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们的措施:大师、大楼、大爱

任何一所一流的大学都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大楼、大师、大爱。大楼是一流大学的物质基础,大师是核心,大爱是灵魂。

第一,翔安校区一期工程的顺利完成,宣告厦门大学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历史已经结束,我们今后不会再搞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是厦大发展的主基调。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科研条件,改善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与条件。

思明校区力争把生活用地置换为教学科研用地。由于历史的原因,思明校区里有很多变成了生活用地,现在还有2000多户的教职员工住在学校里,而且楼房很破旧,都没有电梯,面积也很小,很多教师已经不住在这些房子里了,有的把房子出租,有的甚至把房子私自出卖。按照这样的趋势,五至十年后很可能不知道住在厦大校园里的是什么人了。这几年每年的春节都有人给我打电话告状,说他楼上的住户一直放鞭炮放到大年初一的早上,岛内不能放鞭炮,而校园里还在放,结果一查发现那个人和厦大没有关系,他是从三明来到厦门做生意的,就住在校园里。前两个月还有人和我告状说邻居的狗叫了两三天,经有关部门调查,说是那家人外出把狗关在家里了,只放了些吃的东西,后来发现那家人也不是厦大的,而是外租的。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我们现在不清查,今后校园就不再是厦大校园了。

实现西边社的搬迁,大力完善工科的教学、科研条件。西边社的搬迁房已经建好了,这是块“硬骨头”,我们要在厦门市思明区的支持下想方设法地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力争尽快动工厦门大学附属心脑血管医院的建设。我们将在厦大医院现址上建设厦大附属心脑血管医院。

我们要力争建设一个一流的商学院大楼;要改造演武运动场,建设校内停车场。演武运动场的规划已经基本做出来了,我们借改造运动场这个机会,争取在地底下建两层的停车场。这两层停车场建起来可以停两千多辆车。

漳州校区要尽快完成校园的结构性调整,办好产业技术研究院。厦大有很多好的成果,这些成果怎么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我们专门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设施,促进嘉庚学院下一个十年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转变。嘉庚学院从2003年到现在,短短十年把一所学校变成了国内最优秀的独立学院。他们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规划,下一个十年要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转变、提升,为福建、为厦门,乃至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教学科研设施,要完善教师学生学习、生活设施,建设一座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学生活动馆。

加快特种先进材料、精细化工、海洋观测等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加快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太武园区的建设;促进厦漳隧道尽快动工建设。这也是和我们的校区密切相关的。厦漳隧道的建设国家已经正式批准了,现在正在做前期的规划设计。因为这么大的一个投资需要协调厦门、漳州两地政府,已经定下来要建设了,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这个隧道建成,那漳州校区最让我们操心的交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翔安校区要尽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图书馆大楼在4月6日前要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在今年的校庆要隆重庆祝翔安校区一期工程胜利完成。我们的图书馆很漂亮。很多毕业班的同学希望在他们离开学校之前在图书馆里看看书、坐一坐,这对他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记忆。

尽快启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教工活动中心、分子影像学及转化医学大楼、植物生态园及附属教学科研设施、继续教育学院大楼等设施建设;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海洋科考船的建设;尽快启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院长学院的建设;确保今年翔安洋唐小区400套教工住宅能交付使用;完成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翔安园区的前期各项筹建工作;开始航空航天学院大楼的规划设计筹备工作。中国肯定要成为一个航空航天的强国。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早设有航空系的大学之一,厦大在这方面理所当然要有自己更大的贡献。我上个月在北京专门去拜会了中航集团的董事长林左鸣,他说他一定会和省里、市里说中航与厦大共建航空航天学院这件事,希望省、市都要给予支持。我们怎么能够得到支持呢?要靠我们自己先把工作做好,然后争取别人的支持。

马来西亚分校要力争尽快动工建设,力争2015年9月投入使用。校区占地900亩,很漂亮,在一片山坡上。它处在吉隆坡的最佳位置,在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马来西亚的国家行政中心之间,离机场9公里多,离国家行政中心也是9公里多。我和纳吉布总理开玩笑说我们很快就要成为邻居了,从您的首相官邸阳台上可以看到我们的校区,今后在我们的校区,站在校长官邸上可以互相打招呼。他听了很高兴,也说校区的位置非常好。陈嘉庚90年前从马来西亚到中国创办了厦门大学,90年后厦门大学到马来西亚建设分校,这是一种历史的回馈。

马来西亚分校的建成,将是厦门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重要一步。在座很多老师肯定是特别地关心这个校区的建设会不会影响到厦门大学已有的建设和发展?在这里我应该要告诉各位,一点都不能影响。要有影响也只能是好的影响、正面的影响。马来西亚校区建设的每一分钱都是专门、独立的,都不能从厦大现有的经费盘子里拨出去。因为我们现有的钱已经不够,决不能把我们现有的钱拨去建马来西亚校区。马来西亚校区的钱要靠我们专门去争取、去努力。马来西亚校区整个建筑面积是30万平方米,总的建设资金约20亿元人民币。这总的投入大概分为三大块:第一我们希望能够争取到社会捐赠8亿元,第二希望8亿元的捐赠能够得到国家配套6亿元,第三希望得到政府专项资金6亿元。这个校区建设分两期:第一期大概要建设15万—20万平方米,需要资金约12亿元人民币。这12亿元我们希望社会捐赠5亿元、国家配套3亿元、政府专项4亿元。很高兴,才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已经争取到了社会捐赠将近3亿元,所以我们很有信心能拿到第一期5亿元的社会捐赠。外交部和财政部要到厦大来评估,因为我们接受了外交部和财政部的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的建设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的海洋学院,邬大光副校长亲自在抓这个事情,我们也有信心第一期能够争取到4亿元的政府专项资金。马来西亚校区建成之后,要有1万个学生在那里学习。这1万个学生的一部分在马来西亚招生,一部分要招收中国的学生,另一部分要招收中国、马来西亚以外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印度,包括中亚等国家的学生,这个校区将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校区。希望在座的各位都来关心、支持这个校区的建设。

第二,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引进和培养并重,打造世界一流学术团队,也就是大师。我们有大楼,有了物质基础,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流的人来施教。

全校的师资队伍保持3000人左右的专任教师,这些教师都有博士学位或本专业的终极学位,都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十年来,整个师资队伍的结构、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全校还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重点建设40个左右的一流学术团队,每个学术团队大体上有5—8位在本领域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学术带头人。这样的教授厦大有没有?有,但是数量还不多。比如说,韩家淮教授在免疫学领域绝对是世界排位前100位的科学家;田中群教授,在电化学领域肯定也在世界前100位;焦念志教授,他所做的海洋生化领域肯定世界前100位;再如洪永淼教授,在数量经济学领域是世界排在前100位的。今后这40个左右的学术团队,每个团队除了5—8位这种水准的学术骨干外,还要有30—50位在本领域国内排名前100位的学术骨干,具体说,他们都要有“杰青”的水平。此外,要有100—150位优秀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这样的话,一个团队加在一起有200人左右。全校要用几十年时间来打造40个左右这样的一流团队,所以请人事部门、科研部门、规划部门等现在就开始研究、谋划、设计。

这40个学术团队至少都要有一个以上国家级的平台和基地做支撑,跟国际同行有密切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比如说夏宁邵的团队就接近这个水平了。夏宁邵教授在他的学术领域内的世界排名我相信能够在前100位,从国外专家与他的交往、对他的认可和尊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家对他和他的团队很认可。现在他的团队有一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平台,全校这样的平台目前只有7个。所以希望这40个学术团队至少都要有一个以上国家级的平台和基地做支撑。

这40个学术团队有很强的原始创新能力,每个团队每年至少在本领域最顶尖的刊物发表10篇以上的学术论文。从伯克利的经验来看,假如一所大学一年能够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100篇以上的文章,表明这所学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可以说这所学校就是世界一流大学。这40个团队中,如果每个团队每年都能够在本领域最好的杂志上发表10篇以上的论文,其中有那么两三篇或四五篇是在NatureScience这样的杂志上发表的,那厦大就有一百多篇了。

这40个学术团队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始终保持自己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地位,每个团队每年争取到的科研经费,理、工、医类为主的为1亿元人民币以上,人文社科类为主的为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我有意不把团队分为具体的理工医类,因为我相信今后很多团队都是交叉的,但毕竟还是有居于核心地位的学科。这个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完全有可能实现!化学、生命、海洋这三个学院一年的科研经费都超过1亿元了。我如果没有记错,海洋学院去年的科研经费是1.2亿多元,化学化工学院是1.4亿多元。团队要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争取到经费说明你能够可持续发展。

这40个学术团队有很强的人才吸引和培养能力,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加盟自己的团队,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最优秀的毕业生。要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要实行引、培并重的路子。我们已经在做的是在5—10年时间里,跟世界上十所一流的大学签订协议,厦门大学拿出100万元给每所大学,10所就是1000万元,在5—10年的时间里请他们为我们培养500个左右的博士。他们今后回来就是厦门大学今后几十年师资队伍的重要新生力量。从现在我们就开始选拔最优秀、最有潜质,而且对厦门大学最有感情的本科生,把他们选出来培养。明确告诉他们,送他们到这些最好的大学读博士,读完后欢迎你们回到厦大来任教。如果有个别不回来怎么办?没关系,你只要记住厦大就可以。我想我们如果这么做,若干年后一定会有收获。现在要迈出第一步不容易。希望在座的各院的院长、书记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我们是在做一项长远的事情。大家想想,厦大今后能够相对集中地有500个从世界上十所最好的大学里毕业回来的博士,他们形成了一个群体,和这十所大学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扩散的效益现在是很难预测到的。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当然还要不断地引进最优秀的人才。最近有好几个学院院长都请我去吃饭,我很高兴,因为这种吃饭都是他们在做最近要引进的优秀人才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引”“培”结合,对于自己年轻的教师也要不断地培养,给他们创造各种机会来不断提高自己。

第三,传承和弘扬厦门大学的优秀传统,“充吾爱于无疆”,让厦大校歌传颂的大爱精神充满厦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厦大师生员工普遍的认同与共识。陈嘉庚确实很伟大,我们前面谈到从征地、建楼房开始,他的目标就是要把厦大建成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从他设计、认可校歌开始可以看出他就是要把这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成世界性人才、一流人才。爱国、革命、自强、科学是厦大人追随的四种精神;开放、包容、自信、大气是厦大人应有的特质。

形成一种学术上互相欣赏、工作上互相支持、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和谐氛围。学术上的互相欣赏也是开放、包容、自信、大气的一个具体的体现,不要搞“一山不容二虎”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些教授确实不够大气,包容心、自信心都不够,学术上不是相互欣赏。工作上一定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拆台、互相使绊子。同学学习上要互相帮助,当然这个“互相帮助”不是考试的时候偷看。厦大抓考试的严格程度也是全国有名的,一抓到不管怎么样,公告先出去,处分是非常严格的,现在是给予一个留校察看的机会,有了这一个“留校察看”后,想考公务员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这样严厉也还是不行,因此我们的学风要建设好,希望各院一定要严管。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在不断完善教学科研设施的同时,要加大体育和美育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说来惭愧,厦大的体育设施这么多年一直是不达标的。当然这和厦大的底子太薄是有关系的。厦门长期处在海防前线,很长时期没有建设,我们的教学科研设施是很破旧、很落后的,这十几年下了很大的力气来改善教学科研设施。体育设施有没有改善?有改善,但是远远不够。我们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下一环就要加大对体育、美育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我确实很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现在很多学生兴趣爱好很广泛,有的学小提琴、钢琴,有的吹小号,有的学打击乐,等等,到了厦大能不能让他们的兴趣不要断了?比如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交响乐团、军乐团等等都很好。确确实实我们学校的艺术、美育的氛围还要加强。

形成“义工”文化,自觉自愿地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到困难的地方去帮助人,要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义工,就是义务地做工,不求回报的。我今天有意不用“志愿者”三个字,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的“志愿者”有很多变味的东西。当了志愿者后保研可以加分,拿奖学金可以加分,等等,这叫什么志愿者?有人说,不这样就没人去。我说没人去就没人去,如果厦门大学真的到了这个地步不去也罢,但是我相信不会的。有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他的孩子到西部去支教没被选上,死活要我想办法给加一个名额。我说这真是怪了,去支教还要加名额、还要挤破头抢着去的,我说厦大学生真的这么好吗?我很高兴,马上答应下来说可以,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保研的一个条件,这样不行。厦门大学要形成自己的“义工”文化,自觉自愿地帮助别人。

认识、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自觉地养成“世界公民”的意识,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增加留学生的数量,提高留学生的质量。要成为一所一流的大学,首先是培养学生要有“世界公民”的意识,要有为整个世界、为整个人类作贡献的意识。要做到这一条,首先要认识、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我觉得厦门大学确确实实很开放、包容,厦大一开始就是一所最开放的大学,但是在这方面有没有不足?有不足。我们还要创造各种的条件,自觉地让厦大的文化更加多元,让同学更自觉地养成“世界公民”意识。厦大的留学生有1700多人,这里面有800多位是来自台港澳,真正的外国留学生只有900多人,这个数量很低。我们要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有没有更多的世界一流的外国留学生到学校来学习,这也是一个指标。在这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各个学院国际化的水平,能有更多更好的留学生到这里来学习。

90多年前,嘉庚先生怀抱教育救国之理想,怀抱为吾国放一异彩之宏愿,创办了厦门大学。90多年来,厦门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面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机遇,我们每一个厦大人都应该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厦大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地结合起来,牢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弘扬厦门大学特有的四种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定自信、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