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 陈引驰
- 1545字
- 2024-11-01 02:44:57
1.《史记》中的庄子
庄子生活在先秦时代的战国中后期,至于准确的年月,第一个为庄子撰写传记的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根据《庄子》的《秋水》和《列御寇》两篇的记述,明确写出聘庄子为相而被他推辞了的那位楚王,是楚威王。
这三位国君在位的年代,按《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
梁(魏)惠王: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335年
齐宣王:公元前342年至公元前324年
楚威王: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
所以,照司马迁看来,庄子应该是活动在公元前4世纪的人,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证据,现代学者如马叙伦(《庄子年表》)、钱穆(《先秦诸子系年》)都主张将庄子的卒年下延到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这么说来,庄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前期。
如此的结论,似乎显得模糊而让人感到遗憾,不过,这也许就够了。像庄子这样的思想家,主要凭他的观念和思想而存在于历史之中,具体的生平行事并不是最关键的,早生几年或少活数载,其实无关紧要。事实上,我们也真的弄不清楚庄子个人的世间经历,司马迁《史记》的庄子传是这样写的: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关于庄子的记载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马迁的传,后边一半讲的就是庄子推却楚威王聘任这么一件事,前边一半是对庄子时代、著述以及思想渊源、品格的评断,用司马迁评《庄子》的话,或许不能说完全“空语无事实”,但认为其“乏事实”不算太冤枉。
当然这也不好都怪司马迁,因为庄子觉得他的时代太危险了,“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庄子·人间世》),就是说当今这个时候,能好好活着,免于刑戮就很好了。所以他本来就不愿显明于当世,甚至最好不要在世上留下什么痕迹,很可能后代同样生活于乱世的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的意愿,正是庄子所心许的,那他便自然不如积极有为、努力进取的儒者了。我们比照着读《史记·孔子世家》那样的儒者的传记,很容易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
虽然“乏事实”,司马迁为庄子写的传记还是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前边提到的他所处的大致时代。再比如庄子名周(这没什么异议,是历来大家都认可的;至于说庄子字子休,虽然隋、唐之际的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里称“太史公云:字子休”,但现今所见的《史记》里既没有明文,陆德明的年代又太晚,怕不好完全相信)。还比如庄子是“蒙人”,“尝为蒙漆园吏”。“蒙”到底在哪儿,成了一个问题。南朝刘宋时给《史记》作《集解》的裴骃,依据《汉书·地理志》说“蒙”在梁国。不过,此所谓“梁”指的是西汉时的封国,而不是庄子时代的梁(魏)国。更准确的,倒是后来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认为庄子所在的蒙当时属宋国,他援引的材料比班固《汉书》更早,是西汉后期大学问家刘向的《别录》:“宋之蒙人也。”至于“漆园吏”,应该是一种管理漆树园的小官吧。
回顾早期的史料,我们能确知的庄子情况很简单: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代公元前4世纪中期到公元前3世纪早期,宋国一个叫蒙的地方的人,做过微不足道的小官,曾经推辞了楚王的聘任,写了许多文章,延续老子的学术脉络,对孔子及其后学颇有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