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楼中:丰子恺与上海
- 徐玲芬
- 1413字
- 2022-06-09 10:29:05
一
丰子恺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浙一师”)毕业后,他母亲一心希望他回家乡工作,他表兄也介绍他在家乡担任小学循环指导员。丰子恺没有接受,因为他不想按部就班,只做一个小学教员,而放弃他喜爱的绘画艺术。
这个时候,机会来了。他在浙一师时的学长吴梦非、刘质平准备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图画、音乐及手工教员的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正在招募同人。刘质平知道丰子恺暂无升学计划,又不甘心放弃绘画,就邀他一起来上海创办学校。对丰子恺来讲,只要能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音乐工作,有一个实践艺术教育的舞台,有一个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他来到上海,踌躇满志,开始追求他的创业梦想。
此时的上海,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丰子恺他们创办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也就在此时应运而生。丰子恺作为创办者之一,由此也迈出了他在上海实施艺术兴学的第一步,办学校、任教员,办杂志、发文章,画漫画、作插图,忙得不亦乐乎。青年丰子恺在上海这个艺术大舞台上,初试身手,声名渐起。
当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创办这样一所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有他们自己的理想。吴梦非曾在《上海艺术师范五周年的回顾》一文中阐述了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的初衷:
一是要改变当时学校普遍重理、化、英、算,轻艺术教育的现状。二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他们关于艺术教育的计划。此前,吴梦非已在江浙几处学校担任艺术科教师数年,但常为学校境况所束缚,不能大胆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正好,那时与他志同道合的刘质平刚从日本回国,也主张创办一所学校,又征得丰子恺同意加入,三个人便开始了新的尝试。三是他们认为,若要在全国真正实施艺术教育计划,首先要培养艺术科教员,非设专科师范不可。他们初办学时,校名为“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后来,又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大学”。
由此可见,他们办学的宗旨很明确,他们自觉担负起推广艺术教育的神圣使命,想要通过创办一所专门的学校,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实施艺术教育的计划。事实证明,后来该校确实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虽然当时他们的办学条件很艰苦,但他们年轻,有理想。他们三个人在浙一师时都是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的学生,李叔同的艺术教育观自然影响到他们的办学理念。彼时,李叔同也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他们办学,还帮忙创作了一些字画,交由他们变卖后充作办学的资金。
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私立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尤其是在注重艺术教育方面,更是开上海风气之先。
1922年2月16日,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正式开学,吴梦非任校长,丰子恺任图画主任,刘质平为音乐主任。另外,聘任计始复为教务主任兼伦理、教育教师,傅益修为会务主任。1923年9月开始,改名后的上海艺术师范大学又添设西洋画科,丰子恺与周天初一起担任特别讲师,陈抱一为主任。1924年,丰子恺还为“上海艺术师范第四届暑期学校”教“木炭人体写生”“音乐常识”“音乐教学法讨论”等课。1925年2月开始,丰子恺兼任上海艺术师范大学教务长。
在参与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的同时,丰子恺又在上海东亚体育学校、爱国女学、城东女学等学校兼课。城东女学当时的校长杨白民是李叔同的好友。这所中国人自办的女学,率先设立了文艺专修科。丰子恺婚后曾送妻子徐力民到上海,进城东女学专修科学习图画。后来,徐力民因儿女成群,便回归家庭,成为丰子恺艺术事业的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