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十三五”的主要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卓越教育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深化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三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学术型重在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和提升系统性学术研究能力,专业学位型重在提升基本理论水平、工作实践技能和对接职业从业资格。四是加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本科课程控制在3000门左右,推进小班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到2020年本科生30人以下小班化课程达到70%。五是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支持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实现研教相长,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六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本科生学费收入全部用于学生培养工作。完善校内本科教学评估“年检”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校内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加大返聘退休优秀教师从事教学的力度。七是支持嘉庚学院发展。嘉庚学院是厦大大家庭的重要一分子,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为学校漳州校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要支持嘉庚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推动其尽快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教学科研并重的优秀大学。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流人才队伍

实施卓越人才战略。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具有顶尖水平的学术团队、具有专业化水准的管理服务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

一是建设国际一流师资队伍。加快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物,引进和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合理的学科队伍梯队。深入实施“国际化师资培养与储备计划”,为打造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做好人才储备,建设一支全职和非全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二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有目标、有规划地重点建设40个左右学术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国家级或省部级的平台或基地做支撑,形成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博士后与博士生的团队结构。三是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打造一支1000人左右的博士后队伍,将博士后研究人员纳入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管理,使之成为高端人才后备军、科研团队生力军、优秀师资“蓄水池”。四是打造专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五是完善考核评价办法,由目前以学校为主,改为以学部和学院为主。六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按照“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多担当多得”的原则,设计统一规范、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学校综合改革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广大教师员工的利益,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扎实推进。

(三)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实施卓越学科战略。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加强学科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学科主流特色,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峰学科。

一是加强学科顶层设计。构建符合学校目标定位、面向未来发展方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学科体系。繁荣人文社会学科,巩固提升基础理科,振兴发展工程和应用学科,大力发展医学学科。二是强化学科主流特色。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努力实现学科在“高原”有“高峰”。三是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破现有院系固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和藩篱,让学科交叉真正动起来。我们的管理服务和信息技术支撑要跟上,从顶层设计和具体工作等各方面都来促进和支持学科交叉。

(四)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实施卓越科研战略。嘉庚先生在建校之初就明确厦大的办学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我们要强化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和实效。

一是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快推动应用学科发展,提高应用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合理配置资源和投入,引导教师积极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二是扎实推进协同创新。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亟需为牵引,转变科研组织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交叉整合的体制机制。三是积极参与军民融合。积极参与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研究,建立学校参与军民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军工技术项目的研究、转化和产业化。四是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构建既符合科研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五是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坚持“一地一重点”,扎根福建、立足厦门,全面服务福建海丝核心区、自贸区和美丽厦门建设。

(五)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实施国际化战略。把开放办学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在国际教育和科技学术舞台上展示厦大形象,发出厦大声音,提供厦大经验,全面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是主动服务对外开放战略。建设好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共建纽卡斯尔学院,与卡迪夫大学共建口腔学院;建好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和示范孔子学院;加强“一带一路”研究。二是深化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广泛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等合作项目。积极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主动参与或牵头组织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三是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软硬件条件,加强国际化配套管理服务,打造优质留学目的地。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加大学生互换力度,力争到2020年超过50%的学生在学期间具有境外学习交流的经历。四是全力办好马来西亚分校。要把马来西亚分校建设成一所在东南亚具有较大影响、涵盖本硕博教育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同时,马来西亚分校也要成为一个好的纽带和平台,倒逼厦大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

(六)发挥区位和人文优势,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充分发挥我校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台湾高校及科技、文化、经济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更充分地利用好台湾的各类资源,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一是加强对台交流合作。深化合作内涵,与台湾高校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平台共建、科研合作、学术会议联合举办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制定对台人才发展战略,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二是服务政府对台决策。围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央和省市领导涉台决策提供参考,发挥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三是促进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互动。引导青年学生感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潮流,增强认同感。目前,台湾的高校数量多,但生源少,台湾当局正在考虑高校的整合。这是大陆高校发展的一个机会,可以聘请更多的优秀台湾教授。为此,福建省还将出台促进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十条措施,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我们要用好用足这个政策。

(七)优化配置办学资金资源,增强保障支撑能力

资金资源是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要提升资源资金筹措能力,千方百计开源节流,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现有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撑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资源。到2020年,学校综合财务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80亿元,更好地支持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落实好捐赠配比返还学院的政策,形成“小河有水大河满”的良好局面。对外积极争取资源的同时,我们还要增强理财意识。现在的学院经费盘子越来越大,一些学院还存在用不好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院长、书记强化当家理财意识,管好钱,用好钱。二是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改革校内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强化绩效导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资产经营理念,规范对企业资产和事业资产的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避免浪费,提高效益。四是持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各校区学科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多校区协调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功能分区科学、学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运行高效的一流大学校园。五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平台、图书、档案等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八)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管理。要加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厦门大学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制度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健全和维护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学部委员会在学科规划、教师评价、重点建设资源配置、学术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强化精细管理,推进简政放权,明确负面清单,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简政放权,其实就是“少生优育”,各单位要做好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流程,提升学校管控的水平和能力。四是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确立学校与学院之间的科学分工。凡是学院能做的事情都由学院做,学校只做学院不能做、不愿做、做不好的事情,学校重在提供校内的“公共产品”。五是推进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等作用,拓宽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和途径,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

(九)塑造良好文化生态,推进美好厦大建设

文化生态是一流大学的本质表现。要强化文化内涵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厦门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倡导爱校荣校、改革创新、团结合作、包容共享的校园价值理念,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文化保障。

一是建设魅力校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弘扬优良办学传统,不断提高厦大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构筑温馨校园。以人为本,关心师生员工身心健康,促进师生员工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着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建设绿色校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环境生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攻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四是打造平安校园。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校园网管理,强化校园综合治理。要引导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抓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建设和维护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为创建一流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党员干部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勇于担当、奋勇争先,保持定力、真抓实干,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和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好干部”的标准和要求,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四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改进作风十六条规定要求,持续反对“四风”,以优良作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六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支持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和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七是凝聚校友力量。把校友作为推动事业的重要力量,培育感恩母校、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校友文化,更好地凝聚校友力量,共同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同志们,讨论、修改厦门大学“十三五”规划和远景规划,是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推动学校“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围绕“十三五”规划讨论稿提出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讨论稿更加完善。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描绘学校“十三五”改革发展蓝图。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