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向合作

创建之初的社会主义青年团面临一系列重大课题,有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也有自身建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二大完成了自身的重大转变,走向与国民党的合作,为反帝反封建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举起国共合作的旗帜

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后,团中央加强各地团的建设,先后发出几十个通告加以指导,要求各地团组织“均应立刻按照新章改组”,规范了地方团组织的名称、组织批准程序等,从而保证了青年团在初创阶段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努力发挥党的助手和预备学校的作用。团员们深入工厂、学校,建立组织,发展团员,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中成长。

此时中国两股政治力量正在汇合,一个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一个是刚刚建立不久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中牵手的是一个化名“马林”的荷兰人。

彼时燃烧在中国各地的红色火焰吸引了邻国俄国的目光,当时的俄国虽然已经建立苏维埃政权,但是也需要国际支持来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马林有丰富的殖民地国家斗争的经验,在共产国际二大以后,作为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被列宁指派到中国,任务是查明是否需要在中国建立共产国际的机构。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图为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制品)

马林于1921年到达上海,参加了中共一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贡献。当法租界巡捕房密探闯入会场后,马林建议立即散会,另寻开会地址。最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共一大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之后,马林分别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商讨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马林提出的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的唯一方式。

应该说,经过1年的实际斗争,再加上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意识到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且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正式公开提出国共合作的倡议。

但是围绕合作形式问题,党内思想并不统一。8月底,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召开西湖特别会议。会议决定在孙中山对国民党实行改组的条件下,原则上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为实现国共合作迈出重要的一步。但是党内大多数人内心对于党内合作的形式仍难以接受。

这样的时局变化和党的政策转变,对于党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对于刚刚创建的青年团来讲同样是一个重大课题。直到第二年,团中央才发出三十六号通告,特别指出:团要保持与党的政策上的一致。不过,人们对于加入国民党的必要性的认识仍不统一。

此外,青年团还有其他自身建设方面的工作要去做,比较突出的就是党团关系问题。当时许多党员也是团员,由于党是秘密的,借用团的公开或半公开身份也有利于开展工作,遂造成“党团不分”的局面。与此同时,党团关系是协定还是领导与服从一度陷于一种不明的状态。团中央书记施存统曾就此撰文指出:共产主义的运动,最忌分裂,分裂就是自杀。

应该说,党团关系的问题在创建之初很难被意识到,但是这样的问题处理不好,既不便于党对青年团的正确领导,也不利于青年团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青年团二大决定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团中央决定于1923年3月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把会议地址初步选在湖南长沙。

1923年3月7日,长沙青年团书记毛泽东复信团中央书记施存统,提议开会日期改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为宜。毛泽东的提议,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共三大的决议而作出的慎重考虑,体现出他在党团关系问题上认识的进步。

团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提议,最终确定会议于8月20日在南京召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功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鉴于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经过充分讨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会议还通过了《关于青年运动的议决案》,要求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大会的决定,积极带领团员青年参加国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广州市恤孤院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

根据中共三大会议精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期在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30余人,大会执行主席邓中夏致辞,青年国际代表瞿秋白、中共中央代表毛泽东也到会并致辞。大会通过了关于青年工人运动等工作的决议,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修正章程》等文件。

大会对党团关系首次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青年团在政治上要完全服从共产党的主张,在工作和组织上要保持一个独立的团体;大会接受中共三大确定的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指出党的三大的方针是最适合中国实际情形的。

大会选举组成新的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二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刘仁静、林育南、恽代英、邓中夏组成中央局,刘仁静担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值得一提的是,团中央主管主办的历史最长的红色媒体——《中国青年》的诞生就源于这次团代会。团二大决议出版《团刊》《中国青年》《青年工人》3种出版物,分别面向团员、学生、工人。《中国青年》几经风雨,伴随着奋勇前进的中国共青团,引领着广大青年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征途中始终紧跟党走,不懈奋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大会通过的宣言和章程,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图为《中国青年》创刊号。

青年团坚定地与共产党站在一起,共同努力,一个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革命力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