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剿贼背后的不可能三角

ps:这章算五号的。

当孙震从东宫离开的那一刻,朱见济同时出宫来到张懋府上。目的当然不是来张懋这里玩乐,而是借助张懋乃至于整个权贵阶层的力量,将这个案子挖深挖透,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黄水明等人肆意妄为,将朱见济架在火上烤,朱见济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无法接受的选择。若是同意,那就是被一群孩子胁迫,威信大失;若是不同意,那就是毫无人性,不念民情,民间的口水能够把朱见济淹死。

所以,朱见济想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跳出这个问题来,改变行动的主体,攫取主动权。简单来说,就是宣扬黄水明等人的行动,本就在自己的计划之中,是自己派遣他们作为探子,深入贼穴,探听消息。

是不是很无耻,这不就是把人家的功劳抢到自己这里来了吗?只是你作为上层之人,连抢下属功劳的本事都没有,如何在高层立足。

其次,换个角度思考。朱见济这个太子愿意亲身下场参与此事,黄水明等人计划成功的几率提升了许多,否则就凭他们一腔热血,能够办成什么事,最多是擒拿到十几个贼人而已。既无法大规模地设置天罗地网,斩断这条罪恶的产业链;事后也没有能力处置被拐卖的孩子,是收养,还是送回。这些事情所需要涉及到的人力物力不可计算。

而这就是朱见济来张懋府上的目的所在,东宫看着尊贵无比,但是实际的权力乏善可陈,在人力物力的调用上无法满足朱见济的目的,必须要借用外援。

早在朱见济出发之前,张懋便已经得到了消息,并且通知在京所有权贵之家,要他们一同来府上议事。短短时间内,便有上百个军二代们汇聚一堂,尽管不掌军权,但是没有人怀疑他们的势力和影响力。

有人或许会好奇,为什么之前朱见济让他们出钱银赈济孤儿,一个个扣扣搜搜地,舍不得出几两银子。这一次怎么就一呼百应,汇聚一堂呢。朱见济这一次还不是要他们出钱出人吗?事后除了一些口惠,未必有实在的好处。

这两件事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事实上差距大了去了。赈济孤儿,权贵之家什么也得不到,一切好名声都被朱见济得去,即无官爵封赏,也无牌匾褒奖,还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权贵们自然不愿意。

而这次出人剿贼,就目前所见,这伙贼人盘踞在北方数个大省,以太子朱见济的实力根本没有剿灭,持续数年都是有可能的。眼下求到他们跟前来,自然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日后在各个方面是不是开个方便之门,你好我好大家好。

再说了,借剿贼之名,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诬陷某地商人与贼人勾结。不需要朝廷给银子,他们很多人也看不上朝廷挤出来那几千上万两银子,地方自然会上奉献,这个数字有着足够的想象空间。

有权就有钱,只要太子朱见济愿意给他们这个权就行。一方面交好太子,另一方面还能够赚上一笔,岂不是两全其美。

朱见济知道他们的心思吗?当然是知道的,世间之事,本就是无利不起早。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文官们很喜欢玩弄一些不费而惠的事情,可是大家都不是傻子,没有好处的事情没有人去做的,即便你是天子又如何,结果是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很可悲,没有。因为朝廷确实缺钱,这是大背景,若是有足够的钱银,直接让禁军下到地方剿匪便是。

国库空虚是现实,但是这伙贼人暴露出来,民怨沸腾也是现实。既要尽可能少花钱,又要剿匪,最后还要遏制权贵的发展。不是不可能实现,但是很难啊,成功的几率很低。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价钱,质量和服务三者属于不可能三角。也就是说质优价廉的物品售后肯定不好,质优服务好的物品价钱一定高到天际,价低服务好的商品大概率质量有问题。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小孩子们(包括心理年龄还是小孩子的人)唱着“我全都要”,但是现实是必须有所舍弃。

朱祁钰肯定是不愿意为这事花太多钱的,今年文武百官的俸禄都头疼着呢。而朱见济从朱祁钰这边接过剿贼的任务,这项任务务必要有一个好结果才是。

换句话说,前面两者,是一定要满足的。所以朱见济其实没有选择,需要放任权贵扩张,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帮自己把这事办好。

几千年来的历史,其实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遵循着这个思路来的。大水冲毁了桥梁,需要十万两银子重建,上面只给你五万两,既不能超出预算,还要让百姓满意,你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和珅这种人物往往位高权重,为天子重臣,哪怕世间所有人都视为奸臣,天子依旧仰赖之。谁不知道有问题,但真的少不了呀!

江西周公子的事,说穿了不就是这样吗?哪里需要废话连篇,一句话的事情。只不过以这位公子的脑子,显然不适合继续在位置上了。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国家缺钱,为什么不缓一缓,等国库丰盈之后再办事,如此也不至于权力下移。

问题是百姓不会考虑这么多,他们会问我每年上交这么多的税收,连一座桥都不修,遇有天灾都不赈济,出现这等穷凶极恶之徒也不加以惩治捕杀。不尽快解决,小事拖大,统治合法性为之动摇,会演变为一场政治风波的。归根到底,自己的位置更加重要。

政治,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越是理智的决策越是得不到众人的理解。待得久了,看得深了,也就和光同尘了!

天子省了钱,太子得了名,权贵要了利,百姓则不受贼人袭扰。可谓是人人称颂。但是,成本由谁承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