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长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朱昂:你的许多重仓股持有时间都很长,那么在投资的时候,除了自下而上看公司的成长性,会不会也自上而下关注细分行业的变化?

李佳存:我是比较看重行业的,不是纯粹自下而上选股,也会有自上而下大的投资方向。这个投资方向,不是按照一个个细分子行业做区分,而是理解一些长期主要矛盾的变化。既然我们投资时,买入一个公司是希望持有5年,那么我们一定希望这个公司是符合长期主要矛盾的。

我们拿医药行业为例,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使得行业的主要矛盾是无限需求和有限医保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也导致医保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控费降价,尤其是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后,这个逻辑演绎到了极致。2018年底,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了第一批带量采购的政策,使得仿制药价格跌幅达到50%。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医药组合选股就围绕这个主要矛盾来做。什么样的子行业或者公司不在降价控费范围内,我就会去关注。最后细化成三条投资线索:①消费者买单而不是国家医疗保障局买单的创新药;②能够自主定价的保健类品种;③不在医疗保障局定价范围内的医疗服务;④改变药品定价问题的药店。

朱昂:能否谈谈你是如何拓展能力圈的?

李佳存:我在医药行业的研究和投资经验很多,此前做研究员的时候也研究过TMT行业,所以创新成长股的这两大领域都有涉足。投资中的能力圈更多来自对于方法的把握,许多成长股的收益来源是类似的。

长期来看,我看好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或者服务创新来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这里面创新固然重要,但最本质的是要落实到增长。我希望去找到那些能持续5年维持稳健增长的公司。

平台支持也很重要,我们的研究团队很强大,分为几个大组,在公司投研体系的配合下,能够帮助我扩大投资的能力圈。

朱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事情的发生对你产生了质的影响?

李佳存:2017年外资加速流入A股市场,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明白如何通过长期视角去研究一个好公司。我觉得A股市场的分水岭是2017年,前后的投资者结构变化很大。过去我们经常用PEG做投资,忽视了长期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过于看重短期的速度。2017年之后市场的估值体系变得更加成熟,会用长期视角去看公司的定价。

朱昂:你如何保持学习,让自己的认知能够与时俱进?

李佳存:我是一个既坚持自己,又不断怀疑否定自己的综合体。我会定期去做股票的复盘,研究过去一个月市场表现最好的前10%的股票。如果里面有一些我不认可的股票,我会去反思市场的认知在什么地方,我的认知又是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会尝试去理解大家交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我自己的逻辑有问题,我会及时对自己的认知进行纠偏。

我也会对自己的持仓做纪律性止损,这个在相对收益基金经理里面很少。如果一只股票我亏了15%,我可能会先选择卖掉,反思为什么市场的交易和自己的判断是相反的。这种做法也能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我连续止损了三只以上个股,就可能是市场出现了系统性风险。你连续错了三次,说明市场估值体系有变化。

***

李佳存的投资框架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他比较好地用到量化指标做筛选,把不符合ROE标准的企业都过滤掉。考虑到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现在是4000多家了,未来可能很快会到5000家以上,再一家家去“翻石头”的效率就会比较低。其次,李佳存不会给公司贴标签,组合里面不会刻意去控制黑马股和白马股的比例,更多是依据公司的成长性。事实上,在2020年我们也看到李佳存重仓了一只医疗服务领域的十倍股。

投资理念与观点

·我听过一个关于美股股价涨跌因素的培训。如果是一年维度的涨跌,只有20%归因于业绩增长,80%归因于估值波动。但是拉长到五年维度,业绩增长占到80%,估值波动影响只有20%。

·我喜欢的是符合我标准的公司,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个公司的“标签”。

·长期来看,我看好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或者服务创新来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