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对茫茫的宇宙,人类一直在追问: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

《西游记》中的唐僧似乎明白了这个问题。他始终不忘:“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拜佛求经”是“梦”,“东土大唐”是“家”,“去往”的过程是“路”。这就是唐僧的人生。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人的生活、人的生命。

什么是好人生?那就要有好的生存习惯、好的生活方式、好的生命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好的生存习惯是需要在践行中养成的,这就是如何走好“路”的问题。

好的生活方式需要有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滋养,这就是如何找到“家”、建好“家”的问题。

好的生命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需要通过反思去探寻和追求,这就是如何唤醒“梦”的问题。

于是有了幸福人生“梦”“家”“路”的思考。

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在生态和谐、关系和谐、身心和谐的环境中唤醒“梦”,找到“家”,走好“路”。

一株小草,耗其全部之力,留下的仅仅是几粒种子,而正是这几粒种子,点燃了生命之火。

生命力的意义就在于让有限的生命灿烂地活,让无限的生命得以延续。

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加剧,人们已经很难再保持一颗平常心了。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熙来攘往,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我这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幸福吗?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这一生如果对这些问题不给予思考,那么这一生是毫无意义的,是白来这个世界上走这一遭的。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高官显贵,都不过是行尸走肉。

《红楼梦》里跛足道人唱完《好了歌》后,甄士隐随即也和了一首歌,最后两句唱道: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的“故乡”在哪里?我们的“家”在哪里?

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最终还要回到“家”这个人生的起点。

如果我们能不忘初心,从“家”出发走好“路”,而不是只走好走的“路”,我们一定可以追寻到“中国梦—我的梦”。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我时时看见一盏灯,那是父母高擎的灯,是照亮全家的灯,是人生路上的航标灯。是这盏灯,伴随了我的人生路;是这盏灯,带给我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当我们有了孩子时,我们希望用这盏灯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中,追寻到我们的幸福人生。也许,微弱的灯光不足以照清灯下人的全貌;也许,灯光下的阴影映入眼帘的是黑暗。然而,只要举灯人有心,灯下人就会有意,举灯人的心亮着,灯下人的心也会亮起来,而且一定会亮得更美,激励着所有家人幸福前行。

家,是我们人生成长的摇篮,是心灵的归宿,是放松心情的港湾,是一个让梦想成真的地方,是帮助一个人走过人生四季而成就幸福人生的地方。当一个人走过了四季,走过了风雨,走过了星辰,走过了日月……双脚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深深的印迹——那是记忆深处的家,在召唤……

我们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即使遭受了外族和列强侵略,仍能再次崛起?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追根溯源时,我们发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有“家”,是“家”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承载了厚重的家文化。家庭的和谐,家教的注重,家风的传承,支撑起家文化建设的大厦,一代代家庭成员在提升家文化素养中,成为家文化基因的薪火传承人。将家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的家族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也会为国家输送一代代的支撑起国家大厦的人才,促进着民族兴旺发达。

家为小国、小小国,国为大家、大大家。家为国之基,国为家之厦。国以家事为最,晓家者方能治国;家以国事为大,知国者方善理家。家基不牢,国厦将倾;国厦摇摇,家难不已。家旺方能国昌,国败即是家衰。兴国之道,治家之理,仅大小之分。

“梦”是目标,“家”是起点,“路”是方向和途径,只要我们合道而行、合德而为,就可以在与祖国命运的同行中走上幸福人生路。

姚鸿昌  

2021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