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楼中:丰子恺与上海
- 徐玲芬
- 1198字
- 2022-06-09 10:29:05
四
丰子恺等人无论是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还是创办《美育》杂志,在当时的上海,都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在初到上海的五年多里,丰子恺在积极参与学校艺术教育、创办《美育》杂志、承担夏季图画音乐讲习会等工作的同时,还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关于艺术教育方面的论文,也翻译了国外的许多艺术论著。这些文章,除了发表于《美育》杂志上之外,还在春晖中学、上海东亚体育学校等学校的校刊以及《妇女杂志》《学生杂志》《东方杂志》《教育杂志》《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这些文章,代表了他早年艺术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1919年12月,丰子恺在上海《东亚体育学校校刊》第1期发表《图画教授谈》,为迄今发现的丰子恺最早发表的艺术理论文章。1920年11月,他在《东亚体育学校校刊》第2期发表译文《素描》,为迄今发现的丰子恺最早发表的译作。
丰子恺在春晖中学任教时,他的艺术论文大多发表于该校校刊《春晖》上。从1922年到1924年,丰子恺在《春晖》上发表了《艺术的慰安》《美的世界与女性》《本校的艺术教育》《唱歌底音域测验》《裴德文与其月光曲》《艺术底创作与鉴赏》等一系列艺术论文,为春晖中学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1922年9月,丰子恺参加“妇女评论社”,成为该社社友。他在《妇女杂志》上也发表了许多文章。此外,他还在其他报刊上发表了《使艺术伟大的真的性质》《从西洋音乐上考察中国的音律》《画家米勒的人格及其艺术》等译文和《艺术教育的哲学》《西洋美术底根源》《音乐知识》《印象派以后》等艺术理论文章。
丰子恺还经常为学生们做讲演,有时还在现场为他们演奏洋琴、小提琴。春秋佳日,他带领学生们外出野游,丰富学生们的经历,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寓教于乐,给学生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某年中秋夜,丰子恺在春晖中学讲演《裴德文与其月光曲》,并现场用洋琴演奏《月光曲》。学生戚屿璋在作文《中秋日》中记下了当时的情景:
钟当当的鸣了,我的可喜的世界便快涌现了!急急跑上仰山楼,同学们有许多已坐在椅上。有的拍掌,有的注视着在讲坛旁的钢琴,大家都是兴高采烈。先生们来了,我们的视线都钉在他们的面上,室内充满着愉快的沉默!忽而夏先生上坛,报告说:“本校自下半年起,星期假已废止,土曜讲演会也随之而打消。今改为五夜讲话。今天是九月二十五,恰好是中秋节,特请恺先生讲演,所讲的题目,是《裴德文与其月光曲》。讲好以后,他还要奏月光曲给我们听。”我们听了真是喜出望外。
……
恺先生在掌声雷动中上了讲坛。裴德文苦闷的生涯,听了使我感奋,月光曲的故事,尤使我引起怀古的幽情。半时间悠扬的琴声,使我初听钢琴和音乐没有感情的一个人也很动情!静寂中只有琴声和一个斗火虫的飞声,以外便没有了。听琴声的心,可惜有时被斗火虫侵占了些去了!
……
一阵掌声,盛会结束了。先生们在步梯上分月饼,每人得两个,拿了便走下楼去……
上海,为青年丰子恺提供了尝试艺术教育的舞台,并初获成功,这为他日后的艺术教育和实践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