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抑郁了吗:抑郁者自救指南
- 于玲娜
- 5315字
- 2022-06-17 19:32:45
第4节 抑郁者的身体感觉
身体感觉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部分,但它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抑郁的人会发现,运动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为什么呢?他们能感受到运动给身体带来了很好的感觉,那么在没有运动的时候,身体里那些“糟糕”的感觉又是什么呢?这些感觉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描述,所以这里会用更多的篇幅来说明。
(1)灰暗感。
很多抑郁的人表示,“我的生活是灰暗的”。这样一句话,对他们而言并非比喻,而是再真实不过的字面意义。他们当然不是色盲,如果要他们从视觉上对颜色做出辨识,是可以做到的。但颜色不仅是种视觉信息,也关联着情绪和身体感受。比如,我们会把颜色分为“冷色”和“暖色”,并认为红色代表热情,橙色代表行动力,蓝色代表忧伤……抑郁的人也许能从视觉上认出颜色,但很难在身体和情绪层面“感受颜色”。他们有时会说“对这个世界没有感觉了”——这就和丧失对颜色的感觉是一致的。
(2)寒冷感。
如果让抑郁的人描绘自己内心世界的季节,他们既不会选择生机盎然的春天,也不会选择炎热葱郁的夏天。抑郁时间不长,或抑郁程度比较轻的人,会选择秋天,有那种“天气冷下来,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冷”的感觉。秋天的到来,也容易激活抑郁情绪。有些常年抑郁的人,会在每年秋季加重。而古代诗词中的“悲秋”主题,也有很多是在描绘抑郁情绪: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纳兰性德《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读了上面这些悲秋诗词,你能猜到我是用什么顺序来排列它们的吗?
感受是有深浅浓淡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只是看起来郁郁寡欢,另一个人已经自杀了好几次,而他们的问题本质上却十分相似。而且,越是细致地描绘感受,我们越会发现人和人的感受原来如此不同。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抑郁的人心中,也有一千种抑郁。
顺便来看看,这些诗词中描绘的“秋天的抑郁”,除了“冷”还有些什么——这会有助于你理解本书后面的内容。所谓“离愁别绪”,秋天的抑郁常常与分离和丧失有关。分离和丧失的确是抑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在第7节和第8节中会更详细地展开。
另一个相关的主题是衰老和死亡,这也属于“丧失”的范畴:衰老和死亡,正是生命和时间的丧失。
诗词里还提到了和抑郁相关的身体感觉:“寒”和“湿”。对那些抑郁较为严重的人,秋天还不足以匹配其心境,他们的内在天气更接近寒冬——那是一种冷漠的人际环境,有时还会加上孤独感、被剥夺感和匮乏感。
来试试看,听到什么样的故事会让你感觉发冷,甚至寒气森森?
● 古旧的房子里有个女鬼,她是被人害死的,但没有人知道她的冤情。
● 小女孩被大人管教,大人用针扎她,还不许她哭。
● 一个初中生被班里的同学欺负。没有人叫他的名字;传作业本时,他的作业本总是被人伸长手臂,用两根指头捏着边缘的一小块拎来拎去;课堂上任何需要协同分组完成的活动,他都会落单。
● 小男孩在树上玩,爸爸说:“你跳下来我接着你。”他跳了,爸爸却闪到一边,让他重重摔在地上。他大哭抗议,爸爸说:“我就是要你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值得信任的。”
●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并不注意采取避孕措施,已经经历过八九次堕胎。
感受一下这些故事给你带来的寒冷程度。在特定背景下,它们都和抑郁相关。有些关联你很容易想到,有些关联则比较隐晦,比如第一个故事,你会说它“只是个故事”,但一些抑郁的人会出现类似的梦境。
我们来归纳一下,带来“寒冬感”的,到底是哪些东西?
● 死亡。自然界中很多生命会在寒冬中死去,人也如此。死亡本身也带来一种冰冷感,我们说“凉透了”。
● 冤屈,比如窦娥的“六月雪”。“天降异象”并不必然指向冤屈,如果窦娥在12月间被斩首,许下誓愿后,雪片落在她尸体上立即融化,读者大概会觉得和“冤屈”不太搭调,反而像是一种“满腔热血”的主题。
● 不得不压抑和吞咽的委屈。
● 冷漠、伤害性的人际关系。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好奇:啊,难道这些就是抑郁的原因吗?是的,还有更多。你可以先记住它们,在后面的章节里,我还会详细地梳理抑郁的原因。
(3)黑色浓稠感。
关于抑郁的最早描述,可见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他在另一位古希腊医生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不同的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它们分别产生于心脏(血液)、脑(黏液)、肝脏(黄胆汁)和胃(黑胆汁)。
希波克拉底认为,四种体液形成了人体的性质,机体的状况取决于四种液体的配合。其中,血液占优势的人属于多血质,黏液占优势的人属于黏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抑郁质。而每一种体液是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血液具有热—湿的性能,因此多血质的人温而润,好似春天一般;黏液具有寒—湿的性能,黏液质的人冷酷无情,好似冬天一般;黄胆汁具有热—干的性能,胆汁质的人热而燥,如夏天一般;黑胆汁具有寒—干的性能,因此抑郁质的人如秋天一般。
希波克拉底的论述局限于他的时代,在尝试理解人的不同气质时,使用了近似文学叙事的手法。但是,他把“黑胆汁”和“抑郁质”联系在一起,却和现实情况不谋而合。有不少抑郁的来访者向我描述过包含黑色黏稠液体的梦境。在梦里,有时是一碗黑色的浓汤、一盆黑色的洗澡水、一条黑色的小溪,有时甚至是一片黑色的海洋。
再来看看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里的描述: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鲁迅笔下的悲凉正好也是“浓黑的”。
总结一下,抑郁带来的“黑色浓稠感”,可能从三个通道被感知到:
● 仿佛这种液体在身体内部流动,类似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
● 以视觉形式表征的,在身体外面某个地方的黑色黏稠液体,比如一些抑郁者在梦中见到的。
● 一种仿佛存在于体外,让人“艰于呼吸视听”的黑色黏稠液体。正如普通人生活在空气里,鱼生活在水里,宇航员生活在太空中,抑郁的人有时就生活在这种液体“里面”,感觉呼吸、行走、一举一动都是艰难的。
(4)滞重感。
这是一种中重度抑郁者会出现的身体感受,比“浓稠感”更进了一步。这种滞重感可能被旁人认为是“懒”。从他们的视角看到的抑郁者,不论是从床上爬起来,还是从沙发上站起来,仿佛都要费很大力气;一件很简单的事,都不说洗碗拖地,只是把脏袜子从地上捡起来扔进洗衣机,抑郁者都会犹豫好久,慢慢吞吞,唉声叹气,做完了又一脸疲惫地躺进沙发里,仿佛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一些抑郁比较严重的人,走路的姿态仿佛脚上绑了千斤重的沙袋。旁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状态:“你每天轻轻松松,什么都不用做,为什么还这副样子呢?”抑郁者当然知道旁人无法接受,所以将一些更滞重的感受都藏在心里了,只会跟咨询师和很好的朋友说一说:
● “喘气都让我觉得累,要是死了就好了,不用喘气了。”
● “早上醒来一点力气也没有,就盯着天花板,心想我怎么那么累,好像昨晚这一觉白睡了。”
● “他们说我这不对那不好,我都听着,没有力气解释,光想想要说什么都觉得累。”
●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摊泥,摔在地上就起不来了。”
如果你认真去了解,可能会发现,相当多被周围人认为“懒”的人,其实都有一些或轻或重的情绪或身心问题。民间故事里那个家人出远门把饼挂在他脖子上,他却活活饿死的人,恐怕就是抑郁者。
(5)压抑感。
“压抑”这种感觉,有时像是一种情绪感受:“我觉得好压抑。”但更多时候,你可以在身体层面直接感受到它,最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 “自上而下”的物理压力。仿佛有人在你的肩膀、脖颈和背部压了千斤重的担子,让你觉得好沉重、好辛苦。这和抑郁的人的行事方式有关,他们常常过度承担责任,甚至为周围人“背锅”。
● “拘束”“被束缚”的感受。如果在心灵层面感受它,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很不自由,有太多条条框框。而如果在身体层面感知它,就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压力,仿佛有人用绳子把你的四肢捆了起来,让你觉得好难受,想动却动不了。
● “胸闷感”,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出现这样的感觉,常常是因为心里积压了太多的悲伤、愤怒和委屈。这种胸闷感,有时会影响到呼吸,让人觉得“喘不上气”。
(6)心痛感。
不少长期抑郁的人,都出现过心脏不适。如果去医院检查,很多时候查不出什么器质性问题,有时,医生也会建议他们“去看看精神科”。
什么事情会让你“心痛”呢?失恋,分手,表白被拒绝;重要的亲人去世或长期离开自己;看到或听说一个孩子经历了某种不幸……的确如此,心痛感经常出现在分离、丧失,或同情弱小带来的抑郁感受中。
(7)空洞感。
有些抑郁的人,会描述身体内部的“空洞感”。有时它是一种泛泛的、大面积的空洞感,就像流行歌曲《感觉身体被掏空》中,用它描述了连续加班之后的感受。
还有时候,这种空洞感是一种具体的、在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感觉。比如,一些失恋、失去亲人,或者和亲人没有情感联结的抑郁者,会在心脏附近感觉到空洞。很多文学作品会形象地描述为“他把我的心带走了”,与之相关的感觉则是“我再也感觉不到快乐(开心)了”。
另有一些缺乏支持、从小必须独自应对各种困境的抑郁者,会在后腰部分感觉到空洞:“那里仿佛没有支撑。”“那个空洞让我感觉没有力量。”
(8)阻塞感。
阻塞感也是抑郁者经常会体验到的,它常出现的地方包括:
● 心脏。他们会形象地描述为“心里堵得慌”。
● 喉咙。喉咙里出现的阻塞感,常和内心某种情绪或想法没法表达出来有关。
● 呼吸。呼吸中的阻塞感最常出现,也最容易被忽视。当你感觉抑郁时,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留意自己的呼吸,会发现,你的呼吸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阻塞感:抽噎时,呼吸会跟着时断时续;叹气时,呼吸会在呼气的末尾停留过长时间;感觉虚弱时,呼吸变得很浅,“深不下去”;压抑和委屈的感受出现时,呼吸会“停在原地”,仿佛在憋气……
还有一些阻塞感,是轻微而慢性的,大部分时间处在背景中,平时可能根本不会留意到,比如:
● 便秘。
● 月经推迟。
部分抑郁者会发现,在同样饮食和生活作息的情况下,精神状态不好的确会引发便秘和月经推迟。
(9)僵硬感。
常年抑郁的人,如果平时不进行任何与身体有关的活动(运动、瑜伽、按摩等),就会逐渐发现身体变得僵硬起来。具体僵硬的身体部位,会和前面提到的一些身体感受有关。比如,平时经常感觉到自上而下的压力,承担了过多责任,就很容易发展成背部和肩膀的僵硬感。
(10)两极化的时间感。
身处抑郁情绪或身体感受中,我们可能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因为各种不适的感受显得漫长而没有尽头。抑郁的人可能会在绝望的黑暗中问自己、问苍天:“这种痛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而当我们开始用“正常生活”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又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因为自己一动不动待了几个小时,仿佛是在虚掷光阴。无数需要去做的事情已经跃入脑海,挤挤挨挨,带来一种密集恐惧。然而自己躺在那里什么也做不了,即便卧姿不舒服想翻个身,也要犹豫好久,似乎就是翻不动。
就算终于能动起来,抑郁者也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上: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饭,收拾停当出门……他们有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突然停下来,陷入没有期限的发呆中,然后,这一天也许就“毁了”,无法去上学上班,就算是休息日,也没法出去活动。时间飞快地过去,到了下午两点,他们终于能够起身去倒一杯水喝了。
抑郁的人不适的感受太多,导致了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当他们用痛苦来度量时间时,会觉得时间走得太慢;而当他们用效率来度量时间时,又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于是常常在两极化的时间感中来来回回。
(11)麻木感。
如果你还能感觉到前面描述的这些抑郁者常有的思维、情绪和身体感觉,那么我得说,你还算幸运,不是抑郁的人中最严重的那部分。
有少部分非常严重的抑郁者,他们什么都感觉不到。如果还有反思能力,他们可能会说:“我活得很麻木,什么也感觉不到,就像行尸走肉。”但如果抑郁严重到连反思能力都丧失了,就有可能连这样的话都说不出来。读到这本书,他们可能不会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甚至可能觉得不知所云——也有可能,他们根本无法阅读。
也有很多抑郁的人,虽然没有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里,但也短暂经历过这些。在这样的麻木感中,外在世界的大部分事物都很难抵达他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