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整合

一个月后,户外寒风让人瑟瑟发抖,而在振蓝公司的厂房内,却温暖如春。

厂房内有区域供暖,是员工最称道的福利。

轰隆作响的车间之内,已经没有改建施工的工人,只有正在紧张生产的振蓝公司员工,一百多人同时在车间内忙碌,第三机械厂从前忙碌的场景又回来了。

另外两百名工业也没闲着,他们正在隔壁的会议室学习数控机床基本知识。

除了张鼎师傅之外,还有工业部协调来的大学讲师,这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课堂,每个人都要通过考试才能上岗。

李树视察的时候,险些和一个用推车运控制系统电路板到车间的工人撞在一起,可见他们的忙碌。

远在鹏城的林大姐丈夫帮了大忙,从日本直接以港商的名义批量采购低端MCU芯片,加上交通部的运输协调,直接走水运渠道从日本运到燕京。

加上工业部的协调,运达燕京的电子元器件直接到牡丹电视厂直接生产为控制系统的电路板,目前产能稍低,不过随着工人们熟练,未来应该能满足批量需求。

通过情报系统,李树知道,这家牡丹电视厂在未来国内的电视厂的较量中败下来,从此一蹶不振,转型成为给自己供应电路板的电子厂是其最好的命运逆转。

而机床的其他重型部件,在工业部的协调下,全权交给京钢公司生产,熔铸和锻造精度要求较低的零部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京钢公司算是在改革浪潮中第一次找到转型业务,代工也很上心,产品质量过硬。

一切看似水到渠成,可李树却没高兴起来,也没给首台从长线下来下来的ZXZH-666-1挂大红花,也没有举行庆祝仪式。

这种看似能够顺利运转的模式,在李树看来有隐患,这些采购的MCU芯片尽管是低端的,进口量很大,时间一长,肯定会引起关注,到时候日本人来本土一查,估计会看出端倪。

在断供前,加紧自己的HXNB-888多用途高性能单片机研发才是解决供应链问题的王道。

“慢点!这些机器是发给军工单位的,要贴好标识。”负责监督产线和发货的程力中气十足,即便在噪音巨大的厂房内,也能辨认出。

这五台崭新的准备发货到军工单位的数控机床,是目前振蓝公司的第一笔发车的订单。

现在车间之内已经有38台ZXZH-666-1型数控机床,基本满足了来料加工和生产机床的需要,不过,距离他承诺的月产千台,还有较大差距。

产量不足还是人不够,特别是懂基本技术的员工不够。

李树得到工业部指示,目前第一机械厂和第二机械厂的转型工作已经按照之前第三机械厂的模式完成,工人们积极踊跃,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只要李树这边准备好,随时准备并入振蓝公司。

这次真的是大干一场了,第一机械厂和第二机械厂总共836名工人,加上目前正是并入振蓝的369名工人,工人数量超过一千二,像是一家大公司了。

第一机械厂和第二机械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比第三机械厂差。

第一机械厂背后就是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优势很明显,如果协调的好,能和这两所大学搞合作,要省很多研发成本。

而第二机械厂则是目前厂房最新的,具备改造成无尘作业车间的基本条件,未来完全可以改建为专用的初级芯片工厂,而不必再局限于第三机械厂已经有些拥挤的厂区了。

而这三所机械厂,相距不到五公里,交通便利,和四五六这三所机械厂最远距离也不过六公里。

在李树的布局里六所机械厂,串联在一起的区域,就是尖端工业产业园。

目前庄友华总投资30亿,在李树的详细计划里,已经把这30亿完全安排掉了。

未来还有第四五六机械厂需要并入振蓝,这30亿显得捉襟见肘了,要去资本家庄友华那里再要资金,已经不可能了,必须还要别的投资。

有未卜先知的情报和无所不能的黑科技系统,做大做强是必然的,这条道路上少不了资本的支持。

李树明白,资本的贪婪和人性,又像是道路上的障碍一样,必须要相互制衡才行,不能让一个人独大。

放眼华夏,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在艰难的发育,拥有雄厚资本的人并不多,只能等待发现。

李树从车间返回办公室,第一机械厂和第二机械厂员工资料和心理学量表已经呈递到办公室。

李树开始疯狂的扫描导入,一小时之后,图表已经呈现在在李树的视界之内。

在成套的现代化办公设备配齐之前,李树只能再次化身人肉印刷机,开始在纸张上疯狂输出人员分工材料。

不用脑做材料的同时,李树开始思考人才的问题。

从图表分析来看,能够转任为电子产线和芯片产线的工人虽多,但只能进行密集型劳动作业,研发的人才库一片空白,看来从高效招更高素质的人,又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这个年代的高素质人才,当然集中在高校。

但从高校招人有个问题,现在的大学生还贵为天之骄子,毕业后的工作是包分配的,直到千禧年前后,包分配制度才完整取消。

别说在燕京的大学,就算是国内其他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人家也不愿里来民企工作。

体制内和大型国企,有的是他们可以选的位置,再有理想的,早就准备出国了,谁还会来这种一眼看不见未来的地方打工?

有意思的是,这个年代的职业认知和二十多年后依旧类似,去大厂996,不如到体制内安度余生。

或许要从现在开始破除这种观念,让就业者认识到在体制外一样有所保障,关键是企业根基要牢,让员工们有认同感和获得感。

李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开高薪,让人无法抗拒的高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没有做什么停留,李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马瑶,他要让自己的未婚妻成为自己公司的第一个大学生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