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代陆王心学研究之回顾

新千年伊始,我有幸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清史专家、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员陈祖武先生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方向为清代学术史。入学之后,在陈先生的建议之下,我选取了清代陆王心学作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随后,陈先生为我制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于是,我便从梁启超先生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钱穆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起,开始了在清代学术史领域内的学习与探索,先后通览了诸多清代专史,由博闻到专精,逐渐掌握了清代学术发展之大势。后来,我的毕业论文选取了《李绂与〈陆子学谱〉》这一题目,作为我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学习的毕业总结和汇报。李绂为清代最具代表性的陆王学者之一,钱穆先生称其为“清代陆王学术最后一重镇”,在清代学术史上尤其是清代陆王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研读清代学术发展史的过程中,自己清楚地了解到,对于清代陆王学术史的研究和总结,自清代之时就已经开始,如清代著名学者江藩即著有《国朝汉学师承记》和《国朝宋学渊源记》二书。江藩于此旨在分辨汉学与宋学,陆王学术则被涵盖在宋学之中。而方东树则为了同江藩进行争论而专门撰述了《汉学商兑》一书,开启了当时汉、宋学之佳话。唐鉴则著《国朝学案小识》一书,其中设一《心学学案》,对陆王学术持否定态度。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尚都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陆王心学学术。而系统论述清代陆王学术的专著则如梁启超先生所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其中有《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一节,对清代的陆王心学学术进行了梳理。整体而论,其对于清代陆王学术的梳理仍是十分简单扼要,如对于李绂本人,则介绍得较为简略,而关键之处则是梁启超先生认为清代陆王学术到了李绂之时便已告结束,这一结论亦有待进一步商榷。后来,钱穆先生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对清代陆王心学学者进行了论述,但仍只算是一部个案研究著作,不能够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陆王心学于整个清代学术发展之状况。而徐世昌著《清儒学案》和杨向奎著《清儒学案新编》两部学案体清代学术史著作,二书最大特色就在于对史料的梳理和集中,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清代学术史奠定基础,但对于整个清代陆王学术发展脉络的探讨则略显不足。

另外,在清代陆王学术的研究方面较具代表性者,尚有陈居渊先生撰《清代的王学》一文,陈先生于该文中指出:明清之际,对王阳明心学的批判已成为时髦的社会风尚,虽然还有黄宗羲、孙奇逢、李颙、李绂等学者以讲学方式对王阳明心学予以修正和张扬,但王学已是流风余韵。尽管如此,陈居渊先生认为,“王学在清代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是经历了由隐蔽走向公开、并再度演进为高潮的流变过程”。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辨;天理人欲之辨;重自我与尚心力的推崇”44。这是有其道理的,陈先生看到了陆王心学在清代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这一观点,史革新先生所撰《晚清陆王心学复苏的若干考察》一文就是明证。史革新先生也同样认为:陆王心学,尤其是王学,在清代曾经长期受到压抑,直到晚清方始复兴。45诚然,对于清代陆王学术思想的探讨和研究,总体而言,目前还仍处于薄弱环节,诸多成果仍是具体的、微观的,只是侧重于某个方面的个案研究,尚不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陆王心学于整个清代学术发展之状况,无法探讨其内在发展逻辑规律,更加无从把握清代陆王学术与清代社会之关系。

但不管怎样,经过一个多世纪前哲时贤的辛勤耕耘,陆王学术史的研究成就斐然,硕果累累。具体到清代陆王学术史的探研,或散见于一些中国哲学通史论著中,或散见于一些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学术史论著中,或附于清史研究论著中,还有众多短篇散论等。诸多论著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于清代陆王学术史的研究可谓缺乏会通之作。而另一方面,对于清代陆王心学的认识,至目前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学术界一般认为,王学及其影响在清代由衰落而逐渐消失。”还有学者认为,“王学在清代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是经历了由隐蔽走向公开、并再度演进为高潮的流变过程”46。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存,值得人们深思。诚然,二者之中,必然有一种是站得住脚的,这亦值得并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寻求其正确答案。

预计本课题研究要达到这样几个目的。其一,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如前人对陆王学术的整体评价,孙奇逢学术思想倾向,江藩《国朝宋学渊源记》的写作意图,尧祖韶《江西理学编》的初探,浙东邵氏王学发展脉络,康有为、梁启超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发展等诸多问题,皆是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其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发诸多相关问题的思考。如清代陆王心学学术与清代政治的关系;清代陆王心学与清朝程朱理学之间的关系;清代陆王心学学术与乾嘉考据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清后期今文经学盛行下的陆王心学状况等。其三,能够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整个清代陆王学术发展之轨迹。陆王学术于清王朝新的形势下,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尽管最终没有成为主流学术,但也没有因此而成为一种绝学,依然是按照自己的内在发展逻辑艰难地向前迈进。在清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内,陆王学术的发展亦是各具特色。其四,在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扩大搜集、利用文献资料的视野。其五,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还将有助于人们深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精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基本思路与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基本观点。第一,从社会史与学术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清代陆王学术。把清代陆王学术置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术等方面变迁的分析,才能把握其学术的时代精神及特色。第二,运用比较和考证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更能突出和显现清代陆王学术发展之规律。于清代陆王学术的研究,至今仍有诸多具体问题尚未明了,尚需花大力气进行详细地考证与辨析。第三,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个案研究,追根溯源,把细小问题搞清楚,再结合宏观的整体把握,来透视清代陆王学术的发展理路。

研究的重点难点:首先,本课题尝试将整个清代陆王学发展的梳理划分三个时期:即清朝初期、乾嘉时期(即清朝中期)和清朝后期。首先,依时间顺序,就每时期著名陆王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探讨和研究,从中寻找其特点和规律。其次,清代陆王学术与当时政治的关系,清代陆王学术与程朱理学之间的关系,清代陆王学术与乾嘉考据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清后期今文经学盛行情况下的陆王心学状况等亦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是对每个具体的陆王学者的研究,也是本课题的难点,如对孙奇逢、李颙、李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陆王心学思想的定位,还有如对江藩所著《国朝宋学渊源记》一书的梳理,对尧祖韶《江西理学编》和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研究等诸多问题,可以说都是初次尝试。

主要观点及创新:本研究在前哲时贤研究的基础上,着力探讨清代陆王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推进:第一,多层面地考析清代陆王学者是如何致力于陆王学术的发展及其学术思想的来源;第二,对相关的典籍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尤其是前人没有涉及或涉猎较少者,如《理学宗传》、《国朝宋学渊源记》、《孟子字义疏证》、《万木草堂小学学记》、《湖南时务学堂学约》等;第三,强调其会通,把陆王学者及其思想置于当时社会背景下加以透视,整理出陆王心学在整个清代学术发展之线索;第四,希望较为客观地论证和评价陆王心学学术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进而展示其在整个中国古代学术史尤其是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给后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