懿紧紧抱住曹丕的大腿,终于在朝中步步高升,开始笼络起自己的势力网。

不过,这也不是时机,曹家实力尚存,他还得忍。

就在司马懿熬死了曹丕和下一代的曹叡之后,他终于获得成就“四朝元老”,随着曹真等人逝世,宗亲渐渐没落,司马懿也终于能作为士族与曹家宗亲分庭抗礼了。此时魏王是谁呢?是曹芳即位,这孩子才八岁。

所以,在曹芳玩泥巴的时候,大人们继续展开明争暗斗,权力落在了宗亲曹爽手里。

司马懿怎么斗的?还是忍。

曹爽掌握重权后,立刻尊司马懿为“太傅”,恭恭敬敬的。外人觉得挺融洽,司马懿挺糟心,太傅是个什么?荣誉职称,曹爽这是把他明升暗降,收了兵权啊。司马懿干脆继续玩儿他最擅长的装病,在家瘫着去了,暗地里准备干一票大的。

秘密频道

司马懿:咳咳,那个,谁愿意跟我一起干掉那个中二的曹爽啊?

没了司马懿这颗炸弹,曹爽可谓一手遮天,用人唯亲,连太后都给软禁起来了,众臣对他好感为负,这也就给了司马懿好机会。终于,趁着某次曹爽和亲信外出祭祀,司马懿立刻调动人手控制京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此曹爽落败,势力彻底落在了司马家手里,到司马炎这一代,建立了“晋”。

咱们今天的主角之一羊祜,就活跃在这个时期。

羊祜是标准的男神。他上数三代都是曹魏世家大族,他老婆是名门望族夏侯霸的女儿,他外公是著名文学家蔡邕,他姐姐还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羊祜本人也是博学能文,更吸粉的是他还“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1],形象好气质佳。

在这种完美光环之下,无数橄榄枝抛过来,多得能砸死人,州官四次征辟过他,但都被羊祜一一给拒了,不是他心中所向。后来司马懿和曹爽展开激烈斗争,曹爽也想拉拢这个人才入自己麾下,也被羊祜给拒了。

当时有个叫王沈的人,也和羊祜一同被曹爽拉拢,王沈果断地投靠了曹家,还劝羊祜同去。

羊祜没同意,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用性命去侍奉他人,并非易事。”

潜台词就是,我觉得曹爽不太行。

高平陵之变以后,曹爽果然被司马家灭掉,从此司马家架空了曹魏王族,王沈受到牵连,后悔莫及:“羊兄,我现在还总回想你的话呢。”

面对这句话,性子自负点儿的人会怎么回答?估计是:“你看,我就说你当初太草率了吧?”

羊祜没有,他微微摇头,安慰王沈:“我也没想到曹爽会落得如此下场啊。”[2]就是这么低调。

下一任魏帝叫曹髦,大将军则是“路人皆知”的那个司马昭。而羊祜已经三十五岁了,面对朝廷的offer依旧已阅不回,远离权力场,后来在朝廷的强行征拜下,只好做了个与世无争的中书侍郎。

为什么羊祜这么淡泊?是他天生佛系吗?

不,谁不想施展才华呢?曹家与司马家争斗愈发激烈时,羊祜选择了退避,因为他们祖辈都是曹魏的官儿,自己帮司马家实在说不过去,但……帮曹家吧?后期都已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路人甲乙丙都知道曹家吃枣药丸了,曹魏建立没几年,也犯不上羊家誓死效忠。

羊祜:我还是再等等吧。

这一“等等”,就等到了司马昭杀曹髦,又等到了蜀汉灭亡,再然后就是司马炎建了晋。如果说司马家篡位是大罪,那么灭蜀又是大功,后来的事儿似乎变得名正言顺了起来,历史如车轮一去不回头,天下终要大同,我们说人不能背离历史走向,羊祜也就态度含糊地跟了晋朝。

公告

司马炎:咳咳,咱们要开始灭东吴了哈。[3]

摆平了漫长的内斗,西晋这才有精力把刀尖指向东吴,羊祜真正展露才能的时候,已经是四十九岁左右了,当时晋朝和东吴边界各有个荆州,两相对峙,想灭东吴必须通过此地,羊祜便被派去守荆州。

荆州是个民心不稳的边界,来到荆州的羊祜立刻抓住了这个关键字,充分体现了什么是儒将之风,他大量地兴办教育,开垦良田,还主张怀柔政策,规定但凡有对面的吴国人投降,可自行决定去留。

一年后,对面传来消息:“报,咱们对面那个荆州换了个新都督!”

“哦?叫什么?”

“陆抗!”

羊祜未想过,自己后来会和东吴的陆抗有名传千古的友谊羁绊。

陆抗是什么人?

陆抗比羊祜小五岁,从出身到实力都不比羊祜差,他爹是火烧刘备连营的陆逊,他外公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在东吴家世显赫。不过出生在后期的东吴,就意味着这辈子注定有点郁闷。

首先,一大郁闷来自顶头上司孙家。陆抗的老爹陆逊晚年和孙权有过节,在陆逊死后,孙权还拿捏着陆逊的“二十条罪状”质问人家儿子,幸好陆抗才思敏捷,从容地一一给辩了回去,记仇的孙权这才作罢。

后来孙权意识到自己对陆逊有愧,赶紧把陆抗找来,拉着他的手流眼泪:“我以前听信谗言,对你父亲不义,所以亏待了你啊。”

陆抗:“您言重……”

孙权:“所以,抗儿你能不能把以前我那二十条黑历史一把火烧掉,再也别让人瞧见啊?”

陆抗:“……”

等到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继位,陆抗感觉自己的心更累了。

天下早已没了逐鹿时的痛快,隔壁蜀国灭亡了,对面西晋建立了,立刻磨刀霍霍向东吴,隔着荆州朝这边虎视眈眈,东吴如同站在历史车轮前,守着长江和前人留下的余力度日。陆抗清楚地意识到了此时的局势紧迫,面对庸主,却无能为力。

从《三国志》就可见一斑,陆抗传里大半都是他苦口婆心劝谏孙皓的片段,又屡次被孙皓无视。

孙皓这辈子没啥爱好,就喜欢美人和杀人,日日在宫里举办酒宴,听佞臣说好话,看着不顺眼的大臣就砍头杀掉,整个东吴处于人心惶惶之中。

这份惶恐如日渐冰冻的瓷器,终于在272年冻裂了隙。

东吴的陆抗和西晋的羊祜同时得知一个消息:孙皓下令解除西陵督步阐的职务,立刻返回建邺,步阐竟拒绝返回,直接举城叛投了西晋!

这事挺蹊跷,但考虑当时东吴的气氛,步阐这决定也在情理之中,孙皓霸道到了什么程度?他不喜欢别人和自己对视,上朝的时候没一个大臣敢抬头看他,后来丞相陆凯就劝孙皓:“君臣之间哪有不相识的理?您想想,倘若哪日发生不测,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找您了。”

孙皓想了想,觉得有点儿道理:“行吧,那以后准许你抬头看我。”

所以听到这位祖宗召唤自己,步阐心里是绝望的,“莫不是有人背后告我黑状?不行,回去可就掉脑袋了啊,我不回去”,他果断地叛了西晋。

可见孙皓已经恐怖到了什么程度。

西陵是直取东吴的一大重地,听闻步阐投降的消息,东吴大惊之中派出陆抗,讨伐步阐,守住西陵;西晋则大喜之下派出羊祜,支援步阐。

其实西陵也叫夷陵,多年前陆抗的老爹陆逊曾在这里火烧连营,烧尽了刘备的气数,如今这片土地再次燃起了烽火,史称“西陵之战”。很多人说这是东吴最后一次辉煌时刻,奇计频出,我们且看双方过招。

羊祜首先使了一招“出其不意”,将手下八万兵分成三路:荆州刺史杨肇往西陵支援步阐,徐胤领水兵攻建平,羊祜自己则率五万主力军前往江陵。为什么这么布置?当务之急不是支援步阐吗?打仗可不是这么简单,硬碰硬是两败俱伤,所以有个词叫“兵法”。

西陵城的防御设施强大,陆抗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而江陵在东吴的心脏位置,地势开阔,易进攻也易撤退,所以羊祜不急着救步阐,而是派出两小支军队来分散陆抗的兵,自己则把重头戏放在江陵,出其不意。

羊祜这是给东吴出了道选择题,看你是攻我哪一路?

对面的陆抗恐怕会慢慢扬起唇角,这个对手,有意思。

不少将士都选救江陵,因为江陵俨然比西陵更重要,而陆抗却选择了最不可理解的决定,他决定依然向西陵出发,命令西陵军日夜建造围墙,一面挡下晋军,一面将步阐围困在城里。至于建平和江陵,一个安排水军迎击,一个另有安排。

众将士一片哗然:“他们的主力军可是往江陵走了啊!咱们还顾啥西陵?别丢西瓜捡芝麻啊!”

陆抗心里很稳:“放心,江陵防守甚严,羊祜攻不下来,而这西陵与外族相邻,万一被西晋攻下,这些外族必定倒戈西晋,这才是大事。”[4]

众将士:“那……那你修城墙干嘛?你赶紧趁着晋军来之前,把步阐打下来啊!”

陆抗心里还是很稳:“西陵的防御当初是我布置的,也甚严,咱们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来。不信你们去攻一下试试?”

当时真有几个将领带兵去攻,果然没攻下来[5],陆抗见众人终于信服自己,便下令加快速度修筑城墙,等到杨肇率军到达了西陵,这城墙也就修好了,两军对峙一触即发。前有杨肇,后有步阐,陆抗的军队处于随时被夹击的状态,不少将领心中惶惶,突发情况这就发生了:有个叫俞赞的将领叛逃到了杨肇那一方。

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当可就是满盘皆输,俞赞手中掌握着不少军事情报,相当于把陆抗的家底儿掀开给敌人看啊。

这可糟了,牌刚在手里抓好,就被对方看清了。

陆抗是如何做的呢?陆抗毫不犹豫把牌一摊,打乱了。

陆军手底原本有一处薄弱防守点,是用夷兵来守的,陆抗料想对方掌握情报后,必定会以此为突破口进攻,于是连夜撤下夷兵,换上了战斗力强大的东吴军。

后来杨肇果然来攻,率军气势汹汹到了现场,懵了,和情报不同啊,在场居然全是生龙活虎的东吴人。

杨肇军被这些东吴兵打得丢盔弃甲,又生怕陆抗派军来追,连夜撤走了——其实陆抗只是象征性地派兵追了追,杨肇惊慌中忘了考虑:陆抗要提防的还有步阐,怎么可能倾巢而出来追你,留给步阐趁机进攻的机会呢?

俨然,杨肇是没什么军事才能的,但他逃跑也不是说不通的。东吴子弟最擅水军,建平那一路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而此时羊祜那五万主力军,也传来了士气低迷的消息。

他的内心os是显而易见的:徐胤那小子是指望不上了,就连羊将军那边也说不准成败,到时候只剩下我,岂不是等着送死?

于是杨肇跑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羊祜那五万大军是怎么回事?这就要从陆抗那一句“另有安排”开始讲起了,羊祜这是举着炸弹要往里扔,在助跑阶段屡屡被绊,扔不出去,郁闷得很。

其实若换作一般将领,恐怕就立刻输给羊祜了,攻江陵不仅是出其不意的一笔,而且经过了充分考虑,江陵地理开阔,就意味着羊祜军的粮草便于运输,攻下江陵不是梦。羊祜这个人擅出奇计,可惜老天爷冥冥安排了一出万物相克,他遇见的是另一个擅奇计的天才,陆抗。

陆抗的“另有安排”,就是安排江陵守将张咸建立大坝,引河水流动,将平阔的土地变成了汪洋,这一步可谓是彻底打乱了羊祜的计划,使他的五万陆军寸步难行,还拖延了时间。怎么办呢?羊祜很快做出了“决定”。

不久后,陆抗这边得了消息:“报,羊将军说要毁掉咱们的大坝,等恢复成土地,就率陆军继续进攻江陵!”

换作别人会怎么拆招?阻止他毁大坝?奇袭?

总之不会是陆抗接下来的命令。

“去通知江陵太守,不等羊将军动手,咱们先毁掉大坝!”

众将士满脸问号。

这个决定非常让人迷惑,怎么你还帮羊祜一把呢?你和羊祜是不是私下里串通一气了?将领们觉得陆抗用脑过度,终于疯了。但鉴于陆抗不走寻常路的画风,江陵太守还是乖乖奉命先毁了大坝,河水很快退去,土地变成了一片泥沼。

看着眼前这片泥沼,羊祜沉默了。

他身后的五万大军,正热热闹闹地准备水上作战,也跟着集体傻眼了。

因为先前放出“毁大坝”的消息,其实是羊祜打出的烟雾弹,他的真实意图是要水上作战,羊祜知道,哪怕自己毁了大坝,也无法恢复到土地平阔的优势,而是变成一片泥沼,难以行军。[6]

烟雾弹被对面的陆抗一眼看穿,羊祜又不得不重新准备陆军,再次耽误了时间,更致命的是经过这几次反复,他手下的大军早已士气低迷。之后听说徐胤和杨肇相继失败,羊祜深知再打下去只是损耗自己的主力军,果断地撤退了。

而步阐那边失去了支援,很快被陆抗一鼓作气攻下,连诛三族。

西陵之战可谓神仙打架,套路加反套路,以羊祜失败被贬官告终。这是将东吴灭亡整整延后了多年的辉煌战役,陆抗在,东吴在,假如与羊祜拆招的是其他吴将,恐怕早已被三路军打乱了分寸。

——最好的证明,就是后来西晋灭东吴时,用的还是羊祜留下的老招数,只不过彼时陆抗已逝,东吴很快亡在了晋兵手下。

这也是陆抗与羊祜平生第一次军事交锋,见识到了彼此惊人的军事才华,不打不相识,互生钦佩。

“对面有人才啊。”

两人各自隔着一个荆州,遥遥叹息。

羊祜意识到眼下还不是吞并东吴的好时机,于是改了战略,主动申请调去荆州,将怀柔政策执行到底——诛心有两种,杀人诛心,仁义诛心,羊祜选择了后者。

对面荆州的都督依然是陆抗,也察觉到了羊祜此举的意图,对众将道:“杨将军以德服人,倘若我们使用暴力,恐怕会不战而败,我们的目的只是保住边境,你们也不要为了一点小利益去侵扰晋人。”[7]

名传史书的“羊陆之交”开始了。晋军对吴人秋毫无犯,行军路过吴国边境,割麦子充军粮,每次事后都如数送上丝绢赔偿;晋军打猎时不可越界到吴国境内,如果有猎物是先被吴人打下来的,落在晋军地盘,羊祜都必定下令归还。

就连两军交战都是这样的画风,羊祜写信:“陆将军,您看我们下月打一场如何?”

陆抗回信:“好的。”

羊祜写信:“陆将军,近日我们意外捉到两个跨越国境的少年,原来是你们吴将的孩子,已经附信送还啦。”

陆抗回信:“多谢。”

打仗呢!玩儿呢?有晋将愤愤不平,主张偷袭吴国:“这吴国眼看着都日渐衰弱了,将军还不打他丫的!”

羊祜:“是是是,打他丫的,喝!”

晋将喝完一抹嘴:“这酒真烈……我说什么来着?啊,对,打陆抗他丫的!”

羊祜:“是是是,打陆抗,喝!”

酒过三巡,晋将被灌醉:“我……我要说啥来着……”

羊祜:“你什么也没说,你醉了,回去睡觉吧。”

军中渐渐传开消息,羊将军不想打陆将军,每次有人要打,羊将军就请他喝酒,敲黑板,所以想从羊将军手里骗美酒的话,可以说自己要打陆将军(大雾)。

羊祜不仅请自己人喝酒,他还请对面的朋友陆抗喝过好酒——如果说之前算是逢场作戏,之后二人的互动,可就纯粹是朋友来往了。羊祜的使者带着美酒送到陆家大营,众吴将提心吊胆地劝,陆抗却毫不犹豫地一口气干杯了,笑道:“羊将军不是在酒里下毒的人。”

还有一次陆抗染病,羊祜火速送来自己亲手调配的药:“陆将军,这药我自己还没吃,听说你病了,我就先拿来给你了。”

众吴将依旧提心吊胆,陆抗依然毫不犹豫地服了。

陆抗:“这药有……”

众将:“将……将军怎么了?是不是那小子在药里下毒!”

陆抗:“这药有点苦。”

众将:“……”

主帅尚如此,何况双方百姓?至此,边界也持续了多年友好,吴国甚至尊称羊祜为“羊公”。

对于这俩人的友谊,孙皓写信来质问陆抗,被陆抗不卑不亢地辩得哑口无言:“乡镇之间尚讲义气,何况国家?倘若我无信,猜疑羊将军,正是助长了他的怀柔政策,对西晋没有损伤。”[8]

最了解你的未必是挚友,是敌人。

最难得是棋逢对手。

当交锋的寒光被收起,余下的是沉寂对峙时的各怀心思,哪怕一开始是逢场作戏,抵不住人心会被打动,羊祜与陆抗虽不相见,却早在各自心中冠以了“朋友”这个词。

这世间最神奇莫过于情谊,无论友情爱情,它会跨越性别人种国界,跨越世俗,悄然怒放,所以有伯牙与子期、罗密欧与朱丽叶……太多歌颂情谊的故事。

陆抗和羊祜最后相见了吗?

相见其实是有可能的,但不如不见,因为相见必是“金陵王气黯然收”之时,终究有一方落败,隔着银亮的兵刃遥遥见一面。

陆抗并未活到那时候,274年他在忧虑中病重逝世,吴国则灭亡于279年——或者可以说“陆抗亡,则吴亡”。得知陆抗病逝,羊祜觉得是时候攻下吴国了,几次上书司马炎,例如《请伐吴疏》,却遭到了朝中众多大臣的反对。

拖到羊祜病逝一年后,西晋才大军攻入吴国,从此三分归晋。

乱世结束了,羊陆之交的故事也随着历史被流传下来了,我想,之所以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两个朋友”的故事,而是因为“乱世两个不同阵营的朋友”的故事,因为乱世,所以才尤为珍贵。

就像电影里那句著名的台词:

你看,在野蛮的战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在闪动,那就是人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