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锈钢的建议!【求收藏啊!】
- 大宋:两个月后穿越,在线急等!
- 雨景天
- 1901字
- 2022-08-25 15:01:43
对于不锈钢,赵枢还是有兴趣的。
在韧性方面未必就能和铁比,但不腐朽就是他最大的特点。
可以制作刀具,茶具,餐具,兵器。
掀起新的金属行业。
对于百姓而言,能拥有一件长时间保存的不锈钢餐具,经济价值更实惠。
不锈钢不会生锈,没有红水,也不会有味道,看起来干净,可以运用到很多地方。
赵枢看了一下制作方法。
大致意思是,把赤铁矿,溶剂,焦炭以及其他辅料按比例加入高炉熔炼,先得到生铁。
继续熔炼,把里边的元素降下来,提炼得到的就是钢。
如果加入其他的矿元素,得到的钢就是合金钢。
“首先将矿石扔进火炉进行十二小时熔炼……”赵枢仔细查看细节操作,其中不懂的地方,他会在网上查信息。
如何提炼,什么矿石提炼,操作工序等等,赵枢都会不落的记住。
网络时代,这些东西都可以搜到。
经过好几个小时的收集,最后赵枢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不锈钢三个字。
网友的力量还是很强的。
赵枢在帖子上回复,希望大家伙将有详细制作方法的一些东西都发出来。
得到了不少网友回馈。
“楼主,要打造热武器。”
“热武器哪这么容易?我觉得诸葛连弩可以先制造出来!”
“诸葛连弩在古代是失传的,可以十箭连发,很厉害!”
“不如先制作火铳吧!这个实际点。给楼主科普一下。
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
一般由前膛,药室和尾銎构成。分为单兵用的小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口长铳,多管铳。
其中小手铳就比较轻巧灵便了,铳身细长,前膛呈圆筒形,内放弹丸。
药室呈球形隆起,室壁有火门,供安放引线点火用。尾銎中空,可安木柄,便于发射者操持!”
“上面是我发的结构图,楼主可以收藏一下。”
“一看就是复制过来的。”
某乎网友。
“什么意思?复制的怎么了?有本事你也复制去,我这也是搜了资料的,绝对靠谱!”
看着密密麻麻的回复,赵枢感慨有用。
他赶紧记下。
火铳是超时代的东西,至少对于北宋时期来说是极为先进的武器。
北宋提前拥有了后世先进东西,对于国力提升毋庸置疑。
赵枢在网上搜查,记录图纸结构。
包括诸葛连弩网上也有成品和制作结构图。
虽然古代诸葛连弩失传,现代大部分还原了。
赵枢只要记录穿越过去就可以制作。
“楼主,北宋地图收集一下,在那边肯没有这么详细的地图,图我发出来了!”
赵枢浏览,发现一张非常清晰的北宋时期地图。
好家伙,这么详细的地图在现代没什么,放在古代这可是宝图啊!
战略意义高,有一张清晰的地图给行军打仗提供了很大方便。
可以影响整个战局。
之前他看过很多图,但这位网友的图更清晰。
赵枢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迹,将其记在脑海了。
某乎网友的留言,有一些是重复的。
即便如此赵枢也认真看
一网友留言:“楼主,下面是蜂窝煤制作方法。”
赵枢看了下,还真有。
不由感叹某乎人才多。
蜂窝煤制作很简单。
煤炭中蕴含的硫量非常多,制作前要祛除油和硫。
先将煤炭洗一遍,烘干粉碎,掺入黏土,用工具形成蜂窝煤就行了。
赵枢自己又在网上查看细节,以及相关资料。
蜂窝煤,传闻是以前一个叫郭文德的人发现。
一天夜晚,他观察到灶里的煤火燃烧不旺时,只要拿根铁棍一拨,火苗从拨开的洞眼窜出,火一下就旺起来。
后来他用煤粉做煤球时,有意在上面均匀地戳几个通孔,如此不仅火烧得旺,且节省燃煤。
至此他萌生了做蜂窝煤的想法。
等样品出来以后,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而且燃烧通透,不留黑块,换煤球时用新煤球往下一压,灰烬就可以落入灰膛。
关好炉门,炉灰也不会乱飞,又方便又卫生。
发现这点,于是他便开始组建团队大量生产。
很快,新煤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烧煤一天要抖灰,添煤好几次,烧蜂窝煤不需要天天生火,又不需要常通火,抖灰,于是黑烟滚滚炉灰飞扬的恼人现象就完全没有了。
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每月烧煤一般需要300多斤,而烧蜂窝煤则只需要200多斤,还省了引煤的木材。
要是大宋有了蜂窝煤,便能节省大量资源,还能利民。
网络上有人提议让赵枢和官家合作,五五分成,他开工厂,官家出煤材料。卖出去的钱一起分。
也有网友觉得还是自己开厂出手利润更客观。更好利用亲王的身份。
古代煤矿不像盐管制的那么严格,自己就可以卖。
赵枢觉得可行。
便是又记在笔记本上,只要是他过去要做的事情,赵枢都会在单独的页面上记清楚。
有了蜂窝煤,煤炉就很重要了。
蜂窝煤配合煤炉才相得益彰。
也就是说,赵枢不但可以卖蜂窝煤,还能连带卖煤炉。
煤炉是他独家经营,市场更大。
蜂窝煤和煤炉赵枢记住后,他继续观察。
网上除了许多重复的外,赵枢找了一些之前没出现过的。
“楼主,打火机了解一下。这东西在古代适用。”
“打火机?恐怕不好制造吧?我觉得火柴简单!”
“火柴?”
看到某乎的评论,赵枢想了想,火柴还真用的上。
他回复:“火柴有制作方法吗?”
“有啊,我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