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保留下来的著作被编辑为《亚里士多德全集》,其中第一卷是《工具论》,内含六篇论著:《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辨谬篇》。“工具论”这个名称为后人所起,字面上有方法之义,表明人们对这部著作的理解和认识。该著作被称为历史上第一部逻辑著作,由此亚里士多德被称为逻辑的创始人。“逻辑”一词译自希腊语logos,后者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频繁使用,但是并不表示逻辑,英德译者通常也没有将它译为“逻辑”,而是根据不同语境译为“语言”、“表述”、“句子”等等。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使用“逻辑”这个名称,但是,后人使用这个名称,并用它来称谓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所陈述的东西、形成的理论。不仅如此,众所公认,《工具论》所提供的东西为后人开创了一个学科,这就是逻辑(或逻辑学)。在《辨谬篇》的最后一段,亚里士多德比较了自己的研究与其他人的研究,尤其是与修辞学研究的区别,比较了自己提供的方法与智者们传授的方法的区别,其中说道:


显然,我们的工作已经充分地完成了。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忽略关于这种研究所发生的事情。……就我们的研究而言,并非以前已经彻底地做了一部分工作,而另一部分还没有做。根本就没有做过任何工作。……此外,关于修辞学的主题有许多东西早就有人说过了,而关于推理的主题,根本就没有什么早期的东西可说,我们只能长期不断进行试验性的探索。因此,如果你们经过检验以后觉得,由于情况开始时就是如此,因而我们的研究与基于传统的其他研究相比还是令人满意的,那么对于你们所有人或我们的学生而言,还要做的就是原谅我们研究中的缺点并衷心感谢我们研究中的这些发现。1


这段话被逻辑史著作以不同方式引用,2以此说明亚里士多德在逻辑领域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卡普认为这段话是“天真”而又“人为谨慎的自吹”,反映出亚里士多德当时还比较年轻,很可能他的三段论理论尚未获得值得称道的成果。3鲍亨斯基则称这段话是“骄傲地”说的,并认为它关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研究是成立的。4在我看来,这段话至少告诉我们三点:一,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己关于推理的研究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开创性的;二,他在阐述这一点的时候提到了其前人和学科,并与其前人和学科进行了比较,尤其是与修辞学进行了比较;三,这是在《辨谬篇》中说的,因而它只适用于《论辩篇》和《辨谬篇》,而不适合于《前分析篇》。5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在逻辑方面最主要的工作是三段论系统,这是在《前分析篇》中阐述的。因此,上述关于亚里士多德说话方式的评价无论是否合适,关于其内容的评价还是符合实际的,至少符合《论辩篇》的情况。不过,这些并不是我要探讨的。这里我所考虑的问题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工作无疑是开创性的,尤其是他的三段论系统,因此他只要说自己的工作是前无古人的即可,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与前人进行比较。即使他的三段论系统当时尚未建立,而《论辩篇》中的工作与三段论系统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但是既然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似乎也没有必要与前人的工作进行比较。但是亚里士多德却明确地说了要比较。不仅他自己进行了比较,而且还让别人也进行比较,他似乎觉得,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说明他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因此,这里的重点应该是比较。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能不能比较?二是如何比较?第一个问题似乎是自明的,既然亚里士多德让比较,他自己也进行了比较,那就一定能够进行比较。因此我们要考虑的其实是第二个问题。

在我看来,如何进行比较涉及比较的方法,与研究的目的相关。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不同,比较的方式就有可能不同。问题的实质是:亚里士多德是逻辑的创始人,因而他的著作提供了逻辑理论。由于逻辑是他开创的,因而他的前人的著作没有提供逻辑理论。认识到这一点也就可以看出,所谓比较其实是将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的论述与前人不是关于逻辑的论述进行比较。本书研究逻辑的起源,因而所考虑的是,逻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由此出发,我们的比较旨在考虑,亚里士多德围绕创建逻辑所做的工作,在前人的著作中是不是可以找到相应的参照?在哲学史的研究中,这样的参照可以被称为萌芽、发端等等。或者通俗地说,我们要考虑的是:古希腊从没有逻辑到有逻辑,这一步是如何发展过来的?因此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前人的思想有什么区别,而是考虑在他的逻辑理论中,有哪些东西是前人说过或谈到的,前人的谈论与他的谈论有什么同异,并且如何最终发展成为逻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