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绞圈房
我出生在上海县虹桥乡曹家宅,这是外祖父的家。老祖宗留下的房子现在看来不算是好房子,但小时候听大人说我们住的是绞圈房。绞圈房类似北京的四合院,是经过数百年历史洗练,富有江南特色的一种民居。在上海乡间有绞圈房的一定是:“好人家”,即使不是士绅,也是殷实之家。那时,幼年的我认识不到这一层意思,只是对绞圈房充满着好奇。
江南四合院(绞圈房)
幼年所住的绞圈房有一个接一个的房间,每一个房间都有名字,最中间的那间叫客堂,是大家公用的,转弯的一间叫厢房,天雨时有些阴森。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整块木板做成的一扇东门,开、关都很沉重。听大人说是榉木制成的。于是,一棵树需要长多少年才能形成这么大的木材,需要多大的树才能做成这扇门成了我长久以来的好奇。
东门的外间是厨房,贴东墙门边有个传统的老灶头。老房子很低,中间用被称为“色板”的木板隔成里外间,南面外间用于日常生活,顶上有一个阁楼。房门的北面是窗,窗外是和别家共享的空间。四面是墙,矮墙外面是天井。
绞圈房
作者的祖父赵子龄
作者的父亲赵善根当年的工作证
我们家的窗开得很低,我常常爬窗到天井里玩。听大人说这地方叫倒灌。墙角放着一些父亲的蟋蟀罐和画着仕女的坏茶壶、盖碗之类。墙角的地上有一个猫洞,常有癞蛤蟆从洞中爬进来,跳来跳去。房间门背后有个没扶手的小木楼梯,平时不用一直斜靠在墙边的储藏杂物的阁楼入口,大人不常上去。但这里却是我小时候最想上去探个究竟的神秘地方,由于拿不动木楼梯,又没有扶手,所以上不去,这也是我儿时的遗憾。
十岁那年,父亲分到新房子,我们全家搬到了徐汇区的桂林公园附近。但是对绞圈房的记忆却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作者的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