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 孙华臣主编
- 1548字
- 2022-05-30 11:04:34
第一章 导论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且集中发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中东部地区,呈现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高等特点。雾霾污染影响经济发展,影响民生改善,影响社会进步,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我国政府综合施策、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多管齐下,确立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要措施。
在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着力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目标层面,“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化约束,提出“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双降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同年9月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
在操作层面,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的10条措施,从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加强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十八大明确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到2017年底,通过强化节能减排、实施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以及加强新能源利用等综合措施压减煤炭消费总量8300万吨,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省市分别削减1300万、1000万、4000万、2000万吨,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组织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应急预警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中高速经济增长期,如何将雾霾防治与调整优化结构结合起来,如何将保护生态环境和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同打造经济“升级版”结合起来,值得深入研究、认真思考。
鉴于此,本书以中高速经济增长为主线,准确把握雾霾防治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的内在关系,从全国、分地区、分行业、重点城市及重点经济带等视角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比较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特点,进一步在分析雾霾污染空间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耗强度等资源约束的预测模拟,提出强化雾霾防治及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的实现路径。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全国、分地区、分行业、重点城市及重点经济带等视角比较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特点及趋势;其次,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揭示雾霾污染的区域性特征,以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为基础在空间计量框架下重新审视“经济-环境”的关系轨迹;再次,采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视角探寻雾霾主要集中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内在原因;复次,分别以十八大提出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双约束为研究背景,提出实施主动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最后,总结提炼资源环境约束下强化雾霾防治、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对策措施。