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皇后病薨,新后之争

在小人身上扎针,埋于地下,用来诅咒某人,中国史书上一般将之称之为巫蛊之术,属于原始信仰的一种。

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巫蛊之术莫过于汉武帝在位时期发生的巫蛊之祸,当事人丞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这些人都与太子交好,算是太子党。案件到这里已经足够让人触目惊心,而武帝命江充审理此案,竟然进一步涉及太子刘据,更是使这场祸乱扩大化,太子刘据起兵自卫,被武帝强行镇压,之后太子与皇后卫子夫双双自杀,京城数万人被诛杀。

关于这场巫蛊之祸,后世学者观点纷纭,有说意外的;有说武帝有意敲打太子却被江充及刘屈氂等人扩大化的,最终不可收拾的;还有说法认为武帝本有改立太子之心,太子母族卫氏势力强大,日后恐怕又是一场诸吕之乱,是以事先清除。

个人倾向于第二点。事实上,整个汉朝,宫廷之中巫蛊之事简直不要太多。陈阿娇被废的时候,罪名便是行巫蛊,施媚道;之后汉宣帝废黜霍皇后的时候,除了说皇后施毒药暗害太子外,也涉及巫蛊诅咒。

因为巫蛊之祸的教训过于深刻,此后历朝历代罕少听见传闻,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毕竟,需求太大了,一旦药石无用人们总是会寻求神秘力量的帮助。

比如皇后想要生一个孩子,最好是男孩子,试过了所有办法后,突然有个宫人说自己有办法。所谓母凭子贵,又有多少人能够顶住这个诱惑呢?

不仅皇后妃子这样做,便是皇帝本人,迟迟不育,还到各地求神拜佛,想要一个儿子呢。生病也是如此,就比如朱见济前不久得病,朱祁钰还不是请了龙虎山真人过来摆阵招魂,换一些手段,又何尝不是另类的巫蛊之术。

好好的上元佳节,硬生生被这具莫名其妙出现的邪物给毁了。作为经受过后世唯物主义教育的青年,朱见济倒是不害怕诅咒这些东西。他真正担心的东西是敌人能够将这东西摆放在床底下,是不是就意味着有朝一日,敌人也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抹杀掉他。

鬼火案后消停一段时间的东宫如今又因为这巫蛊案而风雨交加,人人自危。最头疼的莫过于孙震了,管辖范围之内,接二连三地发生这种事情,真的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在案情尚未查明之际,这处别院住不得,朱见济这些天又换了一处住所,短短两个月时间,朱见济一连搬了三次住所。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而事件最终调查结果,更是让人不可思议。原先那处别院内,有一块五岳屏风,平日都不曾搬动,谁能够想到,就在这屏风下面,竟然暗藏一条地道。

据孙震事后的说法,这地道四通八达,绵延十数里,横穿紫禁城不说,一路连通至城外,还是一处坟山,荒郊野岭地,线索直接断了。

而调查到这个地步,再往深处挖,指不定挖出多大的故事来,皇宫里面的龌龊事情被抖出来,丢脸的还是皇室。是以在天子朱祁钰的命令下,此事就此中断。

这条不知何时开挖的地道,由此被填埋。同时紫禁城内开始了全方位的侦查,务必将所有隐藏的地道全部探查出来。不夸张地说,皇宫内每一块砖石这些日子几乎都被撬开看了一遍。

至于发现了多少地道,朱见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那针扎木雕被焚毁后,东宫内又是佛又是道的,请了不少人来行法事,祛除污秽,忙活了将近十日,等结束后都已经二月份了。

布置巫蛊之术的凶手到底还是没有抓到,倒是东宫所有侍卫宫女们各领三十板子,以儆效尤。

凶手具体是谁人已经不重要了,用脚趾头想都能够明白,绕过重重守卫走这条地道干这种事情,势必是对皇宫布置极为熟悉的人,大概率是内部人干的,而且等级绝对不低。

朱祁钰没有必要布置这种东西害自家儿子,所以答案就很明白了。哪怕不是上皇朱祁镇亲自指使,那也是反对朱祁钰当政,反对朱见济为太子的人干的。

很显然,这后宫,朱祁钰清理地还不够深刻呀!短短数月之内,奇异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也将朱见济内心之中成为太子的激情磨灭大半,与其憧憬日后登基称帝,不如想想如何能够渡过眼前的难关,先活下去,才有资格考虑其他。死了的太子,啥也不是。

在之后的岁月中,朱见济远比以往要低调,生活两点一线,好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顺从地做着一切,冷眼旁观着一切,同时竭尽所能地去看书,看自己想要看的一切内容,包括户籍、税制、兵制、礼制等,相比较于人物传记,这些才是一国之核心。

景泰五年,成敬告老还乡,不久病逝,太监王诚成为新的内官监掌印太监,算是取代了成敬的地位,成为新的宦官头子。但是有于谦这等人物在,宦官集团总体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也是在这一年,也先被属下刺杀,也先统治下的草原大乱,各方厮杀,草原元气大伤,各方不得不谋求与明朝缓和关系,日后细说。

景泰六年,朝内无事,或者说相比较于对外羁糜,朝内发生的那些事基本上都不算事。朝中三大集团,文臣集团、武将集团、宦官集团高层人物既不曾变动,也不曾发生巨大争斗,便也不值一提。

景泰七年,即1456年,和过去两年相比,今年二月发生的一件事与朱见济有关,那就是朱见济的今世生母,当今皇后杭氏病薨。

其他的事情,朱见济可以一律不管,不在乎,因为他现在也没有资格去管。但是这件事,他就不得不出面了。

今生生母去世,朱见济的心情久久不能够平静。杭氏算得上是一个苦命人,虽说凭借儿子成为了皇后,但是并不受朱祁钰宠爱。后宫里的佳丽许多,比如都督唐兴之女唐氏,宠幸冠后庭,被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杭氏。唐氏也是有明以来第一个皇贵妃,下一个皇贵妃是万贵妃,就是那个险些害得明宪宗绝嗣的那个,其地位可见一斑。

杭皇后在下有唐皇贵妃,在上则有朱祁镇母孙太后与朱祁钰母吴太后两宫太后。再加上之前被废的汪皇后,朱祁钰和她藕断丝连,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哪怕是身为皇后,日常生活状态也可以估测出来。

由侧室而跃居皇后之位的杭皇后教导朱见济最多的话,便是要谨慎处事,谦逊待人,不要与人发生争执。她是这么教朱见济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后果就是朱祁钰逐渐遗忘了她,在宫中的存在感不断削弱。

相处仅数年,但杭皇后算得上是朱见济最坚实的后盾了,若是平日烦闷,也有个说处。想不到她就这样离世,朱见济内心满是唏嘘。

明朝严格外戚势力发展,即便是授予官职,也一律是虚衔。比如杭皇后的父亲杭昱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名义上是锦衣卫最高官职,但是只领俸禄而已,和朱见济小舅杭敏一样,都不干活。当然了,文武官员都巴不得他们不干活。

不干活归不干活,但家宴频繁,多少是个消息渠道,眼下杭皇后一死,朱见济想要知道一些其他的消息都不容易了。

总而言之,杭皇后之死对于朱见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杭皇后是夜间去世的,朱祁钰无论在心底上如何看待这个和自己同床共枕十数年的女人,但是仍旧依照礼制,次日辍朝,不鸣钟鼓,着素服御西角门,泪流满面。

百官同样素服,前往思善门外哭临,行奉慰礼。三日后官员换丧服,哭临如上仪,也就是和皇帝驾崩一样哭诉。再次日为始,百官各就公署斋宿,二十七日止。

文武四品以上命妇着丧服日为始,诣思善门内哭临三日。其余听选办事官,俱丧服。人材监生、吏典、僧道、坊厢耆老各素服。自成服日始,赴京城举哀三日。

什么,你问朱见济要干嘛,当杭皇后去世的时候,有中官讣告东宫,并造祔里,谒太庙,再之后朱见济基本上陪着朱祁钰。

最重要的仪式是册谥,也就是昭告天下皇后病故。祭器、谥册、谥宝悉用檀香。将册谥,朱祁钰躬告天地于奉天殿丹陛上,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引颁册宝官入行礼,四拜毕,序班举册宝案至奉天殿丹陛上,置彩舆中,由中道出,入右顺门至几筵殿,以册宝置案,退俟于殿外。尚仪女官诣香案前,赞宣册,女官捧册宣于几筵之右,置册于案,宣宝如之。尚仪奏礼毕,女官以册宝案置几筵之左。内官出报礼毕,颁册宝官复命。

至百日,礼部请御正门视朝,鸣钟鼓,百官易浅淡色服,帝素服诣几筵致祭,百官西角门奉慰,辍朝三日。同时在京停音乐、禁屠宰七日。礼部官于天禧寺、朝天宫斋醮。其明日,帝吉服御奉天门视朝,鸣钟鼓。百官服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退朝署事仍素服。

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文武百官就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了,包括天子朱祁钰也是如此,只有皇太子朱见济依旧衰服行礼,同时朱见济还要负责遣官祭所过桥门及沿途祀典诸神。

路祭的时候,百官及命妇俱素服,在队伍后方。梓宫(即棺材)至江滨,百官奉辞于江滨。皇太子送渡江,途中朝夕哭奠。官民迎祭者,皆素服。既葬,朱见济赐护送官军及舁梓官军士钞米有差。

之后朱见济需要服丧三年,身上穿的衣服是斩衰。这是一种用粗麻布做成的丧服。这种丧服不能锁边,要用刀子随手裁取几块粗麻布,胡乱拼凑缝合在一起,所以称为“斩衰”。

这种丧服一穿就要穿三年,用于直系亲属和最亲近的人之间,比如儿子为父亲服丧,妻子为丈夫服丧。丧服之所以是胡乱拼凑的,意思是告诉外人自己最亲的人死了,非常悲伤,连衣服都没有心情制作了。

服丧的时候,不能听音乐,不能看戏,更不能够行房事,当然最后这项和朱见济没有什么关系。前面两项也还好,反倒让朱见济有借口推辞一些没有意义的朝会。

杭皇后去世,后宫大变,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由谁来当下一位皇后。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不再立后,明成祖朱棣在徐皇后死后也没有立后。所以,若是朱祁钰不准备另立皇后也不是问题,反正有先例在,也不怕外人嚼舌根。

不过嘛,皇后之位,后宫之中谁人不想爬上去,这样死后得到的名分还有祭祀品级,都不是寻常后妃可比的。

就比如之前提及的唐皇贵妃,这些日子就时常来东宫走动,表面上的理由是朱见济生母去世,无有护佑,来给朱见济送母爱来了。

而朱祁钰对唐皇贵妃的这个做法,不曾出言阻止,相当于另类的默认了。同时,还通过司礼监太监兴安放出口风去,要另立皇后。意思再明显不过,要立唐皇贵妃为皇后。

但是朝臣百官可是有话说,昔日汪皇后为朱祁钰生下两个女儿,本身并无过错,只是不同意易储而已。同时汪皇后在土木堡之变后上书谏言收敛战亡士兵的尸体,在百官之中的口碑还不错。

要不就不立皇后,如果要立皇后,于情于理,前皇后汪氏可比皇贵妃唐氏更合格一些。朱祁钰碰到钉子之后,暂时不再提及此事,好像不准备立皇后了,但是唐皇贵妃来东宫走动得是更加频繁了。

而以胡濙等一帮老臣为首,利用自己是太子师傅的便利,在平日授课的时候穿插自身的政见,希望借此影响朱见济的态度。

一时之间,皇太子朱见济成为了这场皇后之争的决定者。是不是挺不可思议的,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皇后之位,合该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