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陆海之争

“大都督,还有一事,现在陈澈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是否再给其加封官职以提振士气。”

唐王踌躇了一下说道,他女儿朱瑞锦还在肇庆府中,想要以此拉拢一下陈澈,希望陈澈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

“殿下,现在陈澈已是挂印肇庆总兵并自任肇庆府知府,如何再加封官职?长此以往,只怕今后封无可封。”

王兴委婉拒绝道,他上次想捧杀陈澈,主动提出给陈澈加封官职,结果陈澈顺竿爬了上去,这次再给他加个广东提督之类的官职,他真把广东都打下来了怎么办?

“行,那就等新宁打下了再说。”唐王想了想,王兴说得也对,到时候总不能像唐朝册封李世明那样,封些天策上将军之类的官职。

……

新会县。

陈澈在休整的同时,也派人到肇庆府和治下各州县,令各地派兵前来增援,打算将新宁一举攻下。

各州县接到陈澈的命令后,立即依令派兵来援。

很快,新宁县旁边的新会、开平、恩平、阳江四县就聚起了近二万五千人的明军,将尚可喜团团围住。

而新会因为陈澈在,汇聚的明军最多,陆师有一万人,水师经过补充,也有近五千人。

与尚可喜的八万人相比,自然算不了什么,但明军且占据了地利,连战连胜,士气正旺,对打赢这场战充满了信心。

休整完成后,陈澈在新会县衙召集了陆勇、严华、陈奇略、石强、徐破浪、何远、罗坤、白建平、宁培元、庄怀安等诸将,商议攻打新宁的具体策略。

“严华,你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鞑子的情况。”

陈澈等众人坐下后,看向严华道。

“遵令!”

严华点头,随后为众人介绍了起来:

“据我们打探到的消息,尚可喜在新宁县境内尚有陆师八万人,其中有汉八旗骑兵三千人,绿营兵一万六千人,杂兵六万一千人;水师三千人,大小战船七十三艘。

这其中汉八旗的骑兵战力最强,是尚可喜的嫡系部队,也是尚可喜赖以起家的老本,一人配备了五匹马,装备非常精良,战斗力极其强悍,几乎没有打过败战,我们若在平原地带遇到这支骑兵,千万要小心。

绿营兵一万六千人主要是以前投降的明兵,他们跟随尚可喜转战多年,战斗力略逊于汉八旗骑兵,但也不容小觑。

杂兵六万一千人则是从广东各府州县调遣而来,绝大部分是新兵,战斗力一般。

水师主要也是以前投降的明兵,还有一些海盗,其战斗力略逊于我们西江水师。

这些鞑子中,汉八旗骑兵、绿营兵、杂兵、水师分别由伪清都统姚运新、提督邵启宏、总兵汪上腾和霍一蛟率领。

我们目前要重点提防的,就是都统姚运新率领的汉八旗旗兵和霍一蛟率领的水师。”

“嗯,陆团长,你为诸将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

陈澈点点头,对陆勇说道。

“遵令。”

陆勇依令介绍起了明军的情况:

“目前,我们新会、开平、恩平、阳江四县共有两万五千人,其中阳江、恩平各三千人,开平四千人,新会一万人,另新会有五千人水师。

在新会陆师的一万人中,老卒约有三千人,其余八千人为新兵,水师的五千人中,老卒有一千九百余人,另三千一百人为新兵和降兵。”

“好,刚才严宣教员、陆团长分别介绍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下面请各位说说,有什么意见建议。”

等陆勇说完后,陈澈说道。

“师长,我觉得,尚可喜的陆师实力强大,我们现在不是他们的对手。

但我们的水师有五千人,且部分火炮射程大于他的水师,我们可以先把他们的水师打掉,彻底断掉他们与外界的联络,之后再寻找机会慢慢攻灭他的陆师。”

何远在西江口海战的前期和中期,一直被清军的水师压着打,最后虽然胜利,却也是惨胜,并且损失惨重,对鞑子的水师恨之入骨,率先说道。

“我同意何将军的建议,虽然我们整体处于劣势,但在局部如水师方面处于优势,此时应该扬长避短,各个击破敌人。”

陈奇略出身水师,自然赞同同为水师的何远的观点。

“师长,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只拿我们新会与新宁相比,我们当然实力不如鞑子。

但大家别忘记了,新宁南边的文安城里仍有十万军民,其中精锐之师也有好几千,比说说长潭山李骥将军部下的士卒就丝毫不逊于鞑子的绿营兵甚至汉八旗旗兵。

我们可以派人联络文安城,请文安城的同袍与我们一起行动,从南北两个方向共同攻打鞑子。

如此一来,鞑子腹背受地,必须难以支撑,我们又留了水路给他们撤退,他们说定会从海上逃跑,我们在海上预设埋伏,将其一股作气歼灭。”

陆勇从被陈澈“借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心系文安城,特别是心系长潭山,再加上他擅长陆战,自然想从陆上进攻。

“师长,我认同陆团长的观点。除了联络文安城,我们还可以与阳江、恩平、开平的同袍联动,让他们做掩护,不断袭扰鞑子,如此一来,鞑子不知道我们到底想从哪里进攻,我们可趁其一备一举攻克新宁。”

严华同样出自文安城,也想从陆路先进攻。

“庄支队长,你怎么看?”

陈澈见双方争执不下,问向庄怀安,因为庄怀安比较特殊,他最开始是陆师的宣教员,后来又被陈澈任命为南海水师阳春支队的支队长兼宣教员,同时兼有陆师和水师的作战经验。

陈澈的话一出,陆勇、严华、陈奇略、何远等人纷纷转头看向了庄怀安。

庄怀安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建议可能会成为最终决定陆路还是水路进攻的关键建议。

他低头深思了好一会儿,这才抬起来了头,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