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毕如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妹妹,她以前看到毕玉坐在书房里背厚厚的一本《说文解字》,觉得妹妹是脑袋瓜搭错线了,考试又不考。此时此刻,毕如才觉得妹妹真是人如其名,温婉如玉,才华横溢。

“阿妹,我突然觉得《诗经》这本【婚恋指南】胜过一百本言情小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人如果都按照言情小说里的情节生活,会很痛苦。”

“二姐,孔夫子将《关雎》列为首篇,是有深远用意的。过去私塾先生都懂,但今天很少有人去深度发掘每个汉字的深远意义。如果没有对汉字进行深度发掘,便难以通过一个洲字把握全诗关键。”

“在《说文解字》中,州,水中高地也。洲,原来没有三点水,三点水是后来加上去的。拆开字型,州字的本义便可一目了然。川,两边代表河岸,中间一竖代表水流。相间隔的三个点,代表水面上的小块陆地。”

“关关雎鸠,就是一对小鸟,自由自在地欢叫,好似在谈情说爱一般。而这对小鸟选择在哪里谈情说爱呢?”

“在河之洲,在河中高地。肯定不是在河边。如果那对恋爱中的小鸟是在河边幽会,恐怕早被来往的行人捉去了。”毕如言之凿凿。

“河,一般指黄河,不是指长江。黄河,由于承载了大量泥沙,泥沙太重,所以是负荷最重的水流。所以古人称其为河。黄河之所以叫黄河,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水的颜色实在是够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毕玉唱得情真意切,毕如鼓掌叫好。

“我也好喜欢这首《我的中国心》,黄霑不愧是大侠中的大侠,还有他写的那首《上海滩》,好有气势。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毕如情绪高涨,即兴演唱了两句《上海滩》的歌词,唱功、情感拿捏得十分到位,一点都不输给原唱。

“二姐,等你结婚,度蜜月,一定要和勇哥去看黄河壶口瀑布,方能体会李白在《将进酒》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慨。”

“阿妹,这个提议不错。我从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日本,其次是香港。去年,我的未来家婆想去日本看樱花,非要我一起去。外省,我从来没去过。阿勇说,今年带我去冰岛看极光,我正犹豫,去不去。因为在英国留学的大表哥说冰岛很冷。我最怕冷。”毕如故作瑟瑟发抖的模样,逗乐一旁的毕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双恋爱中的小鸟,在黄河宽广的河面上,选一处小洲作为幽会之地,双宿双栖,情歌对唱。前年勇哥站在院子外的曲桥上,怀里抱着吉他,对着我们家阳台,唱起那首《情非得已》: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一双迷人的眼睛……二姐,你害羞地躲在窗帘后,其实早已春心荡漾,心中窃喜:原来我如此有魅力。”毕玉故意拉长“魅力”两字的读音。

毕如听完,轻颦浅笑:“你还好意思提起这事。你倒好,跑到阳台,大大方方地听,犹如去看演唱会。你还大声地喊:勇哥,再来一首《流星雨》。”毕如接着说:“F4,你最喜欢谁?我猜一定是花泽类。因为刘义君就长得很像花泽类。”

“呵呵,二姐,那勇哥比得过道明寺吗?刘义康就是你的道明寺吧。但在何智勇眼里,你可美过杉菜。二姐你,肤白,貌美,腿长,亭亭玉立,气质动人,标准的淑女。在外面遇见小帅哥也不会主动搭讪。”毕玉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打量毕如,她觉得毕如浑身散发着人格魅力。

“阿妹,你赞得我快飞上天了。说两只鸟谈恋爱,怎么一下就扯到F4去了呢?”

“好吧,言归正传。在河之洲,确切的说,黄河流经河南孟津,一直往下到郑州一带,到了风陵渡,河面很宽广,泥沙下沉积聚而在河面上形成星星点点的黄泥沙洲。因为河面太宽,人是没有办法踏足的,所以在河中小洲幽会的这对小鸟,你侬我侬,让河岸边的游人艳羡不已。”

“这位浑身上下散发着致命吸引力的女孩子是一位淑女。家教很严格。家里有爸爸,也有哥哥,很有可能还养了几条大狼狗。”

听到毕玉说到“大狼狗”,毕如马上联想到他们家菜地的那两只大狼狗。何智勇每次去菜地帮忙,看见那两只大狼狗,不寒而栗,毛骨悚然。本来,有只名叫将臣的牧羊犬看院子的,将臣是刘义强送给毕颜的。毕颜嫁人后,毕如把将臣送回刘家,因为将臣对何智勇充满敌意,每次他一迈进院子大门,将臣都对他吠半天。长此以往,十分吵耳,毕父示意毕如把将臣还回去。

毕如没有搭话,示意毕玉继续说。

“这位淑女即使是站在那里,没有任何惹人眼球的举动,无形之中也是一股致命的吸引力。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位淑女就好像那对在河之洲的小鸟,唱起了情歌,在等待着对方的回应。而那个翩翩少年郎,只能从不远处深情地凝望,忍受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煎熬。少年若是翻墙约会女孩子,下场不是被女孩子的父兄追着打,就是被家里养的大狼狗追着咬。所以是求之不得。就好像黄河小洲之上情歌对唱的那对小鸟,我们再喜欢,也始终没有办法靠近,去捕捉。”

“阿妹,想不到这短短几句话就有这么多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毕如感慨万千。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泌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毕玉拿起茶几上的《人间词话》,熟悉地翻阅,念了一段。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一词的直接解释。王国维把含蓄作为境界的必要条件。王国维分析元人杂剧意境时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就是一睹即明,又余味不尽。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既明朗自然又含蓄凝练。”

“史前时期,即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也是指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在这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文学与史学和神话并无明显的界限,最早的文学是对历史和神话的记录。纯粹的文学在周朝就出现了,例如《诗经》。”

“这个我知道,历史老师说,文字产生之前,就有词语了,十万年前,人类就会讲话了,因此产生了口头语言。”任何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都让毕如兴致盎然。

“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原貌。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毕玉停了下来,她想用最洁简的词语去表达,让毕如听得懂她讲什么。

看到毕如示意的眼神,毕玉继续说道:“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合一。如《尚书•益稷》中记载的《大韶》,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演奏时,有钟磬琴瑟笙箫鼗鼓柷敔等乐器,有人唱歌辞,有人化妆为各种鸟兽和凤凰起舞。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而其中的颂诗,是祭祀时用的歌舞曲。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面发展。”

“阿妹,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古代文学知识?”毕如突然觉得毕玉犹如一本百科全书。

“二姐,这叫‘泛览百书,不若精于一书’。书房右侧书柜上有一本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你有空拿来看看。我刚才讲的都是那本书的知识。”

“好的,我决定少看些言情小说,多看些你说的《诗经注析》、《人间词话》、《中国文学史》。”毕如笃定回答。

“这就对了。一个人的内在和外表,都十分重要。忠厚老实,却不知礼节,常常闹笑话,被人讥笑为乡下佬,是不是很失礼?口若悬河,却空洞无内容,徒然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是不是令人厌恶呢?实至名归,表里一致,才是名实相符的君子。只有内外兼修,实质和文采双方面配合良好,才算是君子。”毕玉释然一笑。

“有道理,阿妹,你继续讲。”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殷周之际,中国文化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萌芽了商代的‘德’的观念,在周代得以发展,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了上层贵族地位的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是,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士就是读书人。士的人数迅速增加,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日益重要。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和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了。这些史学和哲学散文具备相当强的文学性。”

“这么说,诸子百家就是士阶层了。那他们写的散文与你帮我写的那些散文,是不是差不多?”毕如忍不住大笑起来,以前,初中的作文基本都是妹妹代笔,还拿了好多奖。

“肯定不一样了,我们这些井底之蛙怎能与诸子百家相提并论。”毕玉乐不可支。

“先秦文学分散文和韵文两种。《诗经》是韵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是历史散文,这些散文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基本具备叙事文学的特征,奠定了叙事文学的传统。大多数说理散文也不是抽象地进行哲学思辨或枯燥地讨论政治、人生问题,而是在文章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带有浓郁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形象,文学价值很高。”

“诸子各家以道家的庄周、儒家的孟轲与荀卿、法家的韩非以及纵横家最为重要,他们虽主张各异,但都秉有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首先,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等思想。其次,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他们的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诸子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政治观点不同,文学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文章便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就文学风格而言,此时是百花齐放。”

“用一句话概括叫: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毕如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二姐,厉害。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毕玉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诗经》是诗歌的鼻祖,对吗?”毕如问。

“对。《诗经》作为文学长河的源头,对后世的影响绝不可低估。国风的清婉,小雅的典丽,大雅的凝重,三颂的肃穆,运用赋、比、兴艺术形式的创造,无不在后世的诗歌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后世的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分别在唐、宋、元、明、清达到高峰。”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诗经》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左传》及诸子百家的著述中都有引用,但它们的引用往往是断章取义的。”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它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诗经》中,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可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二姐,文化术语,比较多,你能听得懂吗?”毕玉笑着问。

“放心吧,你讲我听,听不懂的地方,我会问。”毕如觉得妹妹高考志愿不填华南师大,真的好可惜。她们外婆也觉得毕玉最适合当老师,可毕玉性格倔强,她决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

“《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曾被译为多国文字,日本、朝鲜、越南、法国、德国、英国、俄国都有译本,流传非常广泛。”

“读一篇美文,欣赏一首古诗词,文中那感人的细节,诗人那拨动心弦的艺术,都能引起我们对生活的回忆和幻想,进而想用笔去提炼自己的生活,去抒写心中的感受。这样,一种创作的冲动便油然而生。”

“《诗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二姐,只要你全心投入,就会在字里行间,读出种种神奇,读懂无数坎坷,读懂世间哲理,读透那些让人为之生为之死的种种内涵和真谛。”

“所以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毕如笑着说。

“二姐,悟性很高嘛。”

“哪有。是阿妹讲得好,那么深奥难明的诗句,都让你解释得通俗易懂。”毕如向毕玉投去赞许的目光。

CD循环播放着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